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03日 00:30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塔城地区专场
新闻发布会实录
(2021年12月2日)
12月2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乌鲁木齐市召开塔城地区专场新闻发布会。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汤永摄
2021年12月2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召开塔城专场新闻发布会,现场邀请了塔城地区1名官员、10名基层干部和普通群众,听他们讲述塔城地区的发展和变化,感受各族群众的幸福生活。
主持人:各位媒体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闻发布会塔城地区专场会议,我是本场新闻发布会的主持人海拉提。
12月2日,海拉提主持新闻发布会。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汤永摄
当前,新疆社会大局持续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各项工作取得重大成效,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新疆历来是多民族聚居、多种文化并存地区。各民族文化长期交流交融,在中华文明沃土中枝繁叶茂,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塔城有着悠久的通商历史,是古今丝绸之路的重镇,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各民族文化的汇聚之地。今天的塔城,社会和谐稳定,区位优势明显,生态环境优美,发展势头日新月异,塔城各项事业发展蹄疾步稳。
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塔城地区行署专员阿依丁·托留汗介绍塔城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和就业惠民情况。
同时,我们还邀请到10位普通群众讲述他们的幸福生活。他们分别是:塔城市居民再屯娜·卡利穆瓦、塔城地区邮政储蓄银行员工吾热肯、塔城市第六小学教师鲁红、塔城市阿西尔达斡尔民族乡文化站站长郭梅、额敏县额敏镇桥南村村干部德木拉提·尼加提、乌苏市皇宫镇老庄子村村民努尔兰·乌鲁孜哈力、沙湾市博尔通古乡肯阿根村牧民加依娜·叶尔肯、托里县少年宫干部哈孜扎·托海、裕民县第一幼儿园教师阿依古力·马义尔、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江格尔艺术团副团长道尔吉·尼玛。
主持人:下面,请塔城地区行署专员阿依丁·托留汗介绍塔城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情况。
12月2日,阿依丁·托留汗发言。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汤永摄
阿依丁·托留汗:女士们、先生们,新闻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在此,我对各位长期以来对塔城的关注支持表示感谢!对大家前来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表示欢迎!
塔城地区位于祖国西北部,总面积10.5万平方公里,区域总人口113.8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47.9%。塔城地处天山北坡经济带,有着“油画塔城、文化净土、康养天堂”的美称。塔城有着悠久的通商历史,是古丝绸之路重镇,被誉为“准噶尔门户”“中亚商贸走廊”,有5个延边县(市),边境线长540.6公里,拥有国家一类口岸——巴克图口岸,是新疆距离城市最近的陆路通商口岸,通商条件优越。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社会大局持续稳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各族群众安居乐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经济高质量发展。我们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地区经济综合实力持续增强。2020年完成生产总值737.57亿元,与2015年相比增加239.55亿元,五年年均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77亿元。特别是2020年12月7日,新疆塔城国家级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获国务院批复,2021年9月2日,自治区人民政府专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新疆塔城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高质量建设的若干政策》,从财税金融、对外开放、特色产业、基础建设、人才发展等方面对试验区建设给予了强力的政策支持。当前,试验区第一批45个重点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加快推进建设。塔城地区经济发展后劲十足,各族群众对塔城地区的经济发展充满了信心、也对未来的幸福生活充满了希望。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我们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把财政支出的70%以上用于民生,持续推进以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为重点的惠民工程,一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难题得到有效解决。我们坚持就业第一,全面落实各项促就业扶持政策,年均新增城镇就业3.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零就业家庭始终保持动态清零。我们坚持社保惠民,织密织牢社会保障网,各项社会保险参保率达到95%以上。我们坚持教育优先,农村学前适龄儿童实现三年免费教育,初高中未就业毕业生实现职业教育培训全覆盖。我们坚持医疗惠民,2016年起每年开展全民免费健康体检,“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全面实施,城镇职工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率达到100%。我们紧抓辽宁援疆大好机遇,加强沟通对接,持续推进医疗、教育、人才、产业等援疆,累计争取援疆资金35亿元,实施援疆项目331个,受益群众60余万人。2020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3057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90元,五年分别年均增加1094.6元和941.4元,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升。
民族团结亲如一家。我们充分发挥各民族“共住一座城、共吃一桌饭、共跳一支舞、共唱一首歌、共建一个家、共爱一个国”的良好氛围,深入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全地区33万个家庭中,2个以上不同民族组成的家庭共1.1万余户,其中塔城市、乌苏市一些社区多民族家庭占比达到20%左右。我们深入发掘和用好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和亮点,创作了《家园之恋》《爱在塔城》《戍边组歌》等舞台剧和歌曲,涌现出了十余年如一日在家升国旗的全国民族团结先进个人沙勒克江·依明,地区连续多年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地区”。我们打造民族特色“美食一条街”和“风情园”,举办阿肯阿依特斯文化旅游节、那达慕大会、锡伯族的“西迁节”、达斡尔族的“沃其贝节”、回族的“花儿”等节庆活动,让各族群众在来来往往、说说唱唱、聚聚聊聊中交往交流交融,“我们都是塔城人、我们都是新疆人、我们都是中国人”深入人心。
塔城天蓝得过分,花开得放肆,有神奇峻美的天山画廊,有古朴自然的草原风光,有惟妙惟肖的伟人山,有鬼斧神工的雅丹地貌,有各具特色的多元文化,有风味浓郁的特色美食,是一个“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地方。
欢迎世界各国、祖国各地的朋友都来塔城走一走、看一看、品一品,亲身感受塔城的发展变化和各族群众的幸福生活。
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阿依丁·托留汗专员的介绍。
新疆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相互欣赏,充分尊重和保护各种民俗文化,实现多元文化和谐共处,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再屯娜·卡利穆瓦是“撒班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她见证了塔城地区“撒班节”的保护、传承与发展。下面,请塔城市居民再屯娜·卡利穆瓦讲述她的故事。
12月2日,再屯娜·卡利穆瓦发言。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汤永摄
再屯娜·卡利穆瓦:我叫再屯娜·卡利穆瓦,塔塔尔族,是“撒班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我出生在塔城一个塔塔尔族文化世家,祖辈于1915年定居塔城后,一直保留着过“撒班节”的传统。现在我给大家讲一讲什么是“撒班节”。
“撒班节”是塔塔尔族特有的传统节日。“撒班”是塔塔尔族一种犁地农具,传说由于撒班促进了塔塔尔族农业生产力的提升,为了纪念这种新式犁的发明,每年春耕农忙结束后,塔塔尔族群众都会聚在一起欢庆,久而久之,这种庆祝活动便演变为了塔塔尔族的传统节日。
随着近年来非遗保护理念深入人心,撒班节办得越来越隆重,内容也一年比一年丰富。节日当天,大家会选择风景优美的地方,进行摔跤、赛跑、赛马等各种娱乐活动和文艺演出。
2008年,塔塔尔族“撒班节”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保护项目名录。塔塔尔文化及艺术形式在塔城各类文化活动中得到充分展示。传统节日“撒班节”每年都会如期举办,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关心塔塔尔文化、参与挖掘、传承和宣传的人越来越多、热情越来越高。现在,“撒班节”已经成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传统节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热衷于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我作为塔塔尔文化传承者和保护者,我一直在收集整理材料,进行研究、挖掘、保护和传承,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国家专项资金的支持,各级政府积极提供帮助,正是这么好的政策帮我更好地把塔塔尔族文化传承下去,使民族文化的精髓源远流长。
美西方反华势力故意挑拨是非,污蔑我们新疆“种族灭绝”“文化灭绝”,简直可笑极了。国家大力支持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给我们提供这么好的条件传承传统,谁见过这种“灭绝”?你们那些恶意谎言,在事实面前终究会不攻自破,我们的幸福生活不许你们污蔑!
主持人:谢谢再屯娜·卡利穆瓦的讲述。新疆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塔城地区连续多年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地区”,各民族和睦共处,亲如一家。下面,请塔城地区邮政储蓄银行员工吾热肯讲述他的故事。
12月2日,吾热肯发言。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汤永摄
吾热肯:大家好,我叫吾热肯,柯尔克孜族,现在在邮储银行塔城地区分行新华路支行上班。我家有23人,是一个由4个不同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我的妻子和大姐夫是蒙古族;大妹夫是汉族,二妹夫是哈萨克族。
在我们这个大家庭里,每个小家庭都是通过自由恋爱结合的。我还把家里上世纪80年代建成的老屋,按照原有风貌进行了装修,创办了一间私人博物馆,将20多样老物件进行展览,东西不多,但是非常典型,让人很直观地了解我们几十年生活的变化。每当街坊邻居来参观,我都会给他们讲每一件展品的历史,介绍当时的生活和故事,对比现在过上的好日子,我们应该好好珍惜。
对我们一家来说,每年的春节、元宵节、那达慕节、古尔邦节……都是必过的节日。每逢节日,聚会是必不可少的一件事情。聚会时的菜肴,则更像是一次多民族美食展。我的媳妇端出了热气腾腾的手抓肉,姐妹们带来香味十足的熏马肠,妹夫的红烧鱼等拿手菜,更是深得大家的喜爱。
我们家每个人的成长环境都不同,生活习惯也不同,但我们都选择互相尊重对方,并从中发现对方的优点互相学习。就拿吃饭来说,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现在一大家子都喜欢吃妹夫炒的菜、做的鱼,而他烧奶茶、煮肉的手艺也越来越好。我们一家人就是这样在共同的生活中互相尊重、互相融合。
我的家住在塔城市哈尔墩街五道巷,这里生活着14个民族。从小母亲就经常给我们说,民族团结很重要。从小,家中便会有各民族的小朋友来做客,母亲也有许多不同民族的好朋友,民族团结的种子便埋在了大家心里、流淌在血液里、融化在骨子里,成为家风传承着。
这里还有许多由多个民族组成的家庭,融洽地生活着,谁也离不开谁。我认为不管在哪里,大家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都应该互帮互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美西方反华势力在网上肆意抹黑中国、诋毁新疆,他们凭空捏造说新疆“压迫少数民族”,对此我感到非常气愤,他们的目的就是想破坏新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稳定,他们的诋毁、攻击,终将会破灭,我们幸福和谐安定的美好生活,绝不容许他们来评头论足,他们终将成为全世界的小丑。
主持人:谢谢吾热肯的讲述。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区,生活在新疆的各族群众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手风琴在塔城拥有深厚的文化土壤和社会基础,手风琴已成为各族群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论是接待宾客、节日庆典,还是朋友相聚、新人婚礼,手风琴成为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纽带。下面,请塔城市第六小学教师鲁红讲述她和手风琴的故事。
12月2日,鲁红发言。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汤永摄
鲁红:大家好,我叫鲁红,我是塔城市的一名音乐老师。
塔城市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边陲小城,有着丰厚的、多元文化底蕴,各民族风俗、饮食等文化交融在一起,在诸多民族文化中,手风琴在这里拥有深厚的文化土壤和社会基础。塔城市有一座手风琴博物馆,汇聚世界各地的手风琴,展馆内收藏着中国、俄罗斯、德国、意大利、乌克兰等10个国家1000多架不同品牌的手风琴,不同展区,可体验不同国度的手风琴文化。每年都有不少的游客前来参观。
2016年,塔城市1500多位手风琴演奏者合奏《美丽的塔尔巴哈台》,演奏者有17个民族,各行各业,年龄最大的69岁,最小的只有7岁,成功刷新吉尼斯世界纪录。
手风琴现在已经成为塔城市一张亮丽的名片,也被誉为“手风琴之都”。对我们而言,手风琴是最熟悉与亲近不过的,它是陪伴我们成长的乐器,我们都是听着手风琴声长大的。朋友相聚、新人婚礼,大家都会聚在一起,在手风琴的伴奏下边唱边跳,享受手风琴带来的快乐。
如今,手风琴走进了学校、走进了课堂。为了让孩子们感受手风琴的魅力、了解手风琴的历史,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以开办融情课堂的方式,把音乐课搬到手风琴博物馆、搬到手风琴传承人家里,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下学习手风琴,把演奏手风琴的快乐传承下去。
美西方反华势力对新疆的人权事业发展进步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在从未到访过新疆、也不了解真实新疆的情况下,以所谓“侵犯人权”当做借口,污蔑新疆“文化灭绝”“种族灭绝”,肆无忌惮地给新疆泼脏水,实质上就是打着人权的幌子,披着人权的面纱,自认为可以破坏新疆稳定大局,这完全是徒劳无功的,也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主持人:谢谢鲁红的讲述。塔城地区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加强各民族非物质传统文化遗产保护,出台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为科学、系统地抢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制度保障。下面,请塔城市阿西尔达斡尔民族乡文化站站长郭梅讲述她的故事。
12月2日,郭梅发言。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汤永摄
郭梅:大家好,我叫郭梅,达斡尔族,来自塔城市阿西尔达斡尔民族乡。我们一家三口,有一个女儿,现在上高中。
我从事基层文化宣传工作已经20多年了,现在是乡文化站站长。我父亲叫甲孜,他多才多艺,一生创作了四十余首歌曲,有《彩云之乡》《纪念碑之歌》《瓜尔本社我生长的地方》等等,其中《彩云之乡》成为了阿西尔达斡尔民族乡的乡歌。我从小就跟在父亲身边学习声乐、歌舞,学习达斡尔族文化和习俗。在他的影响下,我从小立志也要像父亲那样,做一个“文化人”。
阿西尔达斡尔民族乡是新疆唯一一个达斡尔民族乡,1998年建成了达斡尔民俗风情园,成为老百姓开展节庆活动的重要场所。园内有达斡尔族群众自发集资筹建的“达斡尔戍边纪念碑”,用来纪念当时从东北出发,达斡尔族官兵克服漫长时间和艰苦环境为国戍边的英勇事迹。不远万里为国戍边的历史,体现出达斡尔族和各民族团结一致的深厚情谊和爱国情怀。2013年4月,经过重新布置和改造,民俗展馆占地400平方米,内设4个展厅,展出照片、实物180余件。每年接待各地游客7000余人次。
为了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向游客介绍达斡尔族的历史,我查阅了很多资料、采访了许多位达斡尔族老人,了解达斡尔族的各种手工技艺和歌舞等。
2019年,我受邀前往北京参加第二届全国达斡尔民间歌舞比赛,现场演唱的由父亲创作达斡尔歌曲《彩云之乡》,深深打动了在场的专家评委,荣获了一等奖的好成绩,这也更加坚定了我保护与传承非遗文化的决心。
达斡尔族还有一个重要的节日——沃其贝节。每年6月8日,大家早早起床将院落收拾整洁,穿上传统服饰到斡包前举行祭祀活动,大家会把散落的石头捡起来摆放在斡包上,将柳条插在斡包中央,把彩色的丝带系在上面,表示祈福祝愿。
达斡尔族还有一些极具特色的美食,比如索伦饼、血肠、雪水凉面等。雪水凉面就是用春天刚刚融化的雪水把煮熟的面拔凉,吃起来非常筋道入味。我们除夕的时候也会包饺子,包鱼形的饺子,因为以前达斡尔族生活在嫩江流域,包鱼形饺子寄托思念家乡的情感。达斡尔族妇女非常擅长刺绣,在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的工艺后,新疆的达斡尔族形成极具特色的刺绣风格。
美西方反华势力污蔑新疆少数民族被“文化灭绝”“限制言论自由”,少数民族被“强制”“压迫”“歧视”,我感到很气愤!我们各民族生活在一起过得很舒适,很开心,就像一家人一样。他们就是在嫉妒我们!
主持人:感谢郭梅的讲述。近期,美西方反华势力凭空捏造新疆存在“强制绝育”的谬论,妄图用谎言挑拨新疆民族关系。事实是,新疆孕产妇保健水平明显提高,截至2020年,孕产妇产前检查率达到98.53%,住院分娩率达到99.82%。各族群众是否采取避孕措施、采取何种方式避孕,均由个人自主自愿决定。下面,请额敏县额敏镇桥南村村民德木拉提·尼加提讲述他的故事。
12月2日,德木拉提·尼加提发言。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汤永摄
德木拉提·尼加提:我叫德木拉提·尼加提,哈萨克族,是土生土长的额敏县人,我的妻子木娜瓦尔·艾尼是维吾尔族,在额敏县创办了一家服装设计工作室。我与妻子有两个女儿,一个8岁,一个7岁,都在额敏县第二小学上学。现在,我的妻子又怀了一个宝宝,已经6个月了,我们一家都很期待新宝宝的到来。
我的妻子大学毕业时,在额敏县担任过一段时间教师,后来因为爱好服装设计、制作,就辞职自己开了一家服装设计工作室。她现在销售的所有服装都是自己设计、制作的,原创的民族特色女性服装,款式新颖,质量也好,单件价格在300元至3000元,生意好得根本停不下来,月收入能达到3万元以上,比我一个月的工资高很多呢!顾客都非常喜欢她的服装,看她们变得更美,我的妻子也非常开心。妻子还招了两名学徒,打算把手艺教给其他人,让他们也改善生活条件,和我们一样过上好日子。
两个女儿从出生到现在都不需要我们太操心,备孕的时候,县妇幼保健院会提供免费的叶酸,孩子出生后,妇幼保健院的工作人员会上门来检查孩子和我妻子的健康状况,宝宝也享受到了定期免费接种疫苗的福利。孩子自己也有医疗保险,万一生病住院,费用也都可以报销。孩子们上学了,学费、餐费,都不用我们交,她们上学都是免费的。孩子们也喜欢上学,天天回家了就跟我们讲在学校吃了什么好吃的,老师教她们玩了什么游戏,和谁成了好朋友。现在上小学了,孩子们会和同学结伴一起上下学,上学的路都是宽敞笔直的柏油路,老师和交警会在上下学的路边维持秩序,保护孩子们的安全,我们真的很放心。孩子们也都很争气,成绩很好,喜欢唱歌、跳舞、绘画,性格也开朗活泼,很招人喜欢。
现在我妻子又怀了第三个孩子,怀孕期间,我妻子再次享受到了国家各项优惠生育政策,每个月按时去妇幼保健院进行体检,做B超、胎心监测,那里的医护人员都非常细心、非常耐心,总是笑着温柔地询问我妻子的情况,社区工作人员也经常询问我妻子的健康状况,提醒我要照顾好妻子,出行活动要注意交通安全,有需要就联系他们。我的女儿们都说要等不及见到弟弟或是妹妹了呢。
现在,我和妻子最大的心愿就是把第三个孩子平平安安地生下来,将他们三个抚养长大,让他们接受良好的教育,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像我和他们的妈妈一样,认真努力地过好自己的生活。
我的家是普通的少数民族家庭,是新疆千千万万幸福家庭中的一个。美西方反华势力污蔑新疆存在所谓的“种族灭绝”“强制绝育”,这根本就是在胡说八道!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孩子们接受着良好的教育、享受着各种优惠政策。我们要用自己和身边人的经历告诉他们,我们的生育是自由的,那些抹黑造谣我们的人是在歪曲事实,是会受到惩罚的!
主持人:谢谢德木拉提·尼加提的讲述。
新疆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发展,积极推进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引进植保无人机、无人驾驶拖拉机等智能化农业设备,促进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如今,平地整地、精量播种、无人机打药、高效节水滴灌、采棉机采收,全程是机械化、智能化作业,不仅解放了生产力,而且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
下面,请乌苏市皇宫镇老庄子村村民努尔兰·乌鲁孜哈力讲述他和棉花的故事。
12月2日,努尔兰·乌鲁孜哈力发言。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汤永摄
努尔兰·乌鲁孜哈力:大家好,我叫努尔兰·乌鲁孜哈力,哈萨克族,我的家乡在塔城地区乌苏市皇宫镇老庄子村,我在村里一直种地,已经种了20多年,亲眼见证了我们新疆棉花生产的发展,在这里我要将我们新疆棉花生产快速发展的情况告诉全世界的人民。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农民,我从1998年开始跟着父母学习种地,我的种植水平不断提高,这几年棉花种植全部由我管理,父母在家安享晚年,这二十多年来,我见证了新疆棉花生产的不断发展。
1998年刚跟着父母种地时,家里种有30多亩地,从种到收,一家人从3月份直到11月份都又忙又累。那时候家里没有播种机,找人播种,150型的拖拉机播的棉田歪歪扭扭,每亩地的播种量都有七八公斤。由于播种量大,棉苗太多,棉苗出来后,还要人工扒苗、间苗、定苗、封土、打药。以前打药都是手压式喷雾器,一天也就只打20多亩。以前棉田浇水都是大水漫灌,由于地不平,要在棉田里不停地打埂子,晚上还要开着手电灌水,很辛苦。
2010年后,棉花产量和价格都比以前高一些,家里经济条件有所好转,我的棉花种植水平也不断提高,又承包了100亩地种植棉花。从那个时候开始,棉花生产水平也有了一定提高。
近年来,随着新疆棉花种植机械化的不断发展,新疆棉花生产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感到目前是个好机遇,就和两个朋友一起合伙种了1300亩的棉花,都是我们3个人管理,家里人完全不需要参与。现在棉花种植简单多了,播种有北斗导航精量无人播种机,一播全苗,一穴一苗,再也不需要人工间苗、定苗、封土。中耕有中耕松土机,打药有大型植保喷药机械,还有无人机飞防、直升机飞防,1300亩地几个小时就可以打完。浇水施肥全部是节水滴灌,打开阀门就可以完成。收棉花现在最方便,我们乌苏就有采棉机生产厂家,很多采棉机都是找上门帮你采棉花,我们的1300亩地3天就可以采收完,完全不需人工采摘。
我们家有4口人,靠着辛勤劳动种植棉花,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我在市里买了楼房,购买了最新的家电和家具,配了小轿车,是种植棉花让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近来,美西方反华势力污蔑新疆种植棉花存在“强迫劳动”,我想大声告诉大家:这就是造谣污蔑、胡说八道!我们都是自愿种植棉花,现在种植棉花从种到收基本全部都是机械化,很多时候都用不到人工,哪来的“强迫劳动”!我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创造美好的生活有错吗?请你们闭嘴吧!
主持人:谢谢努尔兰·乌鲁孜哈力的讲述。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多种文化包容互鉴、交融贯通,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新疆,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下面,请沙湾市博尔通古乡肯阿根村牧民加依娜·叶尔肯讲述他的故事。
12月2日,加依娜·叶尔肯发言。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汤永摄
加依娜·叶尔肯:大家好,我叫加依娜·叶尔肯,哈萨克族,今年25岁,是沙湾市博尔通古乡肯阿根村村民,我家有5口人,丈夫和我,两个活泼可爱的儿子,还有婆婆,我们一家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我的家乡沙湾市博尔通古乡,这里有得天独厚的天山雪水、丰茂草场,特别适合畜牧养殖和旅游。我在这美丽的地方出生、长大,我喜欢这里的每一处高山和每一寸草地。哈萨克族以养殖为主要生活来源,主要养殖牛羊、马、骆驼等,这些动物也是我从小到大的伙伴。7岁的时候,我就会骑马了,夏天,我们骑着马儿在草地上驰骋,冬天,我们在温暖的毡房里跳舞歌唱。
结婚后,我和丈夫也养殖了马、牛、羊等,夏天牲畜们在草场吃草,冬天在暖圈越冬。我们不仅可以卖马奶、牛奶、羊奶等,还可以卖熏马肉、牛羊肉等……这样,一年四季都有收入。
作为青年牧民,我们知道科学养殖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常常通过乡里畜牧技术员的指导,通过网络、书本学习现代养殖技术,不断改进牛羊的品种,提高品质,每年都能增加收入。
最初,我们只有几十只羊、十几头牛,现在,我家养了300多只山羊、40余头牛、20余匹马,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这首《我爱北京天安门》,是我小的时候就耳熟能详的歌曲,直到现在,我还常常唱给我的孩子们听。
2021年,我和丈夫有了骑马去北京看看天安门升国旗的想法。
在得到了家人朋友的支持后,我们在自家的马中选了两匹体格健硕的马,骑着马向从塔城地区沙湾市向着首都北京出发。途中,我们经过了郁郁葱葱的良田、一望无垠的戈壁、万里无云的大草原……历时74天,我们于7月27日到达了北京,8月1日那天,我们在天安门看了让人激动万分的升国旗。
此次旅途中,我们花费了12万元左右,这些钱都是我们通过辛勤的劳动赚来的。对我们来说,此次的北京之行,是我们一生中最难忘的经历。一路上,我们路过无人区、感受到了40℃的高温酷暑,经受了大自然的考验,也感受到了各族群众带给我们的温暖,途中有哈萨克族朋友送来的喷香的奶茶,有蒙古族朋友送的蔬菜、食品、药品,有汉族朋友的热情接待……最重要的是,我们实现了我们的梦想,看到了庄严的天安门升国旗,那一刻,我是中国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那一刻,我们大声唱起了国歌。
在北京呆了9天,我们于8月4日,开始返回新疆。返回时,我们是乘坐着物资保障车回来的,99天后,我们回到了家乡,受到了亲朋好友、父老乡亲的热烈欢迎和赞美!长辈们直夸我们有勇气!我们夫妻俩也把一路上的所见所闻、祖国的巨大变化讲给乡亲们和家人听!大家都感叹祖国发生的巨大变化和现在的美好生活!
是啊!我从小在山区长大,现如今的好生活,让我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自豪。在我的家乡,柏油路通到了家门口,水、电、网络等也是家家都通了。农民再也不为看不起病而发愁。我的两个孩子自上幼儿园起就享受了免费教育,上学还有伙食补助、住宿补助等。
那些造谣新疆限制言论自由、限制行动自由的人,你们的这些谬论是从何而来的?新疆的发展变化你们知道多少?我们通过自己的勤劳努力,收入不断提高,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过上了越来越好的生活。新疆的各族群众一定会通过勤劳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主持人:谢谢加依娜·叶尔肯的讲述。哈萨克族阿依特斯是哈萨克族群众的民间传统艺术形式,盛传不衰。它不仅是一种艺术表演,也是一种智慧和才华的竞技,是草原游牧民族勇气、意志、好胜心、搏击力的张扬和展示。托里县哈孜扎·托海希望更多人学习哈萨克族阿依特斯,让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下面,请托里县阿肯哈孜扎·托海讲述她的故事。
12月2日,哈孜扎·托海发言。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汤永摄
哈孜扎·托海:大家好!我叫哈孜扎·托海,哈萨克族,托里县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塔城地区和托里县的民间文艺文联会会员。
我从小就特别热爱哈萨克族阿依特斯和民间文艺工作,从1995年开始参加国际、国内哈萨克族阿依特斯比赛近百场,获得了很多奖项和荣誉。
我们哈萨克族非常尊敬阿肯,因为阿肯歌颂的是人们的幸福生活,指导人们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哈萨克族阿依特斯”是一种即兴表演,不用死记硬背。阿肯们在阿依特斯过程中时而玩笑时而严肃,斗志斗学,具有挑战性和创造性,考验阿肯的机智和才学,是智慧的对决,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
接下来我为大家即兴表演一段,希望大家喜欢。
在中国,哈萨克族阿依特斯走出了一条宽广的道路,阿肯弹唱艺术得到了良好的保护和传承。
我从30岁开始收徒,至今已培养出了20多名优秀的年轻阿肯。让我欣慰的是在我培养的这些阿肯当中,有些参加了自治区级阿肯阿依特斯比赛,并获得了优异的成绩,为此我感到非常的骄傲和自豪。
2006年,哈萨克族阿依特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了继续发扬哈萨克族阿依特斯,新疆多地每年都会举办相关比赛。奎屯教育学院等高校还专门开设了哈萨克族阿依特斯艺术班,我经常受邀去学校讲课,所以,我从没担心过哈萨克族阿依特斯会失传。这是对我的认可,作为传承者,我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传承者,将我们的哈萨克族阿依特斯文化发扬光大。
最近,美西方反华势力说我们新疆存在“文化灭绝”,这简直是在胡说八道。我在研究学习阿肯艺术的过程中,与许多的民间艺人有过交流,大家都受到了国家的扶持和帮助。将来,我还会把毕生的精力献给我们的文艺事业,献给哈萨克族阿依特斯文化,教出更多的徒弟将其发扬光大。
主持人:谢谢哈孜扎·托海的讲述和表演。新疆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实现更高水平普及、更高质量发展,教育总体水平处于历史最好、最快发展阶段。阿依古力·马义尔是一名幼儿园老师,每天带着孩子们享受着快乐生活。下面,请裕民县第一幼儿园教师阿依古力·马义尔讲述她的故事。
12月2日,阿依古力·马义尔发言。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汤永摄
阿依古力·马义尔:大家好!我叫阿依古丽·马义尔,维吾尔族,是裕民县第一幼儿园的教师,家里有四口人,我和老公,还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在裕民县第二小学读书,小儿子在裕民县第一幼儿园上中班。
我的爷爷奶奶都是没有文化的普通农民,所以我爷爷特别希望我父亲能有文化。在父亲小时候一次过生日的时候,爷爷送给我的父亲这一生中最珍贵的礼物一本《新华字典》。通过不懈努力,父亲自学参加了高考,考上了大学,改变了自己的人生。父亲从自身自学成才成功的实践中明白了,学好文化知识的重要性,所以他特别注重对子女的教育,在他的言传身教下,现在我和兄弟姐妹也都成了对社会有用的人。
幼儿园是我人生轨迹中重要的一部分,在我懂事的时候,我们家搬到了幼儿园附近,经常看到小朋友在幼儿园里面无忧无虑地生活。我小时候和其他孩子玩耍的时候,总是主动要求扮演老师的角色,我的梦就是成为一名幼儿老师。在国家教育普惠政策的帮助下,我考上了自己梦想的大学,毕业后成为了一名幼儿老师。
近年来,国家对学前教育越来越重视,不仅配强了师资力量,更加大了对教学环境改善的投入,新建的教学楼宽敞明亮,设备齐全,幼儿活动场地宽敞,教室中设置“建构区”“图书角”“美工区”“生活体验区”等区域,鼓励各族幼儿开阔思维,锻炼动手能力。随着教育优惠政策逐步加大,幼儿保教费、教材费全部减免、对幼儿的“三餐一点”都有补助。
我从事的就是教育行业,我看到新疆各民族儿童都享受着同等的教育资源,家长也都放心地将孩子送到学校接受教育。特别是我们裕民县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来自牧区,因为居住的地方远,孩子上学不方便,为了解决牧民父母的后顾之忧,国家投入很多资金,在县城和乡镇设立寄宿制学校,不仅解决了牧民的孩子上学离家远的问题,还为农牧民和外出务工家庭的孩子提供寄宿服务,孩子星期一到星期五吃住、学习在学校,星期六星期天回到家里和父母团聚,而且国家还给住宿生发放生活补助,既减轻了住宿生家庭的生活压力,又为住宿生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近期,我在网上看到美西方反华势力造谣,说我们少数民族的语言被灭绝,孩子被“代际隔离”,这简直是胡说八道。从我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孩子的受教育情况看,学过多种语言的孩子,他们长大后就业渠道比较宽,有的在疆外工作,甚至还有的去了国外工作。我所知道的孩子不管是哪个民族的,都在享受着优越的教育资源,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着自己美好的生活。
主持人:谢谢阿依古力·马义尔的讲述。
新疆高度重视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传承与保护,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推进各民族文化现代化。下面,请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江格尔艺术团副团长道尔吉·尼玛讲述他和《江格尔》的故事。
12月2日,道尔吉·尼玛发言。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汤永摄
道尔吉·尼玛:大家好!我叫道尔吉·尼玛,蒙古族,塔城地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江格尔”的自治区级传承人,今天很高兴给大家讲一讲我和江格尔的故事。
英雄史诗《江格尔》是中国优秀文化遗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江格尔》史诗是以英雄江格尔命名的,主要以口传方式流传。《江格尔》史诗主要讲述了江格尔带领十二名勇士,战胜侵犯他们家乡的妖魔鬼怪,建立一个没有战争、没有饥饿、没有衰老,人人永葆青春,一个富强、和谐、诚信的宝木巴乐园的故事。
我的家乡是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是《江格尔》史诗发源地,拥有“江格尔故乡”的美誉。在这里,从七岁小孩到七十岁的老人都喜欢听江格尔的故事,专门演唱江格尔的民间艺人叫做江格尔齐。
我爷爷加·朱乃出生于江格尔齐世家,是第三代江格尔齐传承人。国家级江格尔文化传承人,也是当地德高望重的江格尔齐。爷爷能把长篇的《江格尔》记下来,还把这些内容都记录了下来。他所传唱的《江格尔》以口传和手抄两种形式记载着。能演唱《江格尔》45章、24万行,并培养了多名弟子。他演唱时声音洪亮,唱词清楚,节奏分明。他演唱的各部分内容完整,语言精练,诗歌优美动听,深受国内外研究者的称赞,也一直深受着大家喜爱和敬仰。
我从小跟爷爷一起生活,主要娱乐就是听爷爷给我们唱《江格尔》,我很喜欢听《江格尔》,于是七岁时开始跟爷爷学唱《江格尔》,在十三岁时,自己已经能独立说唱一整章江格尔了,我边上学边学唱江格尔,目前已经学会了十章。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江格尔文化,我在家乡开设了江格尔说唱班,近几年培养了100余名小江格尔齐。
和布克赛尔县高度重视江格尔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一直以来积极打造江格尔文化品牌,开展各类江格尔文化活动。至今已举办了17届江格尔文化旅游节暨那达慕大会。如果说我们的文化遭受灭绝,怎么会有这样的成果呢?
作为一名江格尔传承人,我有责任和义务做好民族艺术的传承和保护,江格尔传承就是我的生命和血脉,我要用我的一辈子去传承和弘扬江格尔文化,用我的生命弹唱江格尔。
现在我给大家弹唱一段江格尔(江格尔赞)。
最近,我在网络上看到美西方反华势力造谣说我们新疆存在“文化灭绝”,这简直是胡说八道。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新疆人,作为一名江格尔文化的传承人,我最有发言权!我想说,我们的江格尔文化正在被精心保护和发展壮大,事实就是事实。
主持人:谢谢道尔吉·尼玛的讲述和精彩表演。刚才,塔城地区行署专员阿依丁·托留汗为我们介绍了塔城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等方面的情况,10名基层干部和群众分享了他们的幸福生活,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和谐、开放、自信、幸福的塔城。塔城地区的发展变化和各族群众的幸福生活,是新疆各地高质量发展、各族群众生活改善的一个缩影。欢迎大家都来新疆走一走、看一看,体会新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感受新疆的多元文化、见证新疆人民的幸福生活。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发言人和媒体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