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这把1400年前鸠杖堪称古代“老年证”

2021年10月14日 11:46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赵梅 通讯员阿迪力·阿布力孜

  今日重阳节,重阳节又叫“敬老节”“老人节”。你知道古代的敬老养老制度是怎样的吗?古代的“老年证”又长啥样?吐鲁番市阿斯塔那古墓旁的哈拉和卓古墓曾出土过一把1400年前的鸠杖,这把鸠杖堪比现代老年人使用的“老年证”,见证着我国古代的敬老养老制度。 

  吐鲁番市阿斯塔那古墓旁的哈拉和卓古墓出土的鸠杖。图由阿迪力·阿布力孜提供

  这把鸠杖现馆藏于自治区博物馆,年代为北朝至唐代,通体黑色,长达1.74米,杖头是一只雕刻精细的斑鸠鸟,身涂少许红色,口衔红绶带。

  自治区博物馆相关专家介绍,鸠杖也叫王杖或玉杖,是古代中原最具特色的手杖,在先秦时期就是长者地位的象征。到了西汉,尊老爱老逐渐演变成国家制度,鸠杖更成为朝廷敬老养老的标志。汉朝会给老人发鸠杖,官位品阶不同,鸠杖的材质也不一样,一般有青铜鸠杖、玉鸠杖、银质鸠杖和金鸠杖。

  史料显示,汉代这项制度曾为历代王朝所传承。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于太和十六年(公元492年)下诏,赐予京都平城(今山西大同)老人以鸠杖。唐玄宗下令给京城年龄90岁以上者赐几杖,80岁以上者赐鸠杖;下诏各州县长官,要在适宜之时,设酒食款待辖地老人,参照京城标准赐给他们几杖和鸠杖;对于年迈的老年妇女,诏令要求地方官吏把赐的几杖和鸠杖送到她们家中。

  自治区博物馆相关专家分析,这支鸠杖的出现说明,中原王朝的“高年授杖”制度曾流传于西域地区。

  和田地区山普拉墓地出土的权杖。图由阿迪力·阿布力孜提供

  古代老年人的手杖顶端,为何会是一只斑鸠鸟?而不是其他动物?

  相关专家分析,鸠杖之所以成朝廷敬老养老的标志,是因为斑鸠吃东西时不咀嚼,直接下咽,被誉为“不噎之鸟”。用鸠鸟作饰物,寓意“老人不噎”,就是祝福老人身体健康的意思。

  还有学者分析认为,在我国的古代文字学中,“鸠”通“九”。九是个位数中最高的数字,又称“天数”,象征极高、极多、极长、极大之意。赠予老者,即有“九秩”(90岁)长寿之喻。    

  古代手持鸠杖的老年人可享受哪些待遇?

  据自治区博物馆相关专家介绍,根据史书记载,汉高祖刘邦即位不久,就向全国颁发了《养老令》:80岁以上的老人每年每月赐米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年龄在90岁以上的老人,加赐每人布帛二匹,丝绵三斤 。

  根据甘肃武威汉墓出土的《王杖诏书令》竹简中记载,受王杖者享有相当于“六百石”官员(相当于县令)的政治待遇,允许行走于皇帝专用的“驰道”的旁道,严禁官吏侵扰和欺侮老人,对欺侮老人情节严重者,判处重刑或死刑。对孤寡老人以及老、弱、病、残者,不收赋税,免除徭役。对有一定生产能力的老人,鼓励他们自立,从事生产活动,同样免除租、税和徭役。

[责任编辑: 张赏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