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故事】听听他们的援疆故事

2021年07月26日 10:43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编者按

  鱼知水恩,幸福之源。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启动以来,一批又一批援疆干部人才从全国各地奔赴新疆,他们充分发挥各自所长,在自己熟悉的领域想方设法帮助受援地提升发展软实力,为当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注入新动能。本期“三农”故事,为您讲述的就是发生在援疆干部人才身上的故事。

  干劲有多大

  市场就有多大

  张治立 叶锡挺

  8月启动电商培训,9月开展产销对接活动,10月举办林果交易会,11月举办“十城百店”工程推进会,12月举办年货巡回展……翻开骆林勇的记事本,上面清晰地罗列着每个月的工作计划。

  “拓展市场,很多工作要想在前面、干在前面。不单单是我忙,我们指挥部每一名援疆干部都是这么充实,大家铆足干劲抓紧援疆的每一天,总想多为受援地干些实事好事。”7月17日,浙江省援疆指挥部产业组组长、阿克苏地区商务局副局长骆林勇说。

  商品市场,对于在浙江省商务系统工作多年的骆林勇并不陌生。去年初,作为一名援疆干部来疆后,他面临着一个新课题:如何把更多新疆特色农产品卖出去,让浙江省对口支援的阿克苏地区、兵团第一师的农户职工,甚至更多地方的群众进一步增收?

  经过一番调研,骆林勇发现,阿克苏是农业大区,林果产品、畜产品等具有规模优势和品质优势,但销售渠道有限,致使很多好产品卖不上好价钱。浙江是市场大省、电商强省,将两地优势资源充分嫁接,阿克苏特色农产品的规模优势、品质优势便可转化为市场优势和经济优势。

  结合浙江援疆“十城百店”工程,骆林勇在拓宽面、增加点上下功夫。在浙江省援疆指挥部的统筹安排下,他对接浙江省的政府采购工作,并与很多高校联系,利用高校资源多、购买力强的特点,加大阿克苏农产品销售力度;瞄准沪昆高速公路嘉兴服务区人多车多的优势,他牵头在该服务区设立展示阿克苏地区乃至新疆特色农产品的窗口;除了线下连锁店拓展,还借助浙江省大型电商企业开设新疆农产品线上销售网店。

  “‘十城百店’提升工程经过一年多的布局,累计设立网点1288个,是2019年底的2.3倍,实现由‘十城百店’向‘百城千店’的迭代升级。2020年以来,累计销售受援地农产品35万吨,销售额达50亿元。”骆林勇自豪地说。

  熟悉骆林勇的人,称他是“拼命三郎”。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与阿克苏地区商务局干部同吃同住同战斗。每天,他和同事一起去商超、一起跑市场、一起协调保供事宜。原本白净的他变得又黑又瘦,T恤上总是汗渍斑斑,但他从没有半句怨言。

  疫情期间,骆林勇仅用一周多时间,便帮助果农尤其是有困难的农户销售新梅、核桃等各类干鲜果品2000余吨。他组织直播带货等活动,帮助销售阿克苏各类农产品近4万吨,销售额7亿元。

  阿克苏市依干其乡尤喀克巴里当村村民艾买江·木拉吾提一提到骆林勇,便夸赞道:“他就像我的亲哥哥,我的两个孩子见他就喊‘爸爸’。”去年9月,艾买江担心家里产的苹果卖不掉,与他家结对认亲的骆林勇得知后,动员来疆考察的企业,以高于市场价10%的价格订购了他家的苹果。

  乡村振兴是今年援疆工作的发力点。7月初,骆林勇又联系浙江省商务厅行业协会商会、浙江省商贸业联合会等共出资37万余元,为阿克苏市库木巴什乡阿亚克巴格其村捐助120盏太阳能路灯,助力乡村振兴。

  在受援地,骆林勇经常入农家、下田园、进车间,为特色农产品品牌的打造献计献策。回浙江参加农产品展销会,他只是匆匆地和家人见个面,然后又投入援疆工作中。在他看来,干劲有多大,市场就有多大。

  “光明使者”的心愿

  宋卫国 陈辉

  身为院长,他以一名普通医生的身份践行着医者仁心;身为援疆干部,他心系群众,在帕米尔高原书写人间大爱。一次次义诊,一次次帮扶,他为无数患者解除了病痛,为许多贫困家庭点燃了生活的希望。他用实际行动,书写了援疆、爱疆、助疆的诗章。

  他叫宋宁宏,是江苏省人民医院的医生,也是江苏省第三批“组团式”医疗援疆队的领队。2019年底,接过“组团式”医疗援疆“接力棒”的宋宁宏被任命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人民医院院长。

  在援疆一年多的时间里,宋宁宏一直无法忘记一位78岁的老奶奶。“虽然我已经记不清她的姓名了,但她让我更真切地理解患者最需要什么。”宋宁宏回忆说。

  2019年,宋宁宏和同事到阿克陶县开展义诊活动。一位78岁的柯尔克孜族老奶奶来到宋宁宏面前。她告诉宋宁宏,自己有一只眼睛患有白内障,但因为家庭经济困难无法实施手术。

  “我就想在有生之年,还能清楚地看一眼家乡的样子。”老奶奶告诉宋宁宏。

  老奶奶还对宋宁宏说,村子里有很多人都患有白内障。老奶奶的话引起了宋宁宏的警觉,他和同事开始搜集克州白内障患者的基础数据。经过统计,宋宁宏发现克州的白内障患病年龄有向中年人群延伸的趋势,而且症状趋向于高原性白内障。

  宋宁宏将老奶奶的病情及搜集到的数据向江苏省援疆指挥部进行了专题汇报。经过多方研究,最终建成了江苏省后方9家省属医院、克州人民医院、三县一市人民医院“9+1+4+N”互联互通的远程医疗体系,由援疆资金兜底病人就医费用,实施“心明眼亮”工程,并推出了“克州挂号、江苏看病”“挂号在克州、B超在江苏”等新业务。

  后来,这位老奶奶成功做了白内障手术,但宋宁宏之后仍然一直关注克州的眼病患者。援疆以来,他带领援疆专家开展义诊。他们走过边防哨所、村庄、学校等,成功开展“心明眼亮”工程19期。他还与“心明眼亮”工程中的患者结为亲戚,为他们在医疗和经济上提供帮助。

  在援疆工作中,把5G技术覆盖到克州的三县一市,让克州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江苏省的优质医疗资源、享受到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是宋宁宏的目标和心愿。

  在他的努力下,今年4月26日,江苏—克州5G远程眼科手术开通仪式在江苏省人民医院眼科病房、克州人民医院同步举行。现在,这一5G远程眼科手术已为克州多名患者送去了光明。

  用苦干实干书写援疆答卷

  山东省第十批援疆干部、麦盖提县央塔克乡党委副书记李华(中)在央塔克乡红星村与山东寿光来的“土专家”王忠先查看土壤性质,研究是否适合种植红薯(5月21日摄)。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韩沁言摄

  韩沁言

  夏日炎炎,李华顶着烈日,奔波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南边缘的央塔克乡田野上。

  李华是山东省第十批援疆干部、麦盖提县央塔克乡党委副书记。因为常年在田间地头奔波,使他皮肤黝黑。他说:“生命不是一场赛跑,而是一次旅行。比赛在乎终点,而旅行在乎沿途风景。”

  走村入户、传授新技术、招商引资、民族团结……李华总有用不完的劲儿。

  辛勤的付出换来可喜的收获:建设占地500亩蔬菜基地,新建927个设施保温大拱棚;引进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红薯脱毒研究所的红薯新品种、新技术,实现麦盖提县红薯产业升级……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李华以“传、帮、带、教”为主,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受援地。

  在央塔克乡,李华分管农村经济、乡村振兴工作。任职之初,李华即刻开展实地调研。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农业结构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状况,他一一记录在本子上。

  在风沙磨砺和日晒洗礼下,没过几天,李华这位山东大汉就变得皮肤黝黑、声音嘶哑。尽管如此,李华和同事们依然保持着每天到20户至30户村民家走访的频次。结束走访工作回到住处,李华他们要将了解到的情况汇总,经常一忙就到次日凌晨。

  “到村里调研是掌握第一手资料的重要途径。”李华说,通过调研,他发现央塔克乡农业经济发展存在农业缺乏规模、销售有瓶颈、人才发展缺乏内生动力等问题。

  在李华看来,只有找准症结,才能对症下药,才能为下一步开展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一次,他带着来自山东寿光的农业技术员王忠先到红星村村民艾米尔·肉孜家的地里了解土地平整情况。李华从田里抓起一把土,再张开手,松散的沙土随风飘去。“这种土质很适合种植红薯,加上新疆光照充足,红薯的生长周期较山东等地要长20多天,口感会更好。”这个发现让李华和王忠先都很高兴。

  “引进淀粉红薯——济薯25号、鲜食红薯——济薯26号新品种,打造红薯种植基地。”李华的想法得到乡党委和乡政府的支持,他们借助援疆力量,引进喀什顺耕农产食品有限公司,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种植8000亩红薯,实现麦盖提县红薯产业升级。如今,这片地已成为央塔克乡引进红薯种植加工项目的种植示范田。

  李华还引导该公司带领村民利用季节错时倒茬种植出口日本的大葱,预计年产新鲜蔬菜2000吨。

  在基层工作20多年的李华,对土地有着特殊的情感。农忙时,他经常是袖子一撸就走进地里,拿起坎土曼松土、盖膜、插条。浑身的干劲儿好像怎么也用不完,他说:“是援疆燃起了我干事创业的激情!”

  “我会始终牢记自己肩上的使命担当,努力在援疆道路上书写壮丽的诗篇,不负韶华。”李华说。

  援疆以来,李华每年都向党组织、受援地人民交一份高质量“答卷”,而书写“答卷”的方法就是苦干实干。

  “硕士羊倌”的美丽心情

  张婷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183团丰旺牧业发展专业合作社养殖基地里,经常可以见到一位戴着眼镜的人在羊圈里忙碌着。从羊舍卫生管理、抽血化验,到检查饲草料调配,他都要亲力亲为。

  这位忙碌的人叫王嘉厚,当地养殖户都习惯叫他“硕士羊倌”。

  王嘉厚是黑龙江人,东北农业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就职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分院。2020年3月,作为一名援疆干部,他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来到新疆阿勒泰地区。

  到阿勒泰工作后,王嘉厚发现,阿勒泰大尾羊耐粗饲适应性强,但臀脂厚、产单羔。如何帮助当地的羊养殖业提质增效,是王嘉厚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随后,近一年半的时间里,王嘉厚几乎跑遍团场的养殖人家。他记录数据、登记品种、收集粪便样品……

  “葵花盘里脂肪含量高;花豆秧是豆科植物,蛋白质含量高;棉粕里有棉酚,不能随意往饲料里添加,添加量一般要低于5%;炎热季节饲料配比要增加一部分脂肪;到了秋季,对羊进行统一配种、集中产羔……”经过一段时间观察,王嘉厚给出了一系列建议。不过,养殖户们都面露难色,认为“成本高、操作难度大、管理起来花时间……”

  看到养殖户存疑的态度,王嘉厚决定先干出个样子,让养殖户们吃下“定心丸”。他坚持每天入户走访,耐心地给养殖户讲解饲料的科学配比等技术,同时从养羊的生产环节、评价环节等方面对养殖户进行养殖观念引导。

  在王嘉厚手把手的培训和入户指导下,养殖户熟练掌握了羊在不同时期的营养需求及饲喂技术。

  养殖户王志文掰着指头算了一笔账:过去家里圈养150只羊,每年出栏量也就130只左右。科学养殖后,仅今年春季羊市场行情最好的时候就出栏了200只左右,收入约20万元。

  在服务养殖户的过程中,王嘉厚发现当地养殖的牛角膜炎发生率很高,导致一些牛眼睛失明。对养牛技术研究不深的王嘉厚,与当地技术人员一起翻阅资料、上网查询、请教专家,采用了自血疗法加睛明穴注射法治疗该病,取得了不错的疗效。

  2020年10月,王嘉厚又与派出单位沟通,申请了一批优秀萨福克羊冻精,在当地开展同期发情技术和人工输精技术推广。目前,他推动的羊品种改良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进展。

  “当你为养殖户解决了问题,收获了信任、笑容和友谊,自己的心情一定是美丽的。作为一名畜牧工作者,为‘三农’服务是我的使命;作为一名援疆人,履职尽责、不负韶华是我的信念。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用自己的学识及技术助力这里的发展,以此回报各族群众对我的深情厚谊。”王嘉厚说。

  首次援疆期满后,她又回来了

廖劲萍在采摘制作茶叶所需的原料(6月20日摄)。 朱文斌摄

  朱文斌

  只要提到茶叶,廖劲萍的疲惫就会荡然无存。

  廖劲萍是福建省三明市援助玛纳斯县农技干部、高级农艺师、果茶专家,有着多年的制茶经验。2020年5月,受组织委派,廖劲萍踏上了首次援疆之路,开展科技援疆工作。

  到新疆后,廖劲萍给自己定了个目标,将所学融入新疆热土,探索出一些符合新疆实际的新技术、新模式,助力新疆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

  玛纳斯县有万亩富硒枸杞,具备养生枸杞茶产业化发展基础,但枸杞茶的苦涩问题一直无法解决。廖劲萍了解到这一情况,主动请缨攻坚,下决心要解决这一发展瓶颈问题。

  “茶叶的品质再好,但如果口感不好,消费者也不买单,市场很难打开。”为解决脱涩的难题,廖劲萍前往玛纳斯县广东地乡、北五岔镇等地,采集鲜嫩、厚实的枸杞芽做试验。由于没有专业设备,她白天采集原料,晚上借食堂的炒菜锅,一遍又一遍地做试验。

  制枸杞茶的工序环环相扣,分拣、除尘、凉青、摇青、杀青、揉捻、发酵、烘干等程序,需要一步步跟进,一步步判断。生怕错过最佳时期,廖劲萍全程盯着枸杞芽,分时段闻着枸杞芽的香味,判断杀青的火候,观察揉捻发酵的情况……

  为了枸杞茶能成功脱涩,廖劲萍先后研究制订了4种方案,经过5个昼夜的努力,每一种方案的枸杞茶都出炉了。每一种工艺下的枸杞茶口感不同,廖劲萍就把茶叶送给朋友、专业户及行业里的资深老师品尝,从中选出最佳的工艺。经过优化,一款完全脱涩并带浓浓枸杞香、丝丝甜味的养生枸杞茶诞生了。

  2020年10月,廖劲萍完成首次援疆任务回到家乡,却一直念念不忘玛纳斯县的枸杞茶。她希望利用三明市先进的制茶机械进一步完善枸杞茶制作工艺,为玛纳斯县发展枸杞茶产业继续出力。

  在福建省援疆指挥部的帮助下,廖劲萍从玛纳斯县弄回了30多株新疆红枸杞和黑枸杞树苗,种在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的试验基地。经过精心照料,来自新疆的枸杞树苗在南方的土地上落地生根,长出绿芽。

  今年初,廖劲萍再次主动申请援疆,希望继续探索研究,推进“援疆茶”产业化、系列化发展。很快,她的申请得到了组织的大力支持。

  4月18日,廖劲萍又回来了!再次踏上新疆大地,她几乎是一刻不停地开始制作各类茶。

  榆钱、荆棘花、苹果叶、沙枣叶、沙棘叶……这些形态各异的原料,经过廖劲萍的精心制作,华丽变身为功效独特的茶叶。

  相比于制茶,采茶的过程更为艰难。由于新疆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很多植物周围布满了荆棘,采摘嫩芽时,再小心也难免被刺伤。廖劲萍记得第一次采摘沙枣叶被刺后,她的手指肿大、疼痛,挂了3天的吊瓶,过了1个月才慢慢好转。

  很多时候,采集茶叶要顶着烈日,而新疆的这些茶源植物大都披着鳞片,炎热、过敏,又是对她的考验。廖劲萍说,任何困难都不能让她停下探索的脚步。目前,廖劲萍研制的桑叶红茶、沙棘叶红茶、枸杞养生茶等已经小量上市,销往北京、上海、南京等地。

  “这是我们最新研制的新疆野生沙棘叶红茶和沙枣叶红茶,富含多种有益健康活性元素。”7月16日,廖劲萍向前来考察的福建商会投资商和茶博士们展示地道的“援疆茶”。

  “茶汤橙红透亮,滋味清香带甜,口感纯正、清香、淡雅,适合各类人群饮用。”品尝过后,福建商会投资商和茶博士们对“援疆茶”赞不绝口。

  “这些茶叶的市场潜力很大。”廖劲萍说。

[责任编辑: 张赏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