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了很多牵肠挂肚的问题”

2022年03月03日 08:56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向总书记报告】

  要从稳疆安疆的战略高度出发,紧紧围绕各族群众安居乐业,多搞一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项目,多办一些惠民生的实事,多解决一些各族群众牵肠挂肚的问题,让各族群众切身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习近平

  3月1日,库尔勒市哈拉玉宫乡中心学校足球队队员在操场上训练。该校广泛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类赛事,2017年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杨坤摄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苏璐萍

  将财政预算的70%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实施扩大就业惠民工程、教育提升惠民工程、全民健康工程、保障性安居工程……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疆代表团审议时对民生工作的殷殷嘱托,言犹在耳。5年来,新疆全面落实党中央各项惠民政策,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想方设法把群众牵肠挂肚的问题解决好。

  “村里幼儿园不比城里差”

  “以前,幼儿园基本都建在乡镇,现在,村里不仅普及了幼儿园,各方面条件一点也不比城里差。”说起5年来我区幼儿教育的变化,全国人大代表、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新疆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副院长张雁感慨。

  公办幼儿园少、民办幼儿园贵,“入园难”一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2017年,为实现在全疆范围内普及农村学前三年免费教育目标,自治区与各地州市签订责任书,启动农村幼儿园建设项目,以南疆四地州为重点,加快普及农村学前教育,按照国家“每个乡镇原则上至少办好一所公办中心园,大村独立建园或设分园,小村联合办园”的规划目标,实现农村幼儿园“应建尽建”,4—6岁学前儿童幼儿园“应入尽入”。

  “这两年,在巩固提升农村学前三年免费教育成果的基础上,我区不断加大城市普惠性资源供给,着力破解城市幼儿园入园难的问题。”张雁说,通过持续加强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将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办成公办园或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园;积极鼓励有条件的街道、国有企事业单位,特别是普通高等学校面向本单位、社会提供普惠性服务,适龄儿童就近入园的需求不断满足。

  “通过加强民办幼儿园规范化管理,幼儿园园长和教师的教育观念不断转变、能力水平不断提高,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不断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张雁说,以前农村幼儿园的孩子见了陌生人多是怯生生的,如今都能大胆主动交流,开朗自信。

  今年2月,教育部印发《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要求树立科学评价导向,推动构建科学保育教育体系,整体提升幼儿园办园水平和保育教育质量。“相信随着一系列政策落地落实,新疆的幼儿教育将更加普及普惠。”张雁说。

  “很多病在乡镇卫生院就能治”

  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全覆盖,城乡医疗服务差距不断缩小;通过县域医共体建设、“托管式”“组团式”帮扶,我区县域医疗水平尤其是边远地区,有了很大提高;随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深入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做实做细,健康生活理念不断深入人心……

  这些年,基层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和各族群众健康观念的转变,让全国政协委员、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原副巡视员地力夏提·亚克甫感受颇深。

  健康是幸福生活的重要指标,为让各族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的医疗服务,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我区各地通过新建、改扩建等方式,实现了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覆盖,村村有合格村医。在此基础上,我区进一步加快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实现全疆范围内基本医疗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基于远程医疗的远程心电诊断、远程影像诊断、远程病理诊断让基层医生诊疗更有底气了。

  “通过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三级医院‘托管式’帮扶、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县域医疗卫生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很多病在乡镇卫生院就能治,一些难度较大的手术在县级医院就能做。”地力夏提·亚克甫说,随着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不断完善,我区实现了农村户籍人员“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随着全民健康工程深入推进,我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也将更加公平可及。”地力夏提·亚克甫说。

  “一项项惠民政策落实落地”

  “以前,我们邀请村民参加村里的活动,他们都‘看情况’。现在,只要有活动,他们都会主动参加。”在吉木萨尔县北庭镇东二畦村工作5年来,村干部张园伟最直接的感受是,跟村民更贴心了。而这些,源于这几年村里不断地将惠民政策落实落细。

  东二畦村人多地少,收入有限。“有的村民嫌种地收入少,想把土地流转出去,找个离家近的地方打工赚钱。”张园伟说,村“两委”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对接县城周边的石油基地和工业园区,帮助村民实现了就近就业。同时,还积极争取资金,帮助村民创业,“村里一名返乡大学生,争取到信用社的创业贷款,承包了几百亩责任田,买了农业机械,带动20多名村民就业。”

  随着一项项政策的落实落地,一个个具体的困难得到切实解决,村民对村“两委”和村干部的认可度越来越高,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老有所养、幼有所育、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各族群众牵肠挂肚的问题得到逐步解决,大家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张园伟说。

[责任编辑: 王昕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