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进城 城里人下乡

农村消费活力迸发

2021年08月23日 09:49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8月16日,博湖县塔温觉肯乡科克莫敦村村民在晾晒场上晒辣椒。进入8月,博湖县迎来辣椒丰收季,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年磊摄

游客在观看斗羊表演(5月29日摄)。今年以来,温宿县旅游业不断升温,当地推出的马车游乡村、歌舞表演等一系列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 颜寿林摄

  核心阅读

  “上行”让农村的产品能卖到城里去,更好地实现供需匹配,方便农民增收;“下行”吸引城里的市民到农村消费,让城里的产品和服务通过畅通的渠道来到农民身边,提高农民的消费品质,实现农民和市民、农村和城市形成可持续的良性循环。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张治立 拍热扎提·阿不都 加孜拉·泥斯拜克

  今年,在阿克苏市区制作木雕手工艺品多年的阿力木·乌斯曼,选择把店铺开在阿克苏市依干其乡巴格其村。他的理由是,越来越多的城里人青睐村里的原生态农产品和传统手工艺品,巴格其村结合生态旅游打造的民俗风情街,是他做大事业的新平台。

  放眼天山南北,不断美化亮化的乡村生活环境,不断提质升级的特色农产品,不断丰富多元的消费业态,使得农村市场的内在活力和潜在动力日益强劲。城市居民下乡消费,已成为城乡经济互动的新现象。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促进农村消费。完善农村生活性服务业支持政策,发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网点,推动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发展,满足农村居民消费升级需要,吸引城市居民下乡消费。在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任务面前,新疆农村消费市场正释放出多彩魅力和持久吸引力。

  市场规模显现

  “我每天做的一大锅抓饭,很快就能卖完。城里来的客人多,如果不提前预订,稍微晚来一会儿可能就吃不上了。”8月12日,沙雅县海楼镇被誉为“抓饭王”的吾斯曼·塔西说。

  今年64岁的吾斯曼是海楼镇博孜墩村村民,他擅长做抓饭。

  这几年,天天埋头做抓饭的吾斯曼发现了一个现象:棉花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种植,使得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按理说,来吃抓饭的人少了,可周围新开的抓饭店越来越多,大家生意都很红火。

  沙雅县海楼镇党委委员、人大主席努尔古丽·买买提说,沙雅县城和周边县市的人开车到海楼镇吃抓饭,已是常态。立足“海楼抓饭”品牌,海楼镇打造了“抓饭一条街”,十几家抓饭店各有特色,带动了餐饮店、民宿、农家乐、馕产业园的发展。

  在温宿县柯柯牙镇的塔格拉克村和帕克勒克村,以前因靠近山区,村民赶个巴扎都困难,现在家门口就有巴扎,家家户户都是乡村旅游的经营者和参与者。帕克勒克村村民托乎尼亚孜·吐地说,现在交通条件好,乡村环境美,惠农政策多,农民不出村就能把农产品、手工艺品卖出好价钱。城里来的游客越多,村里创业的农户就越多,可供游客购买的特色商品就越丰富,从而吸引了更多的游客。

  记者从阿克苏地区商务局了解到,今年,阿克苏地区为全面促进农村消费,加快各县市69个农产品初级交易市场建设,打通地区、县、乡、村四级农产品流通渠道。推动81个试点村综合服务站建设,整合农产品收购、仓储、加工、销售、电子商务、信息等功能,推进新型“互联网+”“企农”利益联结模式,促进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双向物流体系建设,构建完善农产品购销“两张网”。

  “今年,我们对农民新购置的家电、家具,按总价给予一定比例补贴,制定了《阿克苏地区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奖励扶持政策》,推动餐饮消费、农产品线上销售等,全面促进农村消费。”阿克苏地区商务局副局长刘志慧说。

  带动产业振兴

  城市居民下乡消费,加快了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乡村产业振兴的同时,农村消费市场迸发出更大的发展活力。

  搬迁到墨玉县加汗巴格乡达里亚博依村之前,艾力·如孜瓦柯从没想到,一个村子能兴起很多产业,农户能有多条增收道路。就拿他家来说,院子里有葡萄架、海棠树等,承包的水塘养殖有鱼和鸭子。他开有农家乐,把村里丰富的特色农产品加工成美食,供来村里休闲旅游的城里人享用。

  2018年,艾力和全村乡亲搬迁到离墨玉县城较近的达里亚博依村。新村的房子由政府统一规划设计,家家户户的院子整洁漂亮,还便于发展庭院经济。在村“两委”和“访惠聚”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艾力通过免费的技能培训学到了烹调手艺,经营起了农家乐,今年收入预计突破20万元。

  “我们村依托旅游业发展鹌鹑养殖、鸵鸟养殖、肉牛养殖、大棚蔬菜种植等,产业多起来后,大家挣钱的办法也多了,很多原来只会种地或放牧的村民,尝试着开商店、经营民宿和农家乐。现在全村有60多家商店、餐饮店,15家特色民宿。”艾力说。

  产业兴,农村旺。如今,在和田地区,随着乡村休闲旅游的兴起,城市居民下乡消费日益增多,开民宿、农家乐的村庄日益增多,也带动了城市居民消费当地农副产品。在打造旅游型新村的同时,和田地区注重引导农业产业化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致富带头人盘活农村消费市场,并借助援疆省市的力量、发展农村电商等,带动农村消费,促进当地特色产业发展。

  7月13日,在和田市举行的“海淀区——和田市产销对接签约仪式”上,和田市16家农业产业化企业展示出百余种特色农副产品,北京市海淀区商务局等相关部门和消费扶贫双创中心与这些企业开展精准帮扶对接,签约订购价值500余万元的各种特色农副产品。

  记者从和田地区商务局了解到,为助推当地农副产品消费,和田地区依托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49个具有电商运营和物流收发功能的电商服务站点。目前,全地区累计建成电商服务站点1026个。今后,当地还将抓好提质线上交易、引导电商创业、实施千人电商创业计划和打造“网红”经济,带动特色农副产品销售。

  促进农民增收

  农村市场日渐兴旺,农村消费悄然兴起,给农村带来的不仅仅是人气和财气,还让农民增加了底气和灵气。立足农村消费市场,农民看到农产品的销路不再局限于进城,也看到了城市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很多游客到来后通过体验游,会向亲友推介我们的农家乐。”8月13日,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米粮泉回族乡克米其村“荷花池”农家乐负责人李进说。

  李进干餐饮业已有17年,从最初的两三间土坯房发展到现在的餐饮龙头企业,日接待能力从100多人次增加到1000多人次,其中的一个诀窍就是研究城里人的消费理念和消费需求。“城市变大了,城乡距离近了,农村消费市场与城市居民的消费需求也要拉近。从细节上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从源头上生产绿色农副产品,从服务上提高质量标准,就能与城市消费群体的需求无缝对接。”李进说。

  在新源县新源镇恰普河阿吾孜村果和果园里,游客可以体验采摘、垂钓。果和果园负责人张峰说,恰普河阿吾孜村有46家采摘园,可供采摘的水果有20多种,带动全村206户村民增收。今年上半年,这些采摘园接待游客7万多人次,旅游收入突破600万元。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农业农村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工作人员吾布力卡斯木·阿巴汗介绍,促进农村消费和农民增收,绿色农业发展是关键。伊犁州通过构建农业绿色发展产业体系,加快特色作物品种引种、选育、示范,加强农产品产地资源环境保护等措施,农业绿色发展能力明显提升。

[责任编辑: 廖映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