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州:实例看得见 “乡音”听得懂

2021年12月01日 12:02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天山网-新疆日报巴州记者站 谢晓艳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针对农牧区地域面积广、农牧民党员居住相对分散等实际情况,多举措引导广大农牧民党员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更大力量。

  学深悟透有平台

  在且末县塔提让镇色日克布央村,有一座由基层党组织打造的“红色小院”。小院里设有微讲堂、红色教育基地、图书馆等,兼具学习、阅读、参观等功能。

  “红色小院”负责人艾萨·木萨说:“村里的农牧民党员、群众不仅愿意来阅读、参观,还能静下心来在这里学党史。”

  在博湖县才坎诺尔乡拉罕诺尔村流传着一个感人的故事:2000年,村里遭遇了一场洪水,眼看整个村子就要被淹,关键时刻党员干部挺身而出,不分昼夜地扛运砂石料,筑起了拦洪坝,保住了村庄。懂得感恩的村民建起村史馆,陈列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文图资料,展出村民捐献的承载红色记忆的邮票、书籍,并讲述抗洪救灾重建家园的故事……

  村“两委”借助村史馆打造红色阵地,邀请党员和村民一起走进红色阵地,说变化、谈体会、学党史、守初心。

  如今,遍布巴州各乡镇、村的红色阵地,已成为农牧民党员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课堂,激励着广大党员干部读原著、悟思想,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广泛参与有互动

  为了让党史学习教育走实走深,巴州各乡镇、村落实主体责任,抓实理论学习,印发4.8万册易学好用的党史“口袋书”,下发《永远跟党走》群众读本6万余册、可视化教材800套,方便农牧民党员、群众学习党史知识。

  在尉犁县墩阔坦乡墩阔坦村的文化广场,村里每周都会在这里通过集中学习、村支书讲党课、老党员和草根宣讲员宣讲等形式,组织农牧民党员学习党史。

  在和硕县乃仁克尔乡塔西海草原上,活跃着一支由乡镇机关党员、村干部、农牧民党员、“访惠聚”驻村工作队队员等30余人组成的“马背宣讲队”。宣讲队分期分批进入海拔2700米的乌斯通沟、塔什汗等草场,骑着马穿梭于各山区牧民点宣传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党史知识,开展各类帮扶慰问活动,深受各族农牧民的欢迎。

和硕县乃仁克尔乡“马背宣讲队”深入牧区开展“送知识、送温暖、送服务”活动。盖·欧图海摄

  在和静县,自今年3月以来,该县积极探索形成“走下去宣学”“马背上送学”“蒙古包讲学”等模式,因地制宜建立“马背流动党校”,从“访惠聚”驻村工作队、村“两委”中挑选了一批政策熟、情况熟、语言通的党员干部,组成32支194人的“马背党员先锋队”, 走遍7个牧区乡镇的每个村落,用“乡音”讲“党音”,累计开展1265场专题宣讲,确保学习路上一个党员都不掉队。

  巴州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巴州,这种“细雨绵绵”的“润泽”方式效果很好,由身边人讲身边事,用看得见的实例和听得懂的“乡音”,讲党史、讲红色故事,农牧民都爱听。深受教育的各族农牧民,纷纷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向党组织靠拢。据统计,今年巴州新发展农牧民党员占比高达44.9%。

  服务民生有成效

  为群众办实事,关键要突出一个“实”字。

  博湖县查干诺尔乡草汗查汗牧场地理位置偏远,水资源匮乏,牧民用水要骑摩托车跑四五公里的山路取水,给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博湖县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广泛听取群众诉求和心声,不断细化民生工程项目清单,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事,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惠民实事好事。

  8月28日,经过3天的紧张施工,一长约5公里的管道将博湖县北山上的山泉水顺利引入草汗查汗牧场牧民定居点,解决了20余户牧民及牲畜吃水难、用水难问题。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巴州广大党员干部同农牧区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解决农牧区群众“急难愁盼”事26906件。一件件好事实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农牧区群众有了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责任编辑: 王昕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