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女果天使”触网记

2021年09月23日 17:34   来源:兵团日报

马巧珍展示自家种植的圣女果(摄于8月25日)。

  编者按:在新的消费环境冲击下,以人为中心、以社交关系为媒介形成的新型电商形态——社交电商,逐渐深入田间地头。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流量成为新农资。当农产品销售搭上社交电商快车,增加了新的销售渠道,滞销问题得到解决,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拓展,乡村振兴发展有了新的活水注入,丰收的喜悦洋溢在种植户脸庞上。

  适逢中国农民丰收节,让我们走进连队、走进田间,看社交电商给一个个连队带来怎样的变化?面临“数字鸿沟”的中老年种植户如何“接得住”社交电商这项新技能?“线上”连到“田间”,会让种植户的小生活、乡村振兴的大局面发生怎样的变革?

  兵团日报记者齐龙   通讯员罗全 王瑞文

  困境

  智能机换下“老人机”,花3888元买下全年网课学习种植技巧,团场举办电商课堂每堂不落,学拍摄、剪视频、上传抖音APP……

  没承想,不少网友眼中神秘的“圣女果天使”,不是“80后”“90后”,竟是一位50多岁的农村大姐。

  马巧珍也没想到,“临老临老,还赶了回时髦。”

  陌上芊芊,鸟鸣清脆。天山脚下的十二师三坪农场草莓主题公园充满别样生机。马巧珍正拿着手机在自家圣女果大棚中鼓捣着,一会探出头用手机环顾四周,一会又扎进圣女果堆里一顿猛拍,嘴上还不停碎碎念着:“大家看我们家使用农家肥种植的圣女果,颜色多漂亮!这时候的圣女果,酸酸甜甜,口感最好……”

  丈夫赵建余看着妻子忙活的样子已经见怪不怪了。不爱说话只管干活的他知道,媳妇这是在学习电商培训课上老师讲的“远景”“特写”等拍摄技巧,“她高兴就成。”赵建余说。

  马巧珍高中文化,曾教过几年书,不过时代变化太快,潮流跟得着实吃力。说起过去,自打2003年辞职到三坪农场种地开始,她不是围着灶台转,就是拾掇几亩地,几十年如一日。但一部手机,让她的人生轨迹起了大波澜。

  操心种地,更操心有没有涨粉。“现在啊,流量也是农资!”马巧珍的手机上,快手、抖音等软件一应俱全。去年抗击疫情期间,她网上销售实现了零的突破,挣了好几百元。“单靠一个手机,人没见着,东西就卖了,这搁以前哪敢想!”马巧珍说,“连队里,和我一般年纪的人不少,年轻人哪能在地里待得住?”

  对于大多数团场职工群众来说,守着几亩薄地,收成好时挣个万把块不成问题。但是,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向农业领域渗透,中老年职工群众面临“数字鸿沟”的问题暴露无遗。逾越鸿沟的马巧珍时常调侃自己是“以不变应万变”。但是,那些没有像马巧珍一样掌握新信息传播技术的“留守种植户”们,会被时代抛弃吗?

  启示

  以农业为主的地区,致富的秘诀都“埋”在地里。如何开掘地里的财富,让职工群众过上好日子,是当地政府面临的难题。

  三坪农场位于乌鲁木齐市北郊,凭借优质农副产品,早些年荣获乌鲁木齐市“重要副食品生产基地”的美誉。但是,始终凭借农业“一条腿”走路,近些年职工增收缓慢,团场年轻人大多选择外出打工,连队也逐渐成了“老人村”。

  近几年,在十二师党委的总体规划下,三坪农场以连队整合为突破口,规划建设大型社区,吸引职工群众主动融入城镇化建设,并依托城镇化带动二三产业发展,着力改变团场经济发展方式。

  对于种植户来说,三坪农场土地肥沃,西红柿栽培历史悠久,“三坪牌”西红柿色泽红艳、沙甜多汁,享有“金珠不换三坪红”的美誉,名动全疆。不过,种植户并没有从三坪西红柿上掘到金,反倒是菜贩子赚得盆满钵满。“商贩在地头10多元就把西红柿收走了,转手贴上标签20多元就卖了。”一次“进城”溜达时,马巧珍撞破了商贩的西红柿销售秘密,她思量着,“种植户咋样才能挣上大头?”

  电商直播给马巧珍一些启示。眼看周围的年轻人天天埋头看手机直播,马巧珍心想,“在手机里唱个歌跳个舞,就赚到钱了?那我卖西红柿呢?”

  2017年,兵团在十二师昌平矿业举办了免费的“团场职工电商培育工程”示范培训班,鼓励和支持种植户利用电子商务拓展创业致富渠道、服务兵团深化改革和团场现代化建设。

  “电商是新玩意,咱老胳膊老腿的,能成吗?”马巧珍想去接触接触,但又怕自己学不会“瞎折腾”,跑去动员其他种植户,他们又都犹犹豫豫的。

  培训班正式开班,三坪农场20多名种植户参加培训,马巧珍就是其中之一。“人少总比没有好,好歹有几个知根知底的乡亲做伴。”看着班级里大半都是青春活力洋溢的年轻人,马巧珍心里直打鼓,回头瞅见了几个和自己一样啥也不会的老伙计,心稍安了。

  爬坡

  培训课上,老师要求下载微信,看着旁边人有的还用的是老人机,马巧珍感到庆幸:“年前女儿给我换了智能机,教会我用微信。”但是,仅仅会用微信聊天功能与熟练使用软件还有差距,听了几次课后,马巧珍有点打退堂鼓,可天生不服输的她,还是硬着头皮和年轻人一起上课。

  “直播直接将自家产品展示给消费者,销售过程没有中间商,是一种紧贴时代发展,且比较直接、便捷的销售方式……”讲师讲得起劲,马巧珍听着带劲,可一周的培训结束,她又陷入了低谷:“上课时,脑子记住了,手跟不上,软件还没看明白,下课全忘了。”

  忐忑不安又满怀希望地参加培训,却垂头丧气带着不甘归来。正在大棚里忙活的赵建余,看着蔫头耷脑的妻子,顺手递过去一捧刚摘的圣女果,马巧珍向嘴里塞了两颗,含混不清地说:“这上了年纪的人,是真跟不上时代了。”

  第二年夏天,马巧珍转变了想法。

  2018年,同为种植户的李玉霞通过电商平台把“熊蜂牛奶西红柿”卖到了北京、江苏、温州等地,收入近6万元。李玉霞是甲状腺癌患者。“我们俩差不了几岁,人家一边抵抗病魔,一边还能玩转电商,我为啥不行?”马巧珍铆足劲头学习电商知识,学拍视频、传视频和直播技巧。

  在儿子的指导下,马巧珍斥“巨资”购买了《潭州课堂》关于大棚作物种植技巧的全年网课,花费3888元。“要想搞电商,那就是和消费者直接对话,品种不行不成!”马巧珍说,过去种植全靠经验,你学我来我学他,弯路没少走,现在网上专家讲授半个小时,可抵自己摸索好几年。

  “能”上网并不意味着“会”上网。连队种植户普遍年龄大、文化水平低,虽然逐渐学会了扫码支付,但从传统信息平台切换到互联网平台,难免会晕头转向。“刚开始发展电商,难!”三坪农场六连副连长符永威感叹,“可再难也要迈出第一步。”

  赚到了真金白银,农场开微店的职工逐渐多了起来。走进连队大棚,一连几家门口都贴着二维码。三坪农场很多人都开始把产品“搬进”微信朋友圈、快手和抖音APP上,“触网”的年轻人和中老年职工人数逐渐持平,“留守职工”成了“网红”,赶上了时代。电商让三坪农场的农业发展焕发出了青春活力。

  过坎

  制作视频忘记保存,编排字幕不会换行,直播过程支支吾吾说不出口,从头到尾不敢露脸……从扛锄头到拿手机,马巧珍在发展电商过程中可谓是沟沟坎坎、跌宕起伏。

  “触”网过程中,什么最困难?

  “哈哈哈,露脸!”马巧珍一边爽朗地笑着,一边解释,“人家拍视频,都是对着自己说,我对着自己说不出话。对产品自信,对自己不自信嘛。”

  马巧珍常年在田间干活,肤色黝黑。她拍摄的视频里总是一双粗糙的手捧着一堆红玛瑙般的圣女果,再配上字幕解说,留下联系电话,并备注微信同号。加她微信的顾客,都会看到头像是一颗颗饱满的圣女果,微信名叫“圣女果天使”。

  马巧珍的电商第一单是在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完成的。

  因为疫情形势严峻,全员都得居家隔离,三坪农场针对需要劳作的种植户,每隔几天安排下地一次。看着满棚的西红柿、圣女果没法销售,马巧珍心疼万分。

  “要不拍个视频试试?”马巧珍虽然也有点犯嘀咕,但总不能让几年的学习“白瞎了”。她回想着老师讲的拍摄技巧,拿着手机一口气连拍3座大棚,心里颇有成就感,却在视频上编排字幕时犯了愁。“女儿当时教排字幕时只说打字就行,但没说字打多了怎么换行啊?”马巧珍看着制作的视频上重叠着的“广告”,欲哭无泪。

  瞅着到了离地时间,马巧珍灵机一动,选择直接配音,只在右下角打上联系电话,一切问题迎刃而解。2020年7月,一条寄托着马巧珍“触”网以来所有期待的短视频,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快手APP上。

  激动、忐忑、不安的马巧珍一夜未睡,晨光熹微间才进入梦乡。没想到一觉醒来,有6条申请添加好友的微信,都是购买圣女果的,她喜出望外,这算是开门红了!连队“两委”帮助联系物流、志愿者,顺利解决了配送问题。

  马巧珍人生第一次通过电商挣到200多元。

  马巧珍家的圣女果汁多味甜,购买者赞不绝口,一传十,十传百,马巧珍的微信好友越来越多,顺利地解决了圣女果滞销问题。随着圣女果畅销,顾客关注的焦点逐渐从圣女果转到了“圣女果天使”身上。

  接轨

  “早知道不起这名了,怪不好意思的。”马巧珍说,但大家都认这名字。“天使”就“天使”吧。马巧珍说,随着去年实现网络销售“开门红”后,马巧珍逐渐“转战”朋友圈、快手、抖音多个领域。

  “和别人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粉丝比不了,但我这200多个粉丝都是长期稳定客户,现在量也起来了,朋友也多了。”马巧珍对自己几年执着“触”网的做法,没感到后悔,起码和时代接轨了,日子也不再单调。

  “以前我以为,不会上网只是追不上年轻人而已,如今不接触网络,干啥都不方便。”谈到触“网”经历,马巧珍唏嘘不已。抗击疫情期间,买菜、缴纳水电费、取快递等很多生活事项,都需要通过“扫一扫”或者在五花八门的APP上完成,这让很多中老年种植户无法置身“网”外。

  地头售卖、网上走量。马巧珍一路磕磕绊绊跨过“数字鸿沟”,迈开了线上线下“两条腿”,可以在新时代正常“行走”。但如何走得快走得好,又成了她急需“攻关”的难点。

  今年,马巧珍通过抖音APP谈了几个旅游团,邀请游客来自家大棚采摘果蔬,以优惠价格售卖,反响颇好。马巧珍通过网络销售,也给团场发展现代农业带来新的思路。

  “如何让互联网更好地‘+’上职工,政府部门也要闯关。”三坪农场党委副书记、场长靳军标说,“发展互联网+农业,更应注重加的内容。三坪农场今后将以电商为契机,让职工群众实现‘网上’‘田间’一起耕耘,农业提质增效。”

  9月15日,马巧珍在快手APP上发布了一条视频,内容是在镜头前介绍自家的圣女果,朴实大方。“圣女果天使”露了脸,也露出了微笑。

马巧珍通过电商直播,向粉丝展示自家种植的西红柿(摄于8月25日)。

马巧珍正在晾晒种植的红辣椒(摄于8月25日)。

天山时报记者教马巧珍(右)字幕编排如何换行(摄于8月25日)。

[责任编辑: 魏江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