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吐不尽的深情——油画《关怀》讲述一段难忘记忆

2021年11月04日 09:00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文化视线】

  《关怀》(油画)。□吴烈勇作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高芳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作品展览”正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展出。由新疆艺术学院美术系原副教授吴烈勇创作于1979年的油画《关怀》入选。《关怀》以倾泻而出的喜悦之情,将参观者带入56年前那个令兵团人难忘的夏天……

  画面中,一个热火朝天劳动中的打谷场,周恩来总理手持木锨,正侧耳倾听一位绿衣支边女青年的汇报;左侧一位戴草帽的女知青手扶装满谷粒的麻袋,面带笑容望向他们;右侧的红色康拜因下站着一位男青年,应该是那个庞然大物的驾驶员,也正望向总理。康拜因扬起如雨的金色麦粒,仿佛要从右侧画框中流溢出来,那饱满的堆积感和颗粒感几乎触手可及。画中人物,从服装到神情都有着那个年代特有的质朴和热情。

  对这幅创作于42年前的旧作,现居上海的画家吴烈勇依然有着清晰的记忆。电话那头的他,向记者回顾当年创作的经历时也依然带着欣喜与激动。

  1965年7月,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视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石河子垦区时,接见了上海支边青年代表,这激励和坚定了他们将青春献给边疆的决心。“作为上海知青的一员,多年来,每每想起周总理那亲切的关怀,我都会热血沸腾,感怀无穷,一直有把这种感受画出来的冲动。”吴烈勇说。

  1975年前后,当时在兵团农一师文工团任舞美设计的吴烈勇画过许多草图,想要表现周总理在石河子接见上海知青的这个历史事件,但因这些创作摆脱不了当年新闻照片的局限,总不能表达自己内心那种无法言喻的感受而被搁置了下来。那些年里,他经常关注、收集有关那次周总理在新疆视察的回忆录文章和图片资料。直到1979年的一天,他在《新疆日报》上看到一篇写当年周总理为石河子垦区已使用康拜因机械化作业而高兴的回忆文章时,顿时眼前一亮,对自己的创作有了初步的构思。

  吴烈勇第一次在打麦场上见到东风牌康拜因吞吐麦粒的情景时,就深感震撼:大堆大堆的麦草垛,饱满的麦粒伴着康拜因的轰鸣声源源不断地从机器里倾吐而出,人们围绕着康拜因奋力地劳作着。那如山堆积的麦垛、喷涌而泻的麦粒,让丰收的喜悦填满心间。

  “我想,如果把周总理和上海知青画到这样的场景中该有多么令人兴奋。总理一边参加劳动,一边侧耳倾听上海知青的心声,因为康拜因工作时噪音很大,让知青贴近总理耳朵说话就显得更加亲近和真实了。”吴烈勇说。

  那时新疆买不到油画布,吴烈勇就买了一块线毯用来制作画布。当时油画颜料的色号有限,难以调制出更为丰富的色调,就只好简化为以黄、绿、蓝、灰为主色调的画面。为了表现麦粒的颗粒感,他反复调试,最终表现出了画面中谷粒堆积的肌理感。这幅因陋就简创作出的画作,在当年参加新疆美展时获三等奖,1983年入选全国农垦第一届美术作品展,今年又被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作为馆藏作品永久收藏。

  如今,从新疆艺术学院退休后的吴烈勇在上海和新疆两地交替居住生活。他说自己一提起新疆就心潮澎湃,在兵团的经历让他受益终身。“这一代青年历经风雨、磨练铸就了优良品格,茁壮成长。我对自己的青春无悔!”

[责任编辑: 赵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