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2月12日 09:36 来源:天山网
从新疆阿勒泰市到北京
两地相距3600公里
眼下,
一场跨越时空的聚首,
一次冰雪文化的传承,
一场中国新疆与冬奥的对话。
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正精彩进行,
致敬2022北京冬奥会!
2月10日,石榴云/新疆日报特派记者唐堪东走进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参观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馆之作“中华瑰宝——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工艺美术展”。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馆长韩子勇介绍,“中华瑰宝”展览与北京冬奥会比赛场馆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是北京冬奥会期间一项重要文化活动。
在展馆中央大厅入口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组冬奥主题镜面不锈钢装置景观《从阿勒泰到北京》,赫然占据大厅C位。
这组装置景观创意分别来自新疆和北京——阿勒泰市墩德布拉克洞穴彩绘岩画、北海公园传统冰上运动项目,巧妙将人类滑雪起源地与现代冰雪运动、冰雪文化连接起来,一起向2022北京冬奥会致敬!
韩子勇说:“我们在展馆门口位置设计了《从阿勒泰到北京》,这是我们的第一件展品,希望借此为北京冬奥会喝彩。”
2005年,在新疆阿勒泰市汗德尕特乡墩德布拉克洞穴内,发现了一幅保存完好的彩绘岩画,清晰记录了远古先民脚踏滑雪板、手持单杆,追逐猎物的场景,为人类滑雪历史增添了新的考证依据。2015年,通过对古代滑雪的长期研究,中国、挪威、瑞典、芬兰等18个国家30余位滑雪历史研究专家联名发表《阿勒泰宣言》,阿勒泰作为“人类滑雪起源地”这一观点再次得到广泛的国际公认。
在新疆阿勒泰市汗德尕特乡墩德布拉克洞穴内发现保存完好的彩绘岩画,记录了远古先民脚踏滑雪板、手持单杆,追逐猎物的场景。图片来源:新华社
景观装置左侧还陈列着来自阿勒泰的非遗展品——古老毛皮滑雪板,它是再现人类最早滑雪活动的活化石,用松木或杨木及马腿上的毛皮制作而成,曾是阿勒泰山区冬天人们主要交通工具。雪板的木板和马皮贴合要靠一根牛皮绳,绳子穿过马皮的边缘,交叉着将皮固定在木板上,要用力拉扯、捆绑,雪板才能结实。
展厅里陈列着来自新疆阿勒泰的非遗展品——古老马皮滑雪板。木拉提 供图
展馆现场介绍了新疆阿勒泰市汗德尕特乡墩德布拉克洞穴内发现的彩绘岩画内容。图片来源:长江日报客户端
早在1300多年前的《隋书·室韦传》中就有“地多积雪,惧陷坑阱,骑木而行……”的记载。这里的“木”就是类似滑雪板一样的器具,这也成为我国古代借助器具进行冰上运动的雏形。今天,作为我国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类非遗项目的冰蹴球运动,已经成为北京市西城区的区级代表性项目,与冰嬉、冰龙舟并称北京“什刹三冰”。因北海、什刹海、后海等城内水域的存在,北京很多地方传承并发展了传统冰上运动项目。
现如今,不少阿勒泰当地群众仍使用古老毛皮滑雪板滑雪,并参加古老毛皮滑雪比赛。崔导胜摄
记者注意到,《从阿勒泰到北京》景观装置上方,7位来自阿勒泰的远古先民们脚踏滑雪板、手持单杆,自左向右有序呈下凹状弧线排列。下方,是6位脚穿现代冰刀的冰雪运动爱好者矫健身姿。他们跨越千万年时空,一起向北京冬奥会致敬。
冬奥主题镜面不锈钢装置景观《从阿勒泰到北京》吸引参观者驻足观看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谢龙摄
韩子勇说,这个景观装置反映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冰雪历史文化。细细体味,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很多细节都巧妙融入了中国元素,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
( 本网综合,视频来自现代快报+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