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间物我两欢

2022年02月27日 09:17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2月24日,在位于伊宁县英塔木镇夏合勒克村的伊宁县天鹅泉湿地保护区,洁白的疣鼻天鹅在纵情起舞。去年入冬以来,伊宁县两个天鹅湿地保护区迎来500多只疣鼻天鹅及大量的野鸭、绿头鸭等野生鸟类栖息越冬。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巴莎·铁格斯摄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刘东莱

  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新疆,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大河奔流,于沙漠中串起绿洲,云杉绵延,自峻岭间遥对草原。

  这是2500多万各族群众的家园,在这天蓝地绿水清的广袤疆域上,他们欢愉,他们思索,他们奋斗,用每一天的日子,探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将绿色由自然铺展至人心,在绿水青山间描绘着物我两欢的美丽画卷。

  系统治理 拥万物入臂膀

  风倏然而起,清冽寒气来自艾比湖,一串脚印消失的不远处,是只跑向灌木丛的赤狐。以艾比湖为中心,3082.18平方公里的范围内,900余种野生动植物同它们的祖先一样,自由生长。

  艾比湖已宁静多年,昔日湖畔喧嚣的卤虫捕捞队伍早已不在,各类建筑也都已拆除。此刻这里唯一的人群,就是新疆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工作人员。“保护区内,人类活动程度已降到最低。”管理局局长姚书印说。

  受保护的并不只有艾比湖,2018年上半年,新疆全面建立了河湖长制,自治区3355条河流、121个湖泊,全部分级分段明确了河湖长、河湖段长。2022年初,新疆无人区外河湖管理范围已全部划定。

  “相比过去的河湖管理,河湖长制的一个重要变化在于具体到了每一段河,每一个湖。”自治区水利厅河湖管理处处长刘洪祥说,“如今,我们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清楚具体地掌握了全区河流湖泊的情况。”

  新疆不仅全面开展了河湖调查复核,完善了河湖名录、河湖长名录,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更编制了“一河一策”“一湖一策”方案,对河湖进行了全面“体检”,深入查找问题,提出整治措施。系统性的保护治理,让新疆每一处河流湖泊,都展现出积极变化。

  2018年,原自治区林业厅造林处更名为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生态保护修复处。“这标志着新疆人工造林主业和方向的改变。”生态保护修复处副处长裴玉亮说,“如今,各地不再片面追求造林面积的增长,更注重造林质量的提升和退化林分的修复。”

  造林,水是关键要素。基于对水资源总体利用情况和承载力等诸多因素的考量,新疆造林的重点从“量”转向“质”。有关方面修改了造林技术规程,实施低密度造林,大幅降低亩株数。新疆杨树的亩株数从200株降至44株,其他树种也是如此。

  大量减少用水用工的同时,林带管护成本也悄然降低。尉犁县墩阔坦乡位于通往著名景区罗布人村寨的必经之路上,低密度的林带正在茁壮成长。在那些不适宜人工造林的区域,“近自然造林”的概念得到广泛运用。塔河沿线持续的引洪灌溉,不断催生这片国内最大的胡杨林焕发生机。

  广袤的草原,牧民、牛羊搬迁离开,地下水位回升,草场欣欣向荣;无垠的荒漠,围栏守护边界,红柳梭梭日渐茂盛;连绵的天然林区,伐木工转为护林人,崇山峻岭间云杉钻天,豹潜熊行;草长莺飞的湿地,水源补给持续增强,天鹅蹁跹,水汽氤氲。新疆生态环境治理的系统性方式,正将这片土地上的万物尽揽入怀。

  生态文明 铺绿色至人心

  2月21日夜,昌吉市头屯河畔的冰雪大世界里,冰灯光华璀璨。一座标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字样的冰灯前,不时有人合影留念。熙熙攘攘的人群中,36岁的马木提·哈利领着5岁的女儿库娜走了60多米,来到一个垃圾箱前。小库娜举起手,将一个棒棒糖的包装袋放进垃圾箱里。

  “现在观念变了,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你看到包装袋扔在地上,心里就会不舒服,更不要说让娃娃干了。”马木提指着河边说,“这里曾经是水泥厂,头屯河以前脏成什么了,哪是现在这个样子。”

  党的十八大以来,同整个中国一样,新疆生态环境保护显著成果之一,正是生态文明观念的深入人心。

  法律和考核制度不断加强刚性约束力的同时,“美丽中国”观念深入人心,让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成为施政自觉。科学有效的生态治理经验一经验证,立刻会借助媒体、行业等各种力量迅速得到传播。

  在乌恰县黑孜苇乡康西维尔村,马塔依·卡德尔和全村152户牧民一起,已经习惯使用洁净的天然气。在博乐市达勒特镇,电采暖的使用让居民再也不担心煤烟的威胁。

  清洁能源不断应用于天山南北。沿着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行进,可以看到太阳能发电设施排列得整整齐齐。在北疆,从西到东的广阔区域内,巨大的风机林立于草原荒漠之间,将风力源源不断转化为电能。

  人们学会了尊重自然,最终的受益者,是万物,包括我们自己。

  水清天蓝 享丰裕于青山

  2月23日夜,位于乌鲁木齐南山的丝绸之路国际度假区滑雪场,闻名遐迩的艾文大道上,胡鹏在滑到第三阶梯后停了下来。“这里被雪友称为人生思考点,因为太陡,都会在这里做一些调整。我喜欢在这里看看风景再下去,你看多美。”胡鹏说。

  夜色中,乌鲁木齐灯光璀璨,身后,雪岭云杉沐浴星光,脚下,优质雪道任君驰骋。自然风景与人类文明的成果,在这里由一条熠熠生辉的雪道完美连接起来,浑然天成。

  胡鹏来自上海,挚爱滑雪。“这是国内顶级雪场,每年我都要来好多次。还有阿勒泰的夕阳雪道,我上周才打卡回来。”胡鹏笑着说,“很羡慕新疆的雪友啊,坐享这么好的资源。”

  晶莹的冰雪,成为新疆旅游资源的战略性组成部分。而旅游业,已成为新疆战略性支柱产业。正是凭借优良的生态环境,喀纳斯等景区游客络绎不绝。2021年,新疆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1.91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15.69亿元。今年将力争接待游客2.5亿人次。

  生态环境的改善催生出新的风景。在塔里木河下游,持续20多年的生态输水让这里从极度恶化的生态桎梏中解放出来,集胡杨、大河、沙漠、民俗于一身的罗布人村寨由此美誉远扬。在喀什,吐曼河治理与持续多年的造林绿化,让风沙程度大幅度降低,老城景区因此游人如织。

  党的十八大以来,对生态环境治理的倾情付出,正在为新疆各族人民群众带来不可估量的财富。天山南北2200万亩林果,为新疆农民提供着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的人均收入。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阿克苏柯柯牙工程。

  这项人可富、树可活、林可用的工程,通过“生态林、经济林、景观林”三林共建的科学模式,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既使昔日的风沙之源变成了星罗棋布的生态屏障,又使戈壁荒原变成了硕果累累的绿洲果园、各族群众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

  越来越多得到保护的自然资源,开始发挥日益明显的生态价值。天保工程实施二十余年,新疆森林生态服务价值逾千亿元;林权、水权改革不断推动着资源和财富的合理配置;绿色矿山建设持续促进矿业提高标准,向高质量发展路径转型升级。而新疆城市乡村生态环境的明显改善,在提升群众幸福感的同时,全方位促进着当地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

  “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统筹开展治沙治水和森林草原保护工作,让大美新疆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的殷殷嘱托。2022年的春天正在到来,新疆各族干部群众正以更加科学、全面的眼光对话自然,在绿水青山间物我两欢。

[责任编辑: 范国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