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带你看现实版《骨科风云》

2021年08月05日 09:16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社会纵深】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中心曹力团队为患者实施机器人辅助髋关节置换术(摄于5月13日)。 彭理斌 摄

7月26日,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自治区中医医院)骨二科护士给患者做治疗。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韩亮 摄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苏璐萍

  辗转全国多地看不好的疑难病,新疆骨科医生说:“能治!”

  距离断臂再植极限时间仅剩30分钟,新疆骨科医生说:“能接!”

  要变形的双腿恢复笔直,还得能蹦能跳,新疆骨科医生说:“能办!”

  别惊讶,他们的“能”,底气十足。

  不可能的可能

  7月,是15岁患者张晨(化名)回山东休养的第五个月。每周,他都会接到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中心医生的随访电话,调整用药和康复计划。

  2017年5月,张晨不慎摔倒,左下肢骨折,被诊断出骨肉瘤,进行了左侧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没想术后6个月,张晨的左侧髋部皮肤开始反复感染。父亲带着他到处寻医,病情持续恶化。

  今年初,在当地医院的建议下,父亲带着他找到了新医大一附院骨科中心主任曹力。“我们带着孩子去了很多医院,做了很多次手术,最后医生说要截肢。真要那样,娃娃这辈子可就……”父亲情绪激动,他把全部希望寄托在眼前这位医生身上。

  “这个病在这儿能治!”看过张晨的病历,曹力肯定地回答。

  新医改启动后,我区各级卫生健康部门、医疗卫生机构从医疗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一方面,抓医疗质量管理,提高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和精细化水平;另一方面,抓专科能力建设,培育医疗技术高地,增加优质医疗资源供给。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自治区中医医院)、自治区人民医院等三级医院加大了亚专科建设,鼓励学科开设专业学组,推动学科朝精细化、专病化发展。

  2009年,国际上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通用二期翻修,患者需要做两次手术,全身给抗生素,才能治疗感染,术后并发症多。在前期局部给药抗感染的基础上,曹力团队自创了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一期翻修(即一次手术加局部抗生素应用),不仅大大提高了感染治愈率,缩短了疗程,还在最大程度上保留了关节功能。

  随着一个个疑难病例被治愈,越来越多的疆内外患者慕名而来,越来越多的医院请曹力去当地做手术带教,越来越多的骨科医生来到新医大一附院学技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一期翻修逐渐被国内外认可。

  近年来,在政府主导、行业推动下,我区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不断提升,新技术、新理念不断应用于临床。3D打印、孔镜微创、机器人辅助手术……新疆骨科不断向“精准医疗”“人工智能”“快速康复”迈进。

  偶然中的必然

  5月以来,和田断臂男孩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人们为新疆社会各界的全力救助点赞,也为在极限8小时内接上男孩断臂的医生点赞。

  时间回到4月30日22时30分,自治区中医医院骨三科副主任医师、修复重建组组长黎立的电话响了,是和田地区人民医院骨二科主任艾尔肯·日介甫打来的,一名7岁孩子右臂离断已有两小时,急需送往乌鲁木齐再植,问,能不能接?

  两地距离1400多公里,断臂再植的极限时间是8小时内,想了几秒,黎立答:“能!”

  那几秒,他在算时间……

  为解决医疗卫生供给侧中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我区加快推进医联体网格化布局,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鼓励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医院之间、学科之间的协作,在促进优质医疗资源逐步下沉的同时,形成了跨区域、多学科协同的危急重症救治体系。

  和田地区人民医院尚未建立显微外科,该院骨二科便与自治区中医医院骨三科建立了协作关系。每遇到需要断肢再植的患者,艾尔肯就会联系黎立。只要条件允许,黎立都会赶到当地为患者做手术、带教。

  这次,由于乌鲁木齐飞往和田的最后一趟航班已起飞,黎立只能等孩子来。只要各环节、流程顺畅,他就能把孩子的断肢接上。5月1日凌晨,得知孩子上了飞机,自治区中医医院随即启动危急重症患者救治绿色通道。2时30分,120急救车载着断臂男孩来到自治区中医医院。办理入院、检验检查、配型备血、清理断肢,相关科室人员分工明确。3时30分,手术开始,赶在极限8小时内,黎立团队接通了孩子的肱动脉血管。

  “孩子断臂是偶然,但接上它是必然。”黎立说,整个救治过程的无缝衔接确保了手术顺利进行,“包括艾尔肯医生前期对孩子创面及断肢非常专业的处理。”

  近年来,通过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以科包院”、援疆医疗人才“组团式”帮扶、三级医院“托管式”帮扶,我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尤其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越来越多的危急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共性中的个性

  7月27日上午,自治区中医医院骨科门诊,一拨患者在排队等该院骨二科主任、主任医师方锐看关节病。他们中,大多数是被亲朋好友推荐去的。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各族群众医疗健康需求呈现多层次、多元化发展趋势。疾病谱、患者需求的变化,倒逼我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发挥特色优势,不断开拓创新。

  自治区中医医院突出亚专科在自身主攻方向的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专科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解决重大疾病和疑难疾病的能力。

  “临床中我们发现,4个就诊患者中实际上只有1人适合关节置换。”方锐说,近年来,膝骨关节病患者呈现低龄化、高屈曲、高活动量等特点,对手术效果的要求越来越高。

  2016年,方锐带领团队率先将膝骨关节炎阶梯化治疗方案引进新疆,开始了针对不同年龄、不同程度的膝骨关节炎患者进行精准化、微创化、个性化的“中西医结合保膝”探索。术后患者不仅腿变直了,还能蹦能跳能劳动,这套技术和理念一传十、十传百,被业界广泛认可,并逐步推广。

  有先进技术,也要有先进设备。2019年2月,自治区人民医院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3D打印创新研究中心签订合作协议,成立了新疆首个3D打印工作室,探索医工结合发展模式。

  “以前,我们在手术中引入过3D打印技术,但由于没有相应的技术团队,只能把数值发给国内一些3D模型制作团队,定做好后再邮寄过来,耗时长、成本高。”自治区人民医院骨科关节与老年骨病病区主任王利说,现在,只要手术需要,3D打印便能随时“安排”。通过三维建模,能让医生更直观、更准确地了解骨骼病变的立体结构,提高手术的精准度,减少手术时间,缩短恢复期。

  目前,除临床应用外,复杂病例的3D模型还用于日常教学和研究。通过远程教学、专家带教等,3D打印已逐步应用到我区骨科临床。

  记者手记

  彰显青年担当 贡献青春力量

  苏璐萍

  采访中,有个群体格外亮眼——青年医生。

  门诊上,他们是能将老人送到检查检验室的小棉袄;病房里,他们是患者紧张焦虑时的定心丸;手术中,他们是团队负责人可信赖的战友。应急处突时,他们即刻出发;急危重症救治中,他们随叫随到;科研攻关中,他们另辟蹊径……在新疆骨科发展中,人才梯队建设起到了很大推动作用。

  如今,青年一代已成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科技人力资源的主力军。为让青年医生尽快成长,新疆各大医疗卫生机构不遗余力,实时组织青年医生研读骨科最新文献,学习世界前沿诊疗知识;送他们去顶级骨科医院进修;鼓励他们站到国内和国际论坛上交流、讲课;支持鼓励他们在主攻领域发挥所长……培养出了一批学科带头人。

  培养出来,就要想方设法留住他们,努力破除制约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障碍,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用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了改革人事管理制度、改革薪酬分配制度、健全医务人员培养评价制度,激活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动力的路径。如:科学编制岗位责任书,实行竞聘上岗、合同管理,激励人才脱颖而出;在核定的薪酬总量内,公立医院可自主设立体现医疗行业特点、劳动特点和岗位价值的薪酬项目;改革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合理设置评价标准,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增加临床工作数量和质量指标,探索实行成果代表作制度等。

  期待随着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年医生能站在时代前列,彰显青年担当,贡献青春力量。

[责任编辑: 廖映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