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 | 为学生减负政策如何落地见效

2022年01月26日 10:26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聚焦自治区两会·寻声】

  1月18日,孩子们在学做比萨。寒假期间,乌鲁木齐市天山区青年路片区管委会新民路东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心宥佳途教育指导中心,开设假期学生托管服务站,让孩子们在这里度过一个快乐假期。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李瑞摄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赵西娅

  为学生减负政策出台,给教育部门、学校、老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今年自治区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积极回应民生关切,为如何实现减负提质建言献策。

  “减”出了时间 丰富了成长

  今年1月初,全疆中小学生迎来了“双减”实施方案落地后的首个期末考试。与往年不同,一二年级的“小神兽”取消了纸笔考试,孩子们畅游在各类闯关、打卡等游戏中,完成了一学期的检验。

  培训班少了,寒假里,足球场、公园、滑雪场、科技馆里多了孩子们欢快的身影。

  控制作业总量、加强作业设计指导、提供菜单式课后服务项目、严控学科类培训时间……去年8月,我区发布《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方案》,从校内校外双向发力,推进各项政策落实落地。目前,我区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已实现全覆盖。

  “孩子有了自己的专属导师,感觉学校生活更温暖了,回家也开心地说个不停。”提起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参加的课后托管服务,自治区人大代表、巴楚县童梦幼儿园园长艾米拉古丽·阿布都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孩子加入学校足球社团,一个学期下来身体结实了很多,还交到了不少朋友。”

  “教育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的发展,减负政策的方向与我们以人为本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因此十分必要。”住疆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委员邓红认为,“双减”政策出台能有效减轻学生的负担,让他们更健康地成长,有更多时间学习和感受让自己幸福和快乐的事物。作为学校和教师,要在常态化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中,培养孩子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

  在提质增效上做好“加法”

  “双减”是减总量、减过量,减轻孩子的负担,但不减教师和家长的责任,不减成长质量。

  “为学生减负,对于学校和教师来说则需要做好‘加法’,在教学提质增效方面下功夫,加大教师尤其是基层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力度。”自治区政协委员、伊吾县教育局教研室主任温宝存感受颇深。

  少了周期测试、减少作业量,怎么让孩子学好?上学期,伊吾县教育局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提升作业品质。并提出“课堂教学堂堂清”,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要求教师课前“备清”、课堂“教清”、学生“练清”。

  “对学生而言,掌握消化每堂课的知识点,要做的就是当堂训练。比如一二年级识字闯关以及其他学科的当堂练习时间至少在8分钟。”温宝存委员认为,“双减”实施后,教师在提高专业能力和素养上面临更大的挑战。如何增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锤炼育人本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应成为每个教师思考的关键问题。

  “双减”实施后,自治区政协委员、兵团第一中学教师马衍波感到各学科教师的关系更紧密了。“为学生减负不是单打独斗,从教学到管理,各学科组、年级组都要有具体的实施方案,学科教师之间要做好沟通和作业统筹。”马衍波委员建议,“减作业负担”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培优补差,分层进行课堂设计、作业设计和活动设计,寻找教育的最佳落脚点。此外,要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多元主体合力,通过“普惠托管”和“个性化课程”相结合模式,构建以学校组织为主、市场多方参与的服务体系。

  重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和教育生态。”邓红委员认为,重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是落实减负政策的关键。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坚决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邓红委员说,按照方案要求,应把学生的学业负担、身心健康、师生关系都纳入学校和区域教育质量评价范畴,完善对区域与学校的教育质量评价,引导增值进步、淡化绝对结果,引导改进、淡化区域和校际比较。

  自治区人大代表、伊犁林则徐纪念馆副馆长马利红建议,应尽快出台一系列与“双减”相匹配的有效教育评价体系。此外,还需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建立激励技术技能人才选拔使用机制。

  “以前闷头读书写作业,现在有了时间抬起头来看世界,让孩子有个健康体魄,还能有阳光的心理素质,这才是孩子未来成长成才的重要保障。”采访中,代表委员们表示,“双减”政策的落地是一个长期、持续、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政策的连续性和长期性,需要相关部门综合更多的意见和建议优化完善相关配套举措。只有家校、社会多方合力,达成减负共识,才能为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责任编辑: 姜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