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贫困终得解

2021年10月23日 09:15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叶城县阿克塔什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2020年6月7日无人机拍摄)。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约提克尔·尼加提 摄

伽师县江巴孜乡尤库日尕勒村村民阿布拉·沙吾提(左二)和邻居一起品尝用清澈甘甜的自来水烧的茶(2020年6月17日摄)。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谢龙 摄

施工人员在阿瓦提县阿依巴格乡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现场铺设沥青(2020年9月10日无人机拍摄)。 王延琪 摄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魏永贵

  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以来,自治区党委团结带领全区各族干部群众,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新疆脱贫攻坚战如期打嬴,告别了绝对贫困的历史。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如今,各族干部群众大力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铆足一股劲、拧成一股绳,正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勇毅前行。

  攻坚克难,千年梦想今朝圆

  光辉的历程镌刻在时光印记之中,生动的实践书写在奋进道路之上。

  在脱贫攻坚战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给予新疆特殊的关心与支持,把脱贫攻坚任务重的南疆四地州确定为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一系列特殊的财政、投资、金融、人才政策纷纷向南疆倾斜,扶持力度前所未有,政策优惠全国罕见,为新疆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注入了强大动力。

  自治区党委统筹全局、科学谋划、周密部署,构筑起程序严密、内容科学、配备完善、运行有效的脱贫攻坚制度、政策和工作体系。

  ——聚焦南疆四地州深度贫困地区,攻克坚中之坚、难中之难,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实现“两个确保”,成为各族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七个一批”“三个加大力度”成为基层干部精准扶贫的管用良方;

  ……

  打通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新疆广大党员干部与各族群众艰苦奋斗,苦干实干,开拓创新。易地搬迁、对口援疆、产业开发、驻村帮扶、就业开源、医疗惠民、教育扶贫、生态建设、社保兜底……普惠民生的措施项项落地,促进增收的项目接踵而来,对老弱病残、鳏寡孤独等特殊贫困群体的关怀令人感到暖意融融。

  脱贫攻坚,一个都不能少。至2020年末,全区306.49万人脱贫、3666个贫困村退出、35个贫困县摘帽,南疆四地州区域性整体贫困彻底消除。

  凝心聚力,乡村旧貌换新颜

  在昭苏县察汗乌苏蒙古族乡巴尔格勒津村,党支部书记阿斯哈尔·叶尔肯带着村“两委”积极争取的项目和资金,在发展产业的同时,连续几年花大力气改变村容村貌,翻新道路和水渠、改造厕所、安装路灯、栽花种树、粉刷房屋……巴尔格勒津村的面貌一年一个样。

  “党员带头干、领着干,既改善了村容村貌,也激发了村民全面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阿斯哈尔说。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必不可少。

  伽师县曾经是国家级贫困县。让群众喝上甘甜的自来水,曾是全县几代水利工作者的梦想。

  伽师县水利局原党组副书记、局长刘虎以拼命三郎的精神忘我工作,带着团队苦干实干,用8个月时间完成了原计划3年完成的饮水工程,让伽师县47.5万群众告别了苦咸水。但是刘虎却因肺癌扩散转移,医治无效,不幸逝世。

  伽师县城乡饮水安全工程全面完成,标志着全疆所有贫困人口彻底告别苦咸水,实现饮水安全。

  道路通,百业兴。自治区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改善贫困乡村道路交通条件,乡镇通硬化路率达100%,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硬化路率达100%。

  紧扣“两不愁三保障”,自治区大力实施农村安居工程,解决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住房安全问题;2019年底,全疆彻底解决了农村贫困人口住危房的问题。

  易地搬迁安置点各项基础设施齐全配套,公共服务日益完善,搬迁农牧民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就业渠道增多,收入增加,开启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新生活。

  光纤入户、动力电入村、路灯入村……一项项惠民政策、一个个暖心工程,通村畅乡,温暖民心。

  志智双扶,精神风貌大变样

  脱贫攻坚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广大党员干部对贫困群众进行志智双扶,激发出贫困群众发展进步的内生动力和对美好生活的信心。

  “好日子是干出来的。”鄯善县鲁克沁镇赛尔克甫村村民玉努斯·尼亚孜遭遇车祸后因治疗欠债,成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在“访惠聚”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他从消沉的精神状态中走出来。

  他把家里的葡萄地流转出去,和妻子出去务工,又贷款买了一辆货车卖哈密瓜。在跑车过程中,他帮助附近的种植大户招募务工人员,渐渐成为知名劳务经纪人。两年时间,玉努斯顺利脱贫。

  “只要有脱贫致富的决心,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日子一定能好起来。”他说。

  脱贫攻坚打开了昔日贫困地区通往外部世界的大门,农村群众的思想观念不断提升。

  “大家好!这是恰玛古粉,营养价值很高……”在柯坪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直播间,阿恰勒镇吐拉村恰玛古种植户色买提·沙拉木通过直播平台,推荐恰玛古产品。

  色买提是村里首期电商培训班毕业学员,他说:“我要用好网络平台,帮助全村人致富。”

  接受指导、参加培训,各族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明显提升。

  文明新风得到广泛弘扬。在和田市吉亚乡库塔孜买里村,房屋整齐划一,庭院似花园,道路如彩带。

  变化源于库塔孜买里村倡导现代文明生活方式。村“两委”围绕乡风文明、人居环境整治、基层治理等方面制定村规民约,立新风、树新风,构建文明、有序乡村治理环境。

  “如今,不只是家里整洁,村里也是一样。这就是大家常说的乡村振兴的样子吧。”正在庭院除草的该村村民古哈尔·吐尔送高兴地说。

[责任编辑: 廖映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