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9月01日 09:15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风展红旗 党在新疆100年·故事汇㉚】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成越越
这是一座鲜为人知的水电站,它位于地下136米深处,从开始勘探到全部机组投入使用,耗时20年,是数千名建设者用青春、汗水、甚至生命在坚硬的石山之下“掏出来”的一个共和国水电史上的奇迹——它就是可可托海矿区最重要的配套设施——可可托海水电站。
可可托海水电站1955年开始踏勘,1958年开工建设。原西北勘探设计院工程师宗家源亲历了水电站从设计到成功发电的全过程。1959年7月,宗家源告别妻子,赶赴可可托海,1967年,水电站发电后,宗家源才回到兰州。2015年,宗家源接受采访回忆了在可可托海水电站工作的8年岁月。他说:“这座水电站见证了几代可可托海人的初心和使命,那就是多为祖国作贡献。”
可可托海水电站是当时国内少有的地下水电站,完全由人工修建而成。这项隐蔽的地下工程是靠着2.5千米长、洞径3米多的引水洞形成的水流落差来发电的。在被称为“中国第二寒极”的可可托海,建筑工人们挖取山石建厂房,深入井下安装水轮机,爬进竖井中安装电梯,翻山越岭架设线路。所有的设备、材料都需要他们冒着凛冽的寒风一点点从山外扛进来。
退休前任新疆有色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的阿不都热依木·那瓦依,1964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了新疆有色局,为响应号召,他和同学们一起奔赴大坝劳动工地锻炼,从事混凝土搅拌工作。“当时,仅在大坝上干活的就有1000多人。晚上整个工地灯火辉煌,高峰时劳动力达到2200人。”他回忆说,“清理坡面、浮土主要靠人工。那时条件艰苦,工作繁重,还有危险。我的班长在清理坡面时,被从上面滚下的石块砸中,牺牲了。”
经过10年苦战,第一台机组于1967年投产发电。又过了10年,到了1975年,4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总装机容量1.9万千瓦。从这里的第一台水轮机正式投产发电至今,水电站不停息地运行了半个多世纪,令前来参观的人惊叹不已。
半个世纪过去了,2011年5月,可可托海水电站扩机工程开工建设,2015年,新的海子口水电站实现了首台机组并网发电。一代又一代可可托海水电站人耐着寂寞、孤独,在深山中,在136米的地下厂房,用汗水、用青春、用忠诚书写着奇迹。
(自治区党委党史和文献研究院、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联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