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04日 08:45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今日观察】
村民在库车市齐满镇白杨村温室大棚采摘西红柿(2021年11月29日摄)。近年来,齐满镇不断调优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尼亚孜·热合曼摄
新疆农业博览园员工在植物工厂管护饲草(2021年8月15日摄)。近年来,昌吉回族自治州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汤永摄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刘毅
几场大雪让土地进入休眠期,但无法阻止全区农业生产转型升级的步伐。
2021年,全区克服新冠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进农业全面升级。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障有力,农业生产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天山南北田园丰盈、五谷丰登。
供给能力足 发展基础稳
2021年,全区农业生产保持稳中有进,核心就是稳定粮食生产面积。全区着力优化粮食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不断夯实粮食安全基础,牢牢将粮食安全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
经国家统计局核定,2021年,新疆粮食总产347.16亿斤,比上年增产30.48亿斤,增长9.62%,实现粮食总产、播种面积、单产“三增长”。
确保粮食安全始终是我区农业工作的头等大事。2021年是自治区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的第一年,全区严格按照国家“粮食生产只增不减”的工作要求,通过行政推动、政策扶持、服务指导和科技创新等系列举措,深入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区夏粮增产超亿斤,受到农业农村部通报表扬,秋粮增产潜力进一步释放,北疆多地玉米“吨粮田”占比60%以上。全区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粮食生产目标任务,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提升。
“2021年,我们种植的新冬22号冬小麦依托优异品质,实现了丰产又丰收。”奇台县西北湾镇柳树河子村粮农朱兵高兴地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既夯实了粮食生产基础,更富裕了农民的口袋。
作为我区重要的特色经济作物,2021年,棉花虽然受春季持续低温、夏季局部干旱影响,但每亩136.4公斤的单产仍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播种面积为3759.1万亩,比上年增加6.2万亩,增长0.2%。
2021年,我区农业农村部门以棉花高质量发展为重点,引导生产布局向优势棉区集中,优化棉花品种结构,提高棉花品质,推进棉花质量效益双提升。同时,全区还在南疆地区加快推广棉花机采种植模式,引导发展棉花适度规模种植,示范带动南疆棉花生产由小农分散经营向集约机械化经营转变。
如今,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群众受益已成为我区农业实现丰收的真实写照。在粮食、棉花等重要农产品实现稳产保供的同时,全区林果业提质增效工程深入实施,预计全区优质果品率达到80%以上,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猪、牛、羊和家禽存栏量同比实现增长,老百姓的“菜篮子”更加丰富,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沉稳有力。
科技支撑强 生产效益优
科技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强力引擎。在我区农业生产一线,科技带来的变化已十分普遍,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身力气百身汗的传统农业形象正悄然发生变化。
2021年,博乐市贝林哈日莫墩乡决肯村的棉田旁安装了一套完整的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该系统可以根据土壤情况,制定最科学的施肥方案,不仅具备传统滴灌节水节肥的功能,还可大幅提高施肥效率。
“过去棉花地浇水要靠人盯着,水不能多也不能少,十分耗费人力,现在通过手机就能操作,省时省力还精准。”决肯村党支部书记孙迎春说,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可以精确补充棉花生长中缺少的养料,在提高棉花品质的同时,每亩地降低农药化肥成本100元左右,棉花平均单产可提高50公斤,实现增收近200元。
2021年,全区各地各部门围绕自治区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积极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融合发展,普及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领域的应用,为新疆一产上水平,实现农业高质高效播下“智慧之种”。同时,全区积极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扎实开展农业种质资源普查,认定“四个百万亩”制种基地,全力以赴打好种业“翻身仗”。
新冬52号优质冬小麦、新春37号优质强筋春小麦分别刷新新疆冬小麦、春小麦最高单产纪录,早熟机采长绒棉新品种——“新78”培育获得新突破,机采采净率达97.11%……越来越多由我区科研团队自主研发的新品种在农业生产环节崭露头角,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带来强劲动力。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机械化是农业生产节本增效的必经之路,也是科技支撑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直接例证。
由新疆钵施然智能农机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自走式打包采棉机身披“中国红”涂装,出现在我区越来越多的棉田中,成为棉花机械化采收的“主力军”,这样的先进采棉机每天可采棉550亩,相当于1000人的工作量,大幅提高了采摘效率。
正是得益于无数像钵施然这样的农机装备企业长期不懈的努力研发,越来越多依赖进口的先进农机装备打破了技术壁垒,为全区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创造了条件。全区积极推进5个万亩机采棉标准化示范区建设、7个机械化技术推广示范区建设、12个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创建,全区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特别是棉花机采率(含兵团)已达80%,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产业带动活 增收基础牢
农业的高质高效要最终惠及普通农户,离不开产业化这条关键纽带。
“2021年我们引进了果糖加工生产线,再一次提升了深加工能力。”新疆优乐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玉茜说,果糖生产线可以将品相较差无法用于鲜食或食品加工的杏、苹果等原材料进行再加工,生产出的果糖既可用于企业蜜饯等产品的生产,也可直接销售,实现了原料充分利用和加工链条节本增效。
加工链的延长也让更多普通农户享受到产业红利,曾经因无法销售不得不丢弃的品相较差的水果通过先进生产工艺又有了新的价值。
如今,优乐果公司生产的精深加工农产品已有50余种,年收购杏5000余吨,在喀什地区领办6家集收购、初加工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3万余农户参与。
企业发展、农户增收与产业进步息息相关。2021年,全区聚焦特色优势产业,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为重点,突出抓好农产品加工业,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一批基础好、辐射带动作用大、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活跃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绿色、健康、优质的新疆特色农产品通过产业化加工,实现了提质增效。同时,全区持续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畅通资金链,推动实现从抓生产到抓链条、从抓产品到抓产业、从抓环节到抓体系转变。
目前,全区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升,带动越来越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全区“四级”(国家、自治区、地州市、县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总数达到1151家,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达2.96万个,带动70%的农户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域,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所在地平均水平20%以上,逐步形成了“龙头企业引领、新型经营主体参与、普通农户受益”的乡村产业发展“新雁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