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活”起来 乡村旺起来

2021年10月18日 09:17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关注对口援疆19省市非遗展】

      10月17日,艺人在新疆美术馆展演区表演顶碗舞。“新疆是个好地方——对口援疆19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开幕以来,歌舞表演吸引众多参观者驻足观赏。 张秀科 摄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阿比拜

  精致的南京剪纸、温婉的苏州刺绣、细腻的天津泥人、绚丽的哈密刺绣、激情的库姆孜弹唱……这几天,在新疆美术馆举行的“新疆是个好地方——对口援疆19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上,每一项非遗都在努力融入现代生活,让非遗“活”起来的同时,带动乡村旺起来。

  巧手织出幸福花

  穿梭、挑花、剪线,伴随着“哐当、哐当”的节奏感,10月14日,在湖南展位前,非遗传承人叶菊秀正在给来往的观众展示土家族织锦技艺。

  “土家织锦多以丝、棉、麻线为原料,取红、蓝、青三色线,采用通经断纬反面挑织的方法手工织成。图案取材广泛、构图大方、织工精巧、花样丰富、色彩鲜明。”叶菊秀说。

  织锦技艺在叶菊秀的家乡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苗儿滩镇叶家寨里已传承了上百年,是寨里女子人人都会的一门手艺。近年来,寨子里成立了许多织锦技艺工坊,还开启了“居家织锦”模式。

  “除了定期培训,我们还在打造自己的织锦品牌,如今寨子里只要会织锦的人手里都有订单,这项非遗不仅被很好地保护传承,而且也让我们走上了‘织锦致富’的路子。”叶菊秀笑着说。

  喀什展位里,塔吉克族刺绣传承人姑丽赛乃木·胡加木卡力迪制作的香包、挂饰、发带等,吸引了不少观众。每一个手工旅游纪念品里,既能看到传统的记忆,又有现代元素。

  “如今我的‘菲丽巴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已经发展壮大,开始转型走向公司制。我招收了一批绣娘,定期培训她们,传承技艺,大家一起致富,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姑丽赛乃木说。

  激活乡村非遗潜能

  非遗展开幕第一天,塔城地区展位前,卡巴克百里西、巴克拜百里西、托尔特、皮洛克等塔塔尔族传统糕点被一抢而空。看着大包小包购买的观众,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再屯娜·卡里穆瓦乐得合不拢嘴。

  “这项技艺是老一辈传下来吃饭的手艺,没想到现在这么火,还让我有了品牌‘伊蔓树庄园洋婆婆’。如今我开作坊、出书,还成了一名技艺培训老师。”再屯娜说。

  在再屯娜的影响下,儿子海凯夫大学毕业后也专心投入糕点传承中。他不仅开通了抖音号介绍当地美食,还开设了网店,办起传统糕点制作培训班,把糕点销往全国各地。

  在河南展位,每天都有向唐三彩烧制技艺第三代传承人高贺“取经”的人。“我的老家可是有名的洛阳市孟津区朝阳镇南石山村三彩小镇,这个只有1400人的小村,拥有唐三彩生产企业70多家,是国内人才集中、工艺优秀的唐三彩生产基地和艺术品集散地,也是有名的非遗产业致富村。”高贺说。

  作为年轻一辈的非遗传承人,除了传承,“高贺”们考虑更多的是如何让非遗更好发展,适应现代化生活,形成产业。“如今我的家乡已经将非遗打造成特色产业,让唐三彩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高贺说。

  非遗赋能乡村振兴

  “这个老鼠好好看,怎么剪的?”“老师,这个福字还有多少种剪法?”……江苏展位前,南京剪纸传承人张钧正在为几位小朋友讲授剪纸相关知识并现场示范。

  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的张钧借助平面设计专业知识,将技术与艺术合二为一,为新时代的剪纸艺术注入更多的新元素和活力,创新了传统剪纸样式。“我经常会去村里讲剪纸课,帮他们研发文创产品,让剪纸助力当地产业发展。”张钧说。

  传承保护非遗,推动乡村振兴。在这个过程中,要发挥好非遗传承人的带领作用。在此次非遗展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哈密刺绣、吐鲁番印花布织染技艺、民族乐器制作技艺等非遗传承人,很多都成了家乡致富带头人,有的还牵头办起合作社、工作站等,带动乡亲一起奔富,让大家“精神亮堂堂、口袋鼓囊囊”。

  “举办此次非遗展就是为了通过搭建平台,通过非遗传承人的技艺表演、推广等形式,将非遗元素展现在大众面前,让非遗融入生活。观众觉得好看、好吃、好玩,从非遗传承中有了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非遗才能更好地运用到乡村振兴中去。”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副厅长侯汉敏说。

[责任编辑: 李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