【为建设新疆贡献力量】擦亮金招牌 谱写新篇章

——广东省援疆惠民生促发展纪实

2021年07月19日 10:39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广东省援疆干部直播带货助农产品销售(2020年6月18日摄)。

6月28日,广东省援疆干部代表在图木舒克市唐王城千年屯垦文化体验中心举行庆祝建党100周年活动。

疏附县第四届“石榴籽杯”青少年足球锦标赛精彩瞬间(2020年10月23日摄)。

疏附县第三中学“红孩儿”宣讲员向同学们介绍中国共产党党史、讲述民族团结故事(4月1日摄)。

广州、佛山两地的医疗援疆专家来到伽师县英买里乡开展义诊(2020年5月30日摄)。

广东省援建的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44团18连安居房项目(2020年4月25日摄)。

  2020年,肩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广东省第十批援疆干部人才,背起行囊,西出阳关,来到位于祖国西北部的新疆喀什。

  从岭南到西北,从珠江到帕米尔高原,来不及品味离愁别绪,他们就积极投身南疆建设。

  一年多来,在之前援疆团队奠定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受援地意愿和群众需求,广东省援疆干部们以真诚之心为民,以赤诚之心做事,为受援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作出了积极贡献。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广东援疆坚持把80%以上的援疆资金投向基层与民生领域,实现疏附县、伽师县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高质量脱贫摘帽,累计帮助32.8万人脱贫,建设安居房14.1万套,开办村办工厂948间,解决4.8万人就业。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广东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大力振兴乡村产业,扶起致富带头人。近日,疏附县致富带头人阿迪力江·索皮,在广东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的支持下,引进本行业国内最新粮食生产精加工一体化综合生产线,生产出高品质面粉,带动全村近500人增收。

  2020年以来,广东援疆选出33位致富带头人,把像阿迪力江这样有梦想、有能力、有计划的农村群众发展成为现代农村经济新型主体,发挥“领头雁”作用,带动2000多名群众走上致富之路,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7月的阳光下,伽师新梅树舒展着枝叶,鲜果挂满枝头,1个月后,伽师的新梅将进入采摘期。今年,广东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聚焦富民兴疆,深入开展“大招商、招大商”活动,引进世界500强企业京东集团、胡润世界500强企业顺丰集团和全国最大水果零售企业深圳百果园集团落户伽师,在伽师县投资6亿元打造年产值15亿元、可解决2000人就业的全国新梅示范产业基地,今年的伽师新梅将以全新面貌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市场。

  翻看广东援疆医生和教师的微信朋友圈,重复最多的是这句话:为了南疆人民的幸福生活,再累也不觉得苦。“组团式”的教育、医疗和科技援疆,已成为广东援疆的一块金字招牌,广东援疆教师们,用一堂堂剪纸课、足球课,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孩子们的心灵深处;无影灯下治病救人的广东援疆医生,心里装着各族群众的生命健康,积极参与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南疆区域创伤救治中心即将建成。

  倾力相助,同舟共济,广东省第十批援疆干部人才肩负国家使命、胸怀无私大爱,续写壮美的边塞新篇。回眸凝望,帕米尔高原依旧,而绿洲风貌正变,喀什地区疏附县、伽师县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等受援地的群众,在奔赴更加美好生活的路上,将有广东援疆干部人才们一路相随相伴。

  “大招商、招大商”推进乡村振兴

  7月13日一早,伽师县英买里乡墩迪瓦依村村民阿西木·斯地克洗漱过后,直奔院子后边的地里,他要瞅瞅正在生长的新梅树,再开始一天的劳动,不然心里不踏实。

  “天天往地里钻,也不知道看啥的呢。”一旁的妻子打趣道。

  “小麦、玉米有啥看的,新梅可不一样,家里的电视机、洗衣机,不都是靠它才买回来的?”阿西木说。

  7月的英买里乡,郁郁葱葱的新梅树用绿荫馈赠着农人的辛勤劳作。新梅树壮果硕,村民们都精心侍弄,等待着又一个丰收季的到来。

  伽师县独辟蹊径,从国外引进了法兰西、斯泰勒、女神3种新梅品种,经过多年的培育种植,已成为当地发展特色种植业的新秀。如今,广东援疆带来的项目,让新梅不愁销路,让农民喜上“梅”梢。

  今年,伽师县13个乡镇新梅种植总面积达43万亩,预计产量达10万吨。其中,英买里乡为伽师新梅主产区,全乡新梅种植面积达9.2万亩。立足当地新梅产业优势,广东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通过深入开展“大招商、招大商”和安商稳商服务,成功引进京东集团、顺丰集团和深圳百果园集团,在英买里乡打造新梅产业园区,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该项目以打造集分拣、储存、保鲜、冷冻、冷链物流、交易为一体的现代化新梅产业基地为核心,通过做大做强新梅产业,打造新梅特色产业小镇。

  “毕业后就来公司工作,随着我技能的提升,收入越来越高了。”喀什德仕高文创有限公司员工阿力图尼姑·艾麦尔说。现在,很多像她这样的伽师青年,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就业增收。这都得益于广东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大招商、招大商”活动,重点引进大型劳动密集型企业、大型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大型物流仓储企业,着力打造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形成联动发展、相互配套的产业发展新格局,2020年以来,引进159个重大产业项目,总投资额超过400亿元,新增就业岗位2.4万个。

  以仁心仁术铸民族团结大爱

  ——广东“组团式”医疗援疆造福南疆各族群众

  7月14日8时许,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门口,馕坑里的第一批烤包子已出炉。连续9小时手术,分别挽救了一位39岁妇女和一名12岁男孩生命的广东援疆医生潘春球,吃了几口同事带来的烤包子,就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

  “因为目睹过无数的悲欢离合,因为深悟生命的可贵,我们燃烧自己,编织起希望之羽,给那些痛苦而又无助的人带去希望,让多发伤高危患者起死回生,只要能更好地服务南疆各族人民,我们就值得。”翻看广东援疆干部、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医务部主任兼紧急医疗救治中心主任潘春球的微信朋友圈,他在一天深夜下了手术台后,写下这般感触。

  2021年是潘春球第二次援疆,“本来去年我的援疆工作就结束了,但是真的像那些二次、三次申请援疆的人一样,这里有我们放心不下的人和事。”他说。他放心不下的人,是喀什地区乃至整个南疆地区的多发伤高危患者。他放心不下的事,是想履行去年的诺言,在喀什市成立南疆区域创伤联盟,建立南疆区域创伤救治中心,挽救更多多发伤高危患者。

  来到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后,潘春球发现,医院每月平均收治创伤患者300多例,多发伤高危患者70多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道路交通伤和高处坠落伤等高能量致伤因素造成的多发伤、创伤死亡率和致残率一直居高不下,是全国的普遍现象。为进一步提高创伤救治水平,创新急诊急救服务模式,在潘春球的努力下,该院成立了以紧急医疗救治中心为主体的创伤中心,形成了“院前急救—院内抢救—重症医学病房—创伤综合病区”的立体型急救创伤医疗体系,医院严重多发伤抢救成功率升至98%以上。

  后来,当潘春球走过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多个县市后,他的新想法萌生:提高一家医院的多发伤抢救成功率还不够,必须推动区域性创伤救治体系的建立,他想为南疆人民做一件实事。

  经过一年的努力,在广东“组团式”援疆医疗队队长林天歆的帮助下,潘春球带领的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创伤团队基本成熟,经过上级部门的批准,将与喀什、和田和克州的多个县市共同成立南疆区域创伤联盟,承担起南疆地区的创伤救治工作。

  广东援疆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打响“广东医生”品牌,“十三五”以来,累计安排援疆医疗人才907名、投入14.1亿元开展“组团式”医疗援疆工作,全力打造以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为龙头、以各县市为基地的“组团式”医疗援疆新格局,为当地诊疗患者72万余人次,实施手术2.5万多台,开展义诊1000多次,受益群众6.3万人次。一是助力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全面提升综合实力,排名由2018年的全国第278名,迅速跃升到200名,跻身全国综合“三甲”医院的第一方阵,成为排名全疆第三、地州第一的“三甲”医院。二是统筹推进受援地医疗系统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教学、医院管理工作,培训受援地医疗卫生人才13万人次,帮助受援地医疗卫生人才提升专业技术职称700多人次。三是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至县乡村,大力培养乡村全科医生,编写并印发6000册《乡村全科医生实用手册》,推动建设远程会诊平台,使喀什地区转诊率下降至0.95%。四是大力支持喀什地区战“疫”,投入8600万元,组织235名优秀援疆干部人才参与战“疫”,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成为南疆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为实现新冠肺炎疫情“双清零”作出了积极贡献。(王晶晶)

  本版图片均由广东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提供

[责任编辑: 张赏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