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新疆有3项入选

2021年10月19日 18:31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张海峰

  10月18日,“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开幕式在河南省三门峡市举行。值此中国现代考古学百年之际,开幕式上公布了“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新疆3项考古发现入选,分别是:新疆若羌小河墓地、新疆民丰尼雅遗址、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它们分属于夏商、秦汉、三国至隋唐3个历史时期。

  此次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的100个项目反映了中国考古学在人类起源、农业起源、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中国早期国家诞生、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等重要学术研究的成果。这些发现都在各自领域解决了重大的学术问题,实现了新突破,具有重大科学价值和意义,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中国考古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新疆文物考古所所长李文瑛说:“入选的新疆考古发现生动阐释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多文化交流、多宗教并存之地,也展示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之绚烂多彩。这些考古发现在国内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若羌小河墓地:史前考古的重大成果

小河墓地南区第五层和部分第四层墓葬全景。图由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

  小河墓地位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孔雀河下游河谷南约60公里的荒漠之中。墓地外观为一座椭圆形的沙丘,呈东北—西南走向,总面积约2500平方米。2002年至2005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墓地实施全面发掘,发掘了墓葬167座,出土文物千余件、保存完好的古尸30多具,其中就有著名的“小河公主”干尸。

小河墓地出土的毡帽。图由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

  据遗存文化特征及系列碳十四测年数据,小河墓地年代为距今3400年到4000年左右,是夏商时期塔里木盆地特色鲜明的青铜时代文化遗存。举世瞩目的考古成果让小河墓地入选“200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小河墓地出土的木雕人像。图由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

  小河墓地的全面发掘,是新疆史前考古的重大成果。墓地反映出夏商时期塔里木盆地青铜时代文化的独特性、多元性和复杂性,为新疆史前考古文化、史前社会原始宗教、信仰的研究提供了极其丰厚的资料。其成果对于阐明中华民族、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形成过程、探究欧亚大陆早期文化、文明的交流互鉴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极大地拓展了新疆乃至欧亚大陆早期历史、文化交流、人群迁徙、人地关系等多学科、多领域研究的视野。

  民丰尼雅遗址:沉埋沙海的丝路瑰宝 

尼雅遗址中的N14遗址等建筑遗迹。图由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

  尼雅遗址地处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乡境内尼雅河下游尾闾地带的古三角洲上,现在已深处塔克拉玛干的沙漠腹地。尼雅遗址系1901年发现,迄今已逾百年。

  考古调查发掘表明,沉埋沙海的尼雅遗址由规模不等的房屋建筑遗址、佛教寺院、佛塔、田地、道路、手工业坊区、墓地、供水系统、城、果园等逾百处各类型遗迹构成。

  综合研究认为,尼雅遗址的年代为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5世纪,在尼雅遗址内发现最早的文化遗存属西汉时期。学者认为尼雅遗址为《汉书西域传》所记“精绝国”,东汉时属鄯善。

尼雅遗址出土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图由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

  尼雅遗址是内陆干旱区保存完好的绿洲沙漠聚落遗址,大量有机质类珍贵文物保存良好,国内外罕见。1994年到1996年,中日尼雅考察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考古成果,其中就包括“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等珍贵文物的出土,由此获评1995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尼雅遗址出土的“元和元年”织绵锦馕。图由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

  尼雅遗址考古研究揭示,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也是多文化交往交流交融、多宗教并存的地区。专家认为,尼雅遗址地处丝绸之路南道的交通要冲,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融汇之地,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对研究汉晋中央政府对西域的管辖和治理历史的阐发,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对于进一步揭示中华文化向西传播,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阿斯塔那古墓:中原文化远播西域的生动展示 

阿斯塔那古墓群全景。图由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

  阿斯塔那古墓群位于吐鲁番东南约42千米处的火焰山南麓冲积地带,南距高昌故城约5千米。一般也被称作“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墓地”。“阿斯塔那”和“哈拉和卓”是两个相邻居民村的名字,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合称为现名。

阿斯塔那古墓群出土的伏羲女娲绢画。图由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

  阿斯塔那古墓群是公元3世纪到8世纪高昌城官民的公共墓地。现存墓葬500余座,1959年以来业已发掘400余座,其中就有高昌郡太守沮渠封戴、高昌国一代名将张雄、唐北庭副都护高耀等显赫人物的墓葬。累计出土以文书、墓志、丝织品为代表的文物上万件,并获得大量干尸,让阿斯塔那古墓群享有“高昌历史的活档案”“吐鲁番地下博物馆”的美誉。

阿斯塔那古墓群出土的唐代彩绘骑马仕女泥俑。图由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

  阿斯塔那古墓群为新疆晋唐墓葬建立了年代标尺。同时,阿斯塔那古墓群也是中原文化远播西域的生动展示。西晋初年,中原战乱不断,不少中原汉人通过河西走廊进入高昌,高昌及其周围地区因之繁盛。民族大迁徙与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促进了中原文化在西域的传播,阿斯塔那古墓群的墓葬形制、聚族而葬的丧葬方式与河西乃至中原一脉相承。

  尤为重要的是,古墓群除葬汉人外,也不乏车师、匈奴、昭武九姓等人群,其墓葬也采用同样的方式,说明各族人群在共同开发西域的过程中,扎根中华文化沃土,形成了对于中华文化的深刻认同。

[责任编辑: 赵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