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住房保障专场新闻发布会实录

2021年09月04日 18:40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住房保障专场

新闻发布会实录

(2021年9月3日)

9月3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乌鲁木齐市举办住房保障专场新闻发布会。图为发布会现场。记者 周鹏摄

  2021年9月3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举办住房保障专场新闻发布会,现场邀请了1位官员和6位普通群众,讲述他们的亲身经历,驳斥美西方反华势力诬蔑新疆“种族灭绝”、侵犯人权等谎言。

9月3日,胡志春主持新闻发布会。记者 周鹏摄

  主持人:各位媒体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闻发布会。我是本场新闻发布会的主持人胡志春。

  近年来,美西方反华势力在涉疆问题上不断制造恶毒谎言,蓄意炮制中国在新疆实施“种族灭绝”和犯“反人类罪”等耸人听闻的伪命题和恶意荒唐闹剧,其用意就是想打压和遏制中国的发展。这些无端指责和攻击完全不是事实,只存在于这些人的丑恶政治阴谋中,注定被扫入历史的垃圾堆。

  事实上,中国政府积极践行国际人权条约义务,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广泛汇聚各方力量,有力促进新疆各项事业快速发展。新疆地方政府深入贯彻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各族人民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权利得到切实保障。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周江副厅长。同时,我们还邀请到6位普通群众讲述他们的幸福生活,他们分别是和田团城居民迪丽努尔·麦提库尔班,伊犁州伊宁市喀赞其民俗旅游区导游库都孜·吐尔孙麦麦提,阿克苏地区库车市阿格乡康村村委会主任买买提·艾则孜,巴州库尔勒市铁克其乡居民地力木拉提·卡地尔,阿勒泰地区富蕴县民宿老板恰力哈尔·毕毛拉,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山水雅苑小区居民玛丽娅·努尔丁。

  主持人:2016年7月,和田团城改造工程启动,该项目占地83.7公顷,惠及约3000户居民,改造房屋总建筑面积约53万平方米,累计投入资金3.61亿元。建设秉承“整体保护、脉络延续、功能再生、多元复合”的理念,既传承保护了和田“阿依旺”特色民居建筑风格,又把原来老旧城区改造成为花园式街区,得到了广大居民的称赞,成为一条靓丽的风景线。下面,请团城居民迪丽努尔·麦提库尔班讲述她的故事。

9月3日,迪丽努尔·麦提库尔班发言。记者 周鹏摄

  迪丽努尔·麦提库尔班:大家好!我叫迪丽努尔·麦提库尔班,今年21岁,来自和田地区和田市。我生在团城、长在团城,也见证了团城的发展变化。

  我家的房子修建于上世纪90年代,房屋是夯土、砖木结构,经常停水、停电,没有通天然气,没有下水。以前吃的井水,烧的是柴火。遇到下雨天,外面下大雨,房子里下小雨,地上到处都是水坑。遇到风沙的天气,土灶台上都是黄沙,妈妈都不敢揭锅盖。

  团城的建筑由中心发散、街巷周边环绕而被当地人称为“团城”,寓意是“团结之城”。以前老百姓在这里交易鸽子家禽、花鸟鱼,所以大家叫它“鸽子巷”。

  2016年7月,政府开始对这里进行改造,按照“一街一规划、一户一设计”的理念,让每条街每户人家都有自己的特点,在建筑布局上延续了原有的建筑外形和街巷模式,但增加了很多设施,家家都有了水冲式厕所,还通了天然气,道路也拓宽了。现在,我们在这里生活很舒适很方便。

  改造后的团城一片欣欣向荣。如果是夏天,来这里散步,抬头就能看到带有拱形“阿依旺”风格的天窗,雕刻着精美图案的房柱,院子里蔓延的葡萄藤、爬山虎。街头有烤鹅蛋、酸奶粽子、烤包子等各种和田特色小吃,巷子里还有很多卖和田地毯、艾德莱斯绸等传统手工艺品的特色店铺。如今,这里已经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来这里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和田团城已经成了当地有名的网红打卡点。下面,请大家看看我带来的一段短视频。

  这样的改造,不仅给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还让这里的人都吃上了旅游饭。原来的土房子不见了,我们住上了现代化气息的小楼。一楼三间门面,两间对外出租,每年3万元收入,另外一间我们自己家开了首饰店,二楼供家人居住,三楼是哥哥和嫂子住。爸爸不用每天出去开出租车赚钱了,每天和妈妈一起守店卖货,月收入六千元。邻居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不再四处打工,有的在家门口开起了商店,有的开起了饭馆,还有的把店铺租出去赚钱。

  我的邻居阿提开木汗一家,以前日子过得很紧张,团城改造以后,他们家在一楼开了一间超市、一间童装店,生意红红火火,收入越来越多。

  最近,看到网络上有人刻意抹黑新疆,说我们“种族灭绝”,这是天大的谎言。我们现在生活得和谐幸福,日子过得很舒适,你们这样故意我们,向我们身上泼脏水,你们不感到羞耻吗?请管好你们自己的事情,不要再胡说八道了。

  主持人:感谢迪丽努尔·麦提库尔班的讲述。

  主持人:近年来,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提升改造伊宁市喀赞其南北两区入口标志门,对历史建筑、民居、特色庭院进行保护性修缮和利用,对核心区街道基础设施、绿化进行提升改造。喀赞其民俗旅游区的导游库都孜·吐尔孙麦麦提,是喀赞其的居民,她从小生活的街道现在已经成为世界各地游客争相前来的景点。下面,请库都孜·吐尔孙麦麦提讲述她的故事。

9月3日,库都孜·吐尔孙麦麦提发言。记者 周鹏摄

  库都孜·吐尔孙麦麦提:我叫库都孜·吐尔孙麦麦提,维吾尔族,从小在新疆长大,我们家在伊宁市有名的4A级景区——喀赞其民俗旅游区,喀赞其民俗旅游区总面积约22.9平方公里,有2万多个具有民族特色的居民庭院。

  我家有四口人,爸爸、妈妈、弟弟和我,父母现在经营着一家特色糕点厂,弟弟读小学四年级,我自己在喀赞其民俗旅游区当讲解员,现在我们一家人生活得非常幸福,每个人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着。

  我们一家在喀赞其街区里生活了十几年,看着这里越来越好。从2007年开始,国家对这里进行了持续的保护性改造和旅游开发建设,让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4年成为国家4A级景区,主街道前进街还被列为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这让我很骄傲,我带来了一段视频,请大家看看我的家。

  以前的土路变成了柏油马路,灰色的土墙也披上了新衣,最重要的是近几年政府出资对我们喀赞其片区进行了保护性改造,在保留原有房屋结构和特色的基础上,进行了路面硬化、巷道绿化以及房屋维修,现在,很多人家都盖了新房。

  我们家的老房子差不多20年了,之前部分地方的墙皮已经开始脱落,里面的装修也略显陈旧,院子里的葡萄架什么的都需要重新搭建,刚好赶上国家对街区的改造好政策,我们家对房屋进行了重新粉刷和装修,现在漂亮极了。一到夏天,院子里的葡萄架下、小菜园里瓜果飘香,家家都有室外茶房,亲朋好友坐在一起喝茶、乘凉,太舒服了。

  现在的喀赞其不仅环境优美,景色宜人,更多的是因为它融合了当地少数民族特色文化,慕名到这里旅游观光的各地游客数不胜数,居住在这里的各族居民都享受到了旅游带来的好处,沿街商铺越开越多、特色小吃越来越多。

  为了让游客体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景区根据居民意愿,结合不同民族、不同习俗打造了多个家访点。和我一起工作的同事家就是众多家访点中的一个,他家的房屋有上百年的历史,政府在老城区保护性改造过程中,保留了他们家房屋原有的风格,游客到他们家里可以品茶点、尝美食、赏歌舞,还可以拍拍照片,他们家现在已经成了网红打卡点。

  不仅仅这一家,在喀赞其街区里,还保存了很多有百年历史的民居,始终保持着较为完整的传统风貌与格局。我们房屋喜欢刷上漂亮的蓝色,大家习惯性地称为“伊犁蓝”。走进当地居民的庭院,每间房内都铺有民族特色的碎花地毯,院子里大多都种植花草、蔬菜,搭着葡萄架,政府在保护改造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街区的原貌和特征,也正是这种原生态的民俗文化才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体验。

  这里的居民不仅热情好客,淳朴善良,而且还能歌善舞,当你走在大街小巷时可以发现这里不仅有小桥流水,绿树成荫,还有蓝墙红瓦,以及参差林立的院落,让人仿佛置身于江南小镇、鱼米之乡。在这里我也给大家来一段新疆舞吧。

  在我们新疆,像喀赞其这样的民族特色建筑街区数不胜数,政府投入了很多人力、物力、财力,来传承和保护这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但是,美西方反华势力肆意污蔑抹黑新疆,说新疆打压少数民族,抹杀少数民族文化,我要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所见所闻来证明,这些别有用心的人说的都是假话,他们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使用这种卑鄙的手段,我们坚决反对。

  主持人:感谢库都孜·吐尔孙麦麦提的讲述。

  主持人:2011年以来,新疆将农村安居工程建设作为解决我区民生领域突出问题和改善居住条件的重要任务。工程实施以来,建成农村安居房266.98万户,累计投入资金847.43亿元,累计解决67.56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问题。被称为“独库第一村”的康村,坐落于库车市,这里家家户户都住上了红顶白墙、宽敞明亮的安居房。下面,请库车市阿格乡康村村委会主任买买提·艾则孜讲述他们村的故事。

9月3日,买买提·艾则孜发言。记者 周鹏摄

  买买提·艾则孜:大家好!我叫买买提·艾则孜,34岁,是库车市阿格乡康村村委会主任。

  我们村位于库车市阿格乡,被称为“独库第一村”。它是“中国最美公路”之一独库公路的终点。独库公路北起独山子,纵贯天山南北,南连库车,我们康村就在这条路的终点。

  以前的康村,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人多地少,村民收入很有限。近些年,伴随着政府实施的对口援疆等好政策,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我们村的村民全住上了安居房,这些房子红顶白墙,门前都种着花草和蔬菜,从远处看漂亮着呢,房子里都有自来水、有电、有网络。村里的道路也都铺上柏油,有路灯、有停车场、有公共卫生间,生活在这里舒服得很。

  我们康村旅游资源很丰富,随着网红公路独库公路的持续火爆,我们村的村民都把闲置的房子利用起来,搭上了旅游快车。村里已经有39家旅游民宿,5家餐饮休闲农家乐,向南来北往的游客提供食宿的便利,大家也从中得到了实惠,增加了收入。

  我举几个例子吧。村民吐尔逊姑·买买提在政府的帮助下,拿了35500元的补贴盖了安居房。由于房子位置好,他们两口子把140平方米的安居房改造成了民宿,接待游客,加上家里人的打工收入,一家人一年可以赚9万多元,还买了小轿车,日子越来越红火了。村民佐然木·托合尼牙孜,她家住着130平方米的安居房,家里还有果园、葡萄园,院子规整得非常好,有居住区、种植区、养殖区,发展庭院经济,家里人也都在附近打工,一家人年收入13万元左右,实现了“足不出户,就地致富”的心愿。

  在村里随意走一走,一条条干净整洁的巷道,一排排宽敞整齐的安居房,村里还有一站式配送中心,越来越多的村民开上了小车,大家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快乐的笑容。下面,我通过一段视频带大家看看我们村。

  我在网上看到美西方反华势力故意说我们新疆的坏话,我想说,我们现在的好日子摸得到、看得见,谁真心对老百姓好,谁帮了我们,我们心里清楚得很。你们这些不怀好意的人赶紧闭嘴吧,我们的日子不用你们指手画脚,有闲工夫还是管好你们自己的事吧!

  主持人:谢谢买买提·艾则孜的讲述。

  主持人:近年来,新疆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意见》要求,全区累计实施城镇棚户区改造150余万套,积极争取各类补助资金540余亿元,针对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简易结构房屋较多、建筑密度大、使用年限久、房屋质量差、建筑安全隐患多、使用功能不完善、配套设施不健全的城市危房、城中村、旧住宅小区等区域实施改造提升。库尔勒市铁克其乡地力木拉提·卡地尔,就是“三河贯通”棚户区改造工程的受益者,现在2套80平方米的楼房和2套临街门面房,让他们一家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下面,请地力木拉提·卡地尔讲述他的故事。

9月3日,地力木拉提·卡地尔发言。记者 周鹏摄

  地力木拉提·卡地尔:大家好!我叫地力木拉提·卡地尔,今年30岁,维吾尔族,是库尔勒市铁克其乡的居民。十几年前,我们下恰其村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村庄,后来政府实施“三河贯通”棚户区改造工程,我们村被规划成城市的一部分,我们一家人也从村民变成了城市居民。

  提起以前的居住环境,只能用一个“脏”字来形容,家里住的是带院子的平房,只要风一吹,院子就会尘土飞扬,一到下雨天又到处都是泥洼一片。当时房子也小,周围也没有好玩的地方,我每天上学要徒步走六七公里才能到学校,经常是一大早天黑黑的出门,到晚上天黑黑的背着书包回家,村里面没有路灯,也没有公交车,人们赶路都是打着手电筒,出行的工具就是牛马车和自行车,看到班里有同学骑自行车上学,我很羡慕。小时候家里喝的水是河水,尽管自家打了一口水井,但井水中的杂质很多,有时候喝起来也会有一点点苦。农村家里做饭和取暖烧的是木柴和煤炭,院子里经常飘的全是烟尘和黑乎乎的煤灰,每次睡觉的时候爸爸还要检查一下火源,担心会出现火灾或者一氧化碳中毒,我当时最大的梦想就是有一辆车,一套更适合我们一家人生活的好房子。

  如今,通过“三河贯通”棚户区改造工程,我们村彻底改变了“城中村”和棚户区脏、乱、差的旧面貌,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以前的乡村平房变成了整齐的单元楼,以前的“排水沟”经过大力改造,现在成为了天鹅河国家4A级景区,河道上有游船,两边是绿化带、人工湖、音乐喷泉,到了晚上,在这里散步特别舒服。

  我家以前的土房子变成了政府拆迁补偿的2套80平方米的楼房和2套临街门面房。我还有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孩子上学不用花钱。家里也通上了天然气和自来水,冬天用地暖、夏天吹空调,楼下有唱歌跳舞的、有锻炼健身的,周围还有宽广的马路和商业街,这些好事以前想都不敢想。

  我也干出了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2002年起,爸爸和一个汉族叔叔就合作做起了香梨生意。后来,爸爸觉得生产香梨包装纸箱项目不错,就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因为库尔勒香梨在市面上销售火热,纸箱生意也很好。2016年,爸爸建了一个冷库,香梨通过冷链运输发往全国各地,纸箱也跟着香梨走进了千家万户。现在这个季节是吃香梨的好季节,我带来了有名的库尔勒香梨,请大家尝尝。我们纸箱厂每年的收入都稳定在15万元左右,加上两套门面房的收入就达到了17万元,现在家里还买了2辆车。

  看看我现在的生活多幸福,我特别满足。小区周边的文化馆、图书馆和科技馆一应俱全,互联网智慧小区的建设也为我们生活带来了很大便利,家家户户都有无线网络,买水、电、天然气足不出户,现在的日子过得要多舒心有多舒心。下面,请大家通过视频看看我的家。

  说了这么多,我就是想告诉大家,新疆是个好地方,我们的生活很满足、很幸福。然而美西方反华势力抹黑污蔑我们新疆,总是想阻碍我们继续过好日子,这种行为卑劣无耻至极,这些“跳梁小丑”阻挡不了我们新疆稳定发展的步伐。

  主持人:感谢地力木拉提·卡地尔的讲述。

  主持人: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新疆农村安居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了各族农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得民心工程、惠民生工程、促民安工程”,同时促进农民就近就地就业增收。阿勒泰地区富蕴县民宿老板恰力哈尔·毕毛拉所在的村庄,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村子变美了,村民口袋变鼓了。下面,请恰力哈尔·毕毛拉讲述他的故事。

9月3日,恰力哈尔·毕毛拉发言。记者 周鹏摄

  恰力哈尔·毕毛拉:我叫恰力哈尔·毕毛拉,哈萨克族,是富蕴县可可托海镇塔拉特村的村民,我们家有五口人,我和媳妇,还有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我们一家和我兄弟一起经营民宿,这家民宿叫“黑走马小栈”。

  我们塔拉特村位于额尔齐斯河源头,所以被称为“额河第一村”。这几年,新疆旅游业发展得越来越好,来我们富蕴县可可托海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我就在想,我能不能也吃上这口旅游饭。和家里人商量后,他们都很支持我,我决定自己创业,搞农家乐式的民宿。

  2018年11月开始,政府为村里的民宿发展提供了很多支持,我叫上家里的兄弟姐妹,一起打造了民宿小院,当时起了个名字叫“黑走马小栈”。“黑走马”是哈萨克族民族舞蹈,是我们的引以为傲的优秀民族文化。一套房子一个包厢一个毡房,客厅是接待厅,院子里有亭子,可以开夜市、吃烧烤,边吃饭边欣赏歌舞。我们家不但有哈萨克族洋芋、包尔萨克、玫瑰包子等民族美食,还有特色菜,来过我这里的游客都赞不绝口,夸我的小院子精致的也有、来这里住了几天不愿离开的人也有,甚至还有想要给我投资的游客,这让我很骄傲很满足。

  现在,在全村接待游客量上,我家的民宿依然是数一数二的。每天收入可以达到2000元。我们打造民宿,一方面让游客走进农家小院,体验民俗风情;另一方面,我们有了增收致富的渠道,带来了不少收入,这正是我最得意的事情。

  这几年,我们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我们可可托海这边,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迅速,我们塔拉特村只花了几年时间,就让村里环境变美了,村民变富了。

  家家户户从土房子搬进了红砖房,村里面的土路修成了柏油路和水泥路,装上了路灯。为了帮助我们发展旅游,政府给我们每家每户房子都装修了木头的外立面,做了漂亮的红屋顶。还在村里搭建了木栈道,修了停车场和专门跳舞的舞台。晚上的彩色灯光把村里照得亮亮的,非常漂亮,外面来的游客特别喜欢在我们这里拍照。夏天我们在广场搞篝火晚会,全国各地来的游客都围着篝火拉着手唱歌跳舞,高兴得很。村里的乡亲们看到民宿这么火,都争先恐后地开始搞民宿。

  现在,我们塔拉特村是国家3A级景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这里举办过中国可可托海露营大会、冰雪嘉年华、篝火晚会等各种各样的活动。我们每天都有好多的游客要接待,虽然越来越忙,但我们心里高兴啊,因为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到我们村旅游,在我们的民宿住宿、吃饭、跳舞,每天的日子过得非常充实。今天,我带来一段视频,请大家看看。

  哈萨克族有句谚语,“房子的四面墙都牢固,才能遮风挡雨,房子才会温暖如春”,就像我们大家团结友爱,一起增收致富奔小康。但这些却被西方一些媒体污蔑为“强迫劳动”,新疆是什么样,我们新疆人最有发言权,我们现在生活得很幸福,请你们不要睁着眼睛说瞎话。

  主持人:感谢恰力哈尔·毕毛拉的讲述。

  主持人:按照国家《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快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要求,新疆围绕解决城市低保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以改善群众住房条件为出发点,将公租房建设(筹集)工作纳入重要民生工程推进实施。乌鲁木齐市的玛丽娅·努尔丁,在人生低谷时期享受了公租房相关政策,搬迁到水磨沟区山水雅苑小区,从此拥有了一个安定舒适的家。下面,请玛丽娅·努尔丁讲述她的故事。

9月3日,玛丽娅·努尔丁发言。记者 周鹏摄

  玛丽娅·努尔丁:大家好!我叫玛丽娅·努尔丁,乌鲁木齐人,今年64岁了,是一名退休职工,现住在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山水雅苑小区,虽说收入不算高,但是我和女儿在公租房里,小日子过得很幸福。

  我非常喜欢现在的生活,和女儿一起把房子装修得非常温馨,房子里有水有电、天然气,冰箱里肉奶蛋没断过,木地板和墙上的壁纸都是我喜欢的款式,我喜欢在餐厅桌子上摆好各种各样好吃的,邻居朋友们来了就能一起尝一尝,坐在一起聊一聊。

  家里阳台上的花一年四季都绿油油的,小区院子里很热闹,出门就有公交车、周边就是菜店和超市,物业把草坪花圃、绿树凉亭都打扫得干净整洁,活动中心每天都有下棋、打扑克的老年人,各类健身器材前,也到处是锻炼身体的居民。夜里,院子有伴着音乐跳广场舞的老人,有在门口自己架个小炉子吃烧烤、吃西瓜的年轻人,随便在小区里走一走转一转,到处是欢声笑语。

  说起我的家,我其实有很多话想说。我是个单亲妈妈,养育一儿一女非常不容易,2010年,儿子突然查出白血病,为了给儿子看病方便,我们搬到了雅山。在那住的是一间自建房,房子里采光不好,没有独立卫生间,冬天要架炉子取暖,遇到雪天,要上房顶扫雪,这样坚持了几年,2015年,我的儿子还是离开了我。    

  那段日子,我非常痛苦,儿子没了,我搬离了那个伤心的地方,在朋友家住了一段时间,又搬到亲戚家住了一阵子。最后在大家的帮助下,我从悲痛中走了出来,重新开始生活。

  当时,我特别想有一套自己的房子,结束这种到处搬家的日子。2018年,我的心愿实现了,我接到了社区的电话,申请的公租房下来了,拿着受理单,我高兴得不得了,感觉幸福生活正在向我招手。

  2018年4月25日这一天,我终身难忘。我打开了新房子的门,屋里干净明亮、水电暖设施齐全。周围菜店、超市、幼儿园、餐厅应有尽有,出门就能坐公交。最让我开心的是这间50平方米的房子,每月只付164元,我们母女俩终于结束“居无定所”的生活。

  搬进公租房,我心里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踏实,我记得刚搬进去的第一天,我兴奋得很晚了还睡不着,这坐一坐,那看一看。现在,四年过去了,我对这个房子越来越有感情,我们在这个温馨漂亮小家里,做美食、睡懒觉、约朋友来家里聚会,生活真是安稳又自在。

  现在,我每月有稳定的收入,女儿在铁路上工作,每个月有7000多元的工资,今年四月份她结了婚。女儿和女婿经常带我下馆子,周末他们还喜欢带着我去逛街买衣服、买化妆品。我们和邻居们的关系也不错,经常串串门、拉家常,互相帮助,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我感觉生活很幸福。我带来了一段视频给大家展示一下我温馨的小家!

  最近,我从网上看到有不怀好意的人,不愿意看到我们过着如此幸福快乐的生活,不停地造谣抹黑我们新疆。作为好政策的受益者,我想告诉大家,他们所说的全都是谎言,我们决不允许任何人给我们新疆抹黑,更不允许任何人破坏我们幸福美好的生活!

  主持人:感谢玛丽娅·努尔丁的讲述。

  主持人:新疆人爱美爱家,不仅把家收拾得很干净,把楼道也装扮得像家一样。在乌鲁木齐市青岛花苑小区,54岁的退休教师孜来特汗·库尔班就是这样的一位热爱生活、爱干净爱美丽的人,她把楼道当作家的一部分精心布置,在她的影响下,周围的邻居也纷纷加入,共同营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下面,请大家看一段视频。

  主持人:下面请记者朋友们提问。

  新华社记者提问:谢谢主持人。我是新华社记者。一直以来,中国政府坚持把生存权、发展权放在首要位置,不断促进各项人权全面发展,请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在住房保障方面有哪些具体的工作措施?

  主持人:这个问题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周江回答。

9月3日,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周江答记者问。记者 周鹏摄

  周江:首先感谢新华社记者的提问,我是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周江。多年来,中国政府始终奉行“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理念,始终把生存权、发展权作为首要基本人权。中国政府治疆政策光明磊落,对得起人民、对得起历史,得到全国各族人民衷心拥护和支持。包括新疆在内的中国人权事业成就举世瞩目,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否认的事实。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是中国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宏观调控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新疆坚持将农村安居工程和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各族人民群众的住房条件显著改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一是农村安居工程实施情况。我们重点针对农村住房不抗震或面积、功能不达标的危房进行改建,优先解决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和贫困残疾人家庭的基本住房安全问题。农村安居房经受住了5年来20余次5级以上地震、雪灾、洪水等自然灾害考验,新建农村安居房完好无损,被亲切称为“安全房”“保命房”。同时,农村安居工程建设促进了农民就近就地就业增收,累计带动农民转移就业近200万人次,间接带动农民增收约90亿元。

  二是棚户区改造实施情况。多年来,全区400余万各族群众“出棚入楼”,告别了简易、破旧、拥挤,环境“脏乱差”的棚户区,住进了宽敞明亮的现代化小区;城市功能不断提升,社会综合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为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创造了良好条件。同时也促进了金融业、制造业、服务业等相关产业以及家具、家电、建材、装修、电子通讯等行业的发展。各地在城镇棚户区改造工作中,有很多鲜活的事例,比如:乌鲁木齐市黑甲山片区,曾经是流动人口集中区域,基础设施薄弱、自建房屋多、社会治理隐患较多,卫生和治安条件较差。2010年,黑甲山棚户区改造正式启动,历时5年,安置各族群众1716户,涉及人数7000余人,安置面积15.02万平方米。同时建设了黑甲山阳光雅居小区幼儿园、大湾北路西社区托幼点。此外,还建设了一大批经营性商业用房,鼓励居民自主创业。

  三是公租房建设(筹集)情况。为解决城市低保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我们坚持把改善群众住房条件作为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根本目的,先后出台了系列政策文件,健全了我区城镇住房保障制度。截至2020年底,全区实施公租房101.3万套,其中已建成94.47万套,公租房的实施有效地保障了各地住房困难群体的住房需求。比如:乌鲁木齐市山水雅苑公租房小区,保障对象主要为该市低保住房困难家庭、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的无房职工和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公租房小区内各族居民和谐共居,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近年来,我们在保障新疆各族群众住房需求,改善住房环境的同时,先后启动了喀什老城区和和田团城改造工程,老城区人居环境和居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9年,喀什老城区改造工作启动,总投资75.46亿元,完成老城区28个片区44765户、593.5万平方米危旧房改造,完善片区的水、暖、电、气、路、环卫、绿化等内部配套基础设施,2015年7月20日国家旅游局(后更名为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总局)正式授予喀什老城景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最后,我想再次强调,中国政府坚持将人权的普遍性原则与本国实际相结合,成功地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在新疆,各族群众的住房保障就是最有力的证明。美西方一些反华势力颠倒黑白,造谣污蔑,逆历史潮流而动,注定是徒劳无功的。

  主持人:感谢周江副厅长的介绍。

  主持人:刚才,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周江介绍了新疆在住房保障方面的相关情况,6位发言人讲述他们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的生动故事。多年来,中国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将人权的普遍性原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生存权、发展权是首要的基本人权,坚持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坚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发展道路。实践证明,中国的人权发展扎根本国土壤,服务本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充分说明中国的人权发展道路走得通、走得好。中国人权状况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任何不带偏见的人都无法否认这一点。新疆各族人民安定祥和的现状以及中国人权事业蓬勃发展的事实不容抹杀。希望西方一些国家能够摒弃双重标准,尊重新疆各族人民生存发展的权利,尊重中国政府促进就业、提升新疆各族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巨大努力。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发言人和媒体记者朋友们!

[责任编辑: 王东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