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里坤湿地:再现“面朝大海”诗意世界

2021年12月27日 09:55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两山”理念的新疆实践】

数据来源: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人民政府

12月3日,水鸟在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高家湖湿地上空自由飞翔。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蔡增乐摄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王永飞

  巴里坤湿地南北两侧是层叠的山峦,冬日里,狭长的湿地犹如熟睡在母亲怀抱之中的婴儿。薄薄的积雪将草场覆盖,一丛丛芦苇不安分地冲破积雪的覆盖,在冬日的寒风中摇曳。

  三三两两的马儿在芦苇丛边低头吃草;稍有响动,成群的野鸭从草丛中腾空而起,飞向远方。

  从面积日渐萎缩,到生态逐步恢复,再到如今“悠然见南山”的意境,巴里坤湿地的变迁再次诠释了“人类善待自然,自然也会馈赠人类”的道理。

  腾笼换鸟赢得产业转型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县城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背靠天山,北向巴里坤湿地。作为湿地重要组成部分的巴里坤湖古称“蒲类海”,据史料记载,鼎盛时期湖面达140平方公里。想必彼时的巴里坤定是一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诗意世界。

  然而,从上世纪40年代的140平方公里,到80年代初的112平方公里,再到2010年的92平方公里,不断萎缩的巴里坤湖似乎在发出哀鸣和警告。

  不仅仅巴里坤湖在萎缩,巴里坤湿地草场也在退化。从照片上看,一些湿地几乎退化成了戈壁滩。“这可不是雪,这是盐碱。”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主任王华军指着照片上一片白花花的地方说。

  湿地保护刻不容缓,政策出台紧锣密鼓。2011年5月,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批准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湿地保护条例》;2017年,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人民政府出台巴里坤化工区产能退出工作方案。

  从2018年起,巴里坤湖周边6家化工企业逐步关停退出;今年5月,1家煤焦化企业也被关停,搬迁至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进军活性炭产业,实现了产业转型。

  多年来,化工企业在湖边遗留了约150万吨的废渣。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先后拿出1.1亿元对化工废渣进行处置,原来的废渣堆积处,覆盖了黄土,撒了草籽。记者在现场看到,废渣已经被清理一空。用脚踢开积雪,枯黄的草儿依稀可见。

  作为曾经的支柱产业,化学工业为巴里坤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过一定贡献。如今,产能退出,企业关停。“为了保护好生态环境,我县下了壮士断腕的决心。”哈密市生态环境局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分局副局长董熠明说。

  2019年,巴里坤把县域内的巴里坤湖湿地、高家湖湿地以及其他零星湿地连片统一保护,统称巴里坤湿地,保护面积扩展到134万亩。

  腾笼换鸟,地广天阔。“我们关停湿地周边化工企业,大力发展旅游业,带动就业近3000人。”12月16日,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蒋晓亮说。今年前11月,全县接待游客15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7%、236%。

  强力治污只为鸟语花香

  保护湿地,水是关键。

  作为巴里坤湿地补水系统,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污水处理厂2019年完成提标改造,出水水质标准由《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提高到一级A。

  12月2日,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污水处理厂厂长赵吉喜从紫外线消毒车间内的出水口取出一瓶处理过的污水,对着阳光看去,清澈如泉水一般。

  “处理过的污水经过净化,可以饮用,这是城镇污水处理的最高标准。出水从这里排向湿地,用于退化草原补播改良工程。”赵吉喜说,仅今年前11个月,县污水处理厂已经向湿地累计补水107万立方米。

  污水处理厂围墙外,有一个写着“2020年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退化草原补播改良工程”的标识牌。“这项工程连续实施近两年,去年种草1.7万亩,今年1.5万亩。”王华军说。

  从对比照片可以看出,改良前的草场已经大面积盐碱化,地皮龟裂,白花花一片;而改良后的草原,绿草茵茵,鲜花盛开。

  除了对增量水源加强治理之外,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在保护湿地水源方面更是不遗余力。“以前为了发展旅游业,在湿地周边围了小型塘坝;为了满足农牧业灌溉需求,上游非法打井现象也时有发生。”董熠明说。

  塘坝拆除!机井关停!“在法律底线面前,湿地保护绝不能含糊。”董熠明说。

  有耕耘,就有收获,巴里坤湿地的生态逐步好转。负责污水处理厂水质检测的新疆鸿鑫天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徐云峰见证了巴里坤湖生态的改善。“以前经常看到巴里坤上方有烟尘在飘荡,现在则是鸟语花香,山清水秀。”

  徐云峰说,近年来湿地的野生鱼越来越多,到了夏天,前来垂钓的车辆在路边都排成了长队。

  不惊不扰实现和谐共生

  “黄羊!黄羊!快看!”汽车在巴里坤中间湿地的羊肠小道上行驶,坐在前排副驾驶座位上的董熠明忽然大声喊道。记者抬眼望去,只见车窗外两只黄羊一前一后跳跃着往远处跑去。

  “湿地是一个生态系统,野生动物是这个系统的重要一环,保护好野生动物对湿地保护意义重大。”董熠明说。加大宣传力度,成立护林员队伍,做好动物疫情防控……近年来,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野生动物保护措施,人们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被唤醒。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境内分布着众多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我每个星期都接到两三个电话,有的反映发现了野生动物,有的则是发现了野生动物受伤,请求救助。”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办公室主任吐尔地拜·沙地克说。

  巴合提·买赛开是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大红柳峡乡小熊沟村的一位牛羊育肥养殖户,从小受父亲影响,喜欢野生动物。野生动植物保护办公室工作人员多会把发现的受伤野生动物,寄养在他家里。

  从2014年至今,巴合提已救助野生动物13只,包括狐狸、黄羊、布谷鸟、猫头鹰等。每当有负伤的野生动物送来,他都会精心照料,待野生动物恢复正常后,予以放生。

  “父亲是护林员,我从小跟着父亲保护救助野生动物。父亲常常告诉我,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巴合提说。

  随着人们保护意识增强,巴里坤湿地周边的野生动物越来越多,时常有野生动物啃了农民的庄稼,吃了牧民的家畜。“农户一般都买了保险,这种情况只会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不会伤害捕猎野生动物。”吐尔地拜说,“甚至有的野生动物跑到农牧民家里,跟家畜一同进食,农牧民也不会惊扰它们。”

  徐云峰在县污水处理厂值班时,消遣寂寞的最好方式就是欣赏野生动物。“现在生态好了,野生动物越来越多,时常可以看到大雁、野鸭、鹤、鹰等野生动物在草场栖息。”徐云峰说。

  在污水处理厂的院子里,雪地上的动物脚印清晰可辨。“我们原以为这是狗的脚印,后来通过监控视频发现,原来是狐狸在捉兔子呢。”徐云峰说。

  吐尔地拜说,从牧民反映的情况来看,近几年巴里坤湿地周边野生动物数量已经翻倍,这说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在深入人心。

  记者手记】

  倾听人与自然和谐之音

  第一次去巴里坤,是七八年前的事情了。

  印象中那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依稀记得住的酒店就叫蒲类海大酒店,酒店门前是一片开阔的草地,听人们说那里曾经叫做蒲类海。

  心中渴望着,有朝一日能够再游这个诗意的地方。这次跟同事组队外出采访,巴里坤本来纳入行程,但考虑到人多日久,心里还是多了一些顾虑。几经考虑,最终还是决定再走一遭。

  二进巴里坤,住的依然是蒲类海大酒店,酒店的前方依然是曾经被称为蒲类海的所在。这次终于明白,这蒲类海原来指的就是今天的巴里坤湖,而巴里坤湖湿地已经连同其他湿地被列入保护范围。

  听当地人说,巴里坤在保护湿地方面采取了不少措施,取得了不少实绩。当即决定把湿地保护作为采访话题。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天的采访,更像是与大自然的一次亲密接触与对话。

  坐车驱驰在巴里坤湖湿地,两边是连绵的群山,积雪覆盖的草原上偶尔可以看到奔跑的黄羊、悠闲的骆驼,而远处的巴里坤湖只能看到地面泛起的一片深色的条带。

  更美的是高家湖湿地,冰雪覆盖的湿地里成片的芦苇在寒风中摇曳,马儿在吃草,好一幅水墨画卷!高家湖的核心是二渠水库,走在湖边小径,轻微的响动就会惊起一只苍鹰或者几只水鸟。空气干爽,风景美得沁人心扉。

  终于禁不住袭人的寒气,躲进一家农家乐,捧着暖和的香茶,听起了农家乐主人与野生动物相处的点点滴滴。旁边陪同的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办公室主任吐尔地拜·沙地克,也讲起了当地保护野生动物的故事。

  他们的故事中,最令我感到惊奇和赞叹的细节是,野生动物把庄稼啃了,把家畜吃了,农民也不会去捕杀它们;野生动物进了农民家里,跟家畜一同进食,农民也不会惊扰他们。

  渐渐天黑了,采访还没结束。最后的采访对象是一个牛羊育肥养殖户。据说,近年来,他保护救助了10余只野生动物。我们在街头的巷子里来回转了几圈,才到了他的家。

  橘黄的灯光下,看着他家火炉上冒出的缕缕白烟,回忆白天看到的一切,听着他救助野生动物的经历,我忽然觉得这似乎是中学时代读过的某篇小说里的意境,或者现在要创作一篇小说,大概这就是最好的故事和意境吧?

  吐尔地拜告诉我,他一个星期就能接到两三个发现或者请求救助野生动物的电话,而根据群众反映的情况,县域内野生动物数量已经翻番了。

  采访中,吐尔地拜喜欢说一句话:人与自然和谐了。是啊,这么优美的大自然,怎忍心去伤害它呢?

[责任编辑: 王昕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