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友好型社区“长”啥样?

2021年10月25日 09:00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社会纵深】

10月17日,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和田街片区和田街社区书画阅览室,一位老年人在练习书法。 朱晓娜 摄

10月18日,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西宁路街道第十一社区志愿者向小区老年人宣传垃圾分类。 刘龙 摄

10月5日,奎屯市北京路街道西华园社区志愿者上门为老年人服务。 王娜 摄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苏璐萍

  10月21日10时,到社区新修建的小广场锻炼身体;11时许,到社区书画阅览室学习书法;13时30分,在社区食堂吃午饭;14时30分,在社区日间照料站小睡一会;16时,到小广场和老友们下棋……

  这是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和田街片区和田街社区居民尹克涛大半天的生活轨迹。“年纪大了,不想往远处跑,社区配套设施都比较齐全,服务也没得说。”尹克涛能在家门口乐享老年生活,得益于和田街社区进行的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老龄办发出《关于开展示范性全国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工作的通知》,启动创建工作。

  10月19日,新疆(含兵团)16个社区被命名为2021年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老年友好型社区是什么样?记者近日探访了其中的几个社区,感受社区为老年人提供的贴心周到服务。

  “老年友好”之顺心

  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西南缘的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西宁路街道第十一社区,居住着2230户居民,其中,老年人占到总人数的25%。如何让这么多“老小孩”每天开开心心,第十一社区的经验是多引导、多鼓励。

  老年人喜欢种花、种草、种菜,花可以种在花盆里,草也勉勉强强能铺在阳台上,但种菜就不一样了,太占地。一些老人便把楼门前的公共绿地圈了起来,变成私家菜园,有的甚至养起了家禽。惬意的田园生活是有了,但左邻右舍不淡定了。

  “老年友好型社区评选标准有8个方面,其中就包括孝亲敬老的氛围要浓厚、社区的管理保障要到位有力。”第十一社区党委书记李俞铭说,这不单是优化老年人社区居住环境的事,更多地还要从人文关怀着手,传递积极的老龄观,引导老年人崇尚新风。

  疏堵结合。第十一社区一方面加强文明宣传,劝导居民拆除私建的菜园,恢复绿地原貌;另一方面,腾出一块辖区闲置空地,建起了“阳光菜园”,由志愿者负责翻地、施肥,居民自愿领养、自由种植。经过一年的实践,居民周顺其对种菜这件事已得心应手。他说:“种出来的菜纯天然无公害,70%自己支配,30%当做爱心礼物送给社区的困难居民,快乐又有意义。”

  为让老年人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第十一社区引进了一家环保科技公司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实行积分兑换奖励机制。

  每天早晚扔垃圾高峰,侯建国等党员志愿者会守在分类垃圾箱旁,教不会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使用垃圾分类积分小程序。

  分类打包、放入相应垃圾箱,将整个过程拍照上传到小程序,居民孙益民轻车熟路。“我已经有2000多积分了,可以兑换一些日用品。”孙益民坦言,刚开始,他确实是冲着积分去的,不知不觉逐渐成了习惯,看着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他也乐在其中。

  懒得做饭就去社区“长者食堂”按需购买,经济实惠;宅家无聊了就去日间照料站打打牌、练练字、唱唱歌;遇上社区搞活动就积极参与……第十一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越发丰富多彩。“我们社区优美的环境就不用说了,政府现在又开始给我们搞适老化改造了,以后的生活和出行,会越来越方便。”孙益民说。

  “老年友好”之健康

  对于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和田街片区和田街社区的老年人来说,这两年最大的感受莫过于关注和管理自己健康的人越来越多了。“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日间照料站的医生,还有各医院上门义诊的医生和护士。”该社区居民肉孜·阿布杜拉一一列举。

  “我国目前的养老格局是‘9073’,90%左右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居家和社区养老还是我们提供医养结合服务的重点。”自治区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处副处长胡晓琴说。

  与“老年友好型社区”密切关联的词是“医养结合”。如何有效提高社区医养结合服务的可及性?近年来,将医养结合服务纳入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养老服务的同时,新疆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加快建设居家养老信息服务平台,促进居家养老服务产品多层次、多元化、多样化发展。

  通过引进社会力量,联合志愿者服务队,和田街社区建立了老年人健康档案,针对60岁以上的老年人精准提供医疗、康复、护理等“上门送医”服务。“每次上门义诊,医生都会将我的情况记录在健康档案里,经常提醒我一些注意事项,教我按摩穴位。”肉孜说。

  在奎屯市北京路街道西华园社区,由爱心人士自发组织的“暖阳社工”也参与到为老年人健康保驾护航的队伍中,定期组织具有资质的专家免费开展康养、保健、心理辅导等讲座,提升老年人健康生活意识。

  由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在社区内,现有的医生顾不过来那么多老年人,“医养结合”成为第十一社区的一块短板。今年,为填补这块空白,在独山子区人民政府的支持下,该社区引进社会资本,做起了智慧医疗,通过安装家庭版互联网远程医疗设备,建起在线问诊远程医疗平台。

  “打开电视,点开在线问诊,就能预约到全国三甲医院的专家。”在第十一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居民熊岁兰已能熟练操作在线问诊远程医疗平台,“以前挂专家号是一号难求,如今在家门口用视频连线就能向各地医生、专家面对面咨询,太方便了。”

  “老年友好”之价值

  不止要身有所栖,还要心有所寄。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养老观念也在发生转变,文化养老日益盛行,但老年教育及老年活动场所与庞大的老年群体需求之间存在差距。

  尽最大可能为老年人提供休闲娱乐活动场所,让其老有所乐,各社区在不断努力。

  “我们将社区80%的占地面积用于服务居民,尤其是‘一老一小’。”和田街社区党委书记曹璇说。今年,在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后,该社区将小游园旁的一片闲置地收拾出来,建成了小广场。有了健身、打牌、跳舞的地方,老人们别提有多高兴了。

  “鼓励社区自设老年教育学习点,或与老年大学、教育机构和社会组织等合作在社区设立老年教育学习点,是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的其中一项内容。”胡晓琴说,为帮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社会,提升其生活质量,近年来,新疆加大了老年大学建设力度,并向社区延伸,多方补齐文化养老短板。

  目前,乌鲁木齐市天山区、沙依巴克区、水磨沟区,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市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均在建设社区老年大学。

  不仅如此,新疆由老年人组成的公益组织也越来越多。老年人在帮助他人、温暖他人的同时,不断地实现自我价值。

  “开展全国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工作的目标是,提升社区服务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在居住环境、日常出行、健康服务、养老服务、社会参与、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的需求,探索建立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工作模式和长效机制,切实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胡晓琴说,“创建老年友好型社区仅仅是一个开始,我们将充分发挥模范带头和典型引路作用,带动和引领城乡社区,改善老年人居住生活环境,提高为老综合服务水平,积极推进老年友好社会建设。”

  记者手记

  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社会

  随着新疆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很多社区(村)都在建设和完善养老的硬件服务设施,如日间照料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社区食堂,甚至还有中医馆,为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老年友好”不单对“硬环境”和“配建指标”有要求,更重要的还要从老年人个体角度出发,以实现老年群体的幸福感、满足感和自我价值为目标,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随着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医疗水平的提升和医学健康知识的普及,人民健康素养进一步提高,人均寿命也越来越长。

  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2020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显示,我国老年人口素质不断提高、60—69周岁的低龄老年人口占老年人口比重过半。

  如何让“年轻老人”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记者认为,这需要社会各界更多尊重与包容,组织丰富有意义的活动,引导老年人群体遵规守法、崇德向善;完善社区教育机制,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专业师资、足够场地服务老年人,帮助老年人找到自身价值;同时,发挥好老年人的积极作用,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责任编辑: 罗晓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