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胡杨精神代言丨陈立忠:建葡萄基地 酿精品美酒

2021年08月27日 15:51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杜建辉

  入秋之后,瓜果飘香。走进焉耆回族自治县新疆天塞酒庄葡萄种植基地,一排排郁郁葱葱的葡萄架上枝繁叶茂,一串串晶莹剔透、浑圆饱满的葡萄挂满枝头,甜甜的果香扑鼻而来。

8月23日,新疆天塞酒庄葡萄种植基地,陈立忠品尝葡萄是否成熟。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杜建辉摄

  “还没有完全成熟,这块地的葡萄要等几天才能采收。”8月23日,陈立忠摘了一颗葡萄尝了尝说。

  2009年,陈立忠从北京来到焉耆县,开启本土精品酒庄的追梦之旅。历经12年耕耘,她建起了2800亩的标准化葡萄基地,年产500吨原酒的葡萄酒庄,成为葡萄酒领域的领军人物。

  陈立忠计划建酒庄的时候,很多朋友建议她去法国或澳大利亚、美国,随便买一个酒庄,便宜还省事,有品牌、有历史,消费者也认可。

  但在一次法国之行中,陈立忠坚定了做中国本土品牌的决心。“在法国,百年酒庄比比皆是,我遇到一对80多岁的夫妇,他们坚守着百年历史的酒庄,那种情怀是用金钱买不来的。”陈立忠的想法朴素而简单,买的酒庄是别人的故事,与自己无关。

  刚开发的葡萄基地土壤贫瘠,盐碱含量高。春天,戈壁滩的风大而狂,刮起的小石子砸掉了车身漆面,幼小的葡萄苗能否扛得住风沙?

  “戈壁滩的夜很黑,没风的时候很静,可以听到自己的呼吸。”陈立忠说。标准化的葡萄种植基地规划就在这样的黑夜中开始酝酿。

  定位苗株行距采用定位仪,使用GPS上桩,3.5米的行距便于后期机械作业。每棵葡萄树主干在地面处形成不大于35度的夹角,利于冬季葡萄树填埋……

  陈立忠与员工住着同样的帐篷,吃夹杂着沙子的饭菜,一起下地捡石头,挖沟换土改良土壤。她粗糙的双手给许多朋友留下了深刻印象。

  好的葡萄酒,七分靠种植,三分在酿造。“种好葡萄,要有胡杨般的坚韧毅力。”陈立忠深有感触地说,优质的葡萄原料比精湛的酿造技术还重要。

  “你看,葡萄树东边的叶子比西边的叶子少,上午温度低,葡萄需要足够的阳光。中午过后,温度高,多留点叶子遮挡阳光。”陈立忠说,这都是在葡萄种植过程中摸索出来的经验,一亩地多少棵葡萄树,每棵树上挂多少果,决定着葡萄酒的品质。

  多年田间地头的实践,天塞酒庄在葡萄种植过程中创下了众多的“第一”。2014年,被中国酒业协会葡萄酒分会、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授予“中国酿酒葡萄种植示范基地”“中国干旱地区葡萄酿酒研究中心”。天塞酒庄生产的葡萄酒先后获得了诸多国际国内金奖。

8月23日,鸟瞰风景优美的新疆天塞酒庄葡萄种植基地。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杜建辉摄

  2020年,陈立忠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和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联合授予“光彩事业国土绿化贡献奖”。

  一个个耀眼的光环后,是陈立忠对本土精品酒庄初心的坚守。12年的发展,天塞酒庄也为当地群众致富奔小康注入了动力。

  2009年,曾经学过果树管理的阿不拉·吐尔逊应聘成为了天塞酒庄的第一批员工。当时女儿才两岁半,一晃之间,女儿已是一名初中生。

  在这里,水、电、暖和网络免费使用,没有房租。与酒庄所有种植工人家庭一样,阿不拉一家住进了两室一厅一卫的专属员工宿舍,每天的工作就是管护葡萄苗和防护林。如今,阿不拉的工资已经涨到了每月5000余元,妻子在酒庄生活区经营小卖部,3个孩子茁壮成长。

8月23日,新疆天塞酒庄葡萄种植基地,工人正在采摘葡萄。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杜建辉摄

  曾经的戈壁变绿洲,天塞酒庄被评为3A级旅游景区。“目前,酒庄长期用工150人,季节性零散用工每年达5000人次,随着企业的发展,将会增加更多就业岗位,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我将像胡杨一样扎根新疆大地,让新疆本土葡萄酒香飘世界。”陈立忠说。

[责任编辑: 王昕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