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3月07日 09:56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编者按: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近年来,各地因地制宜创新模式,开拓进取、携手共赢,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累累硕果。全国两会期间,本报联合南方日报、福建日报、四川日报、甘肃日报4家省级党报及新媒体,共同推出携手共创美好未来——“一带一路”建设联动报道,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呈现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相关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改革新突破、开放新格局。
制图/梁伟
制图/梁伟
制图/梁伟
制图/梁伟
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夜景。 赖宇宁 摄
新疆苏宁物流有限公司物流基地。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韩亮 摄
鸟瞰乌鲁木齐。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蔡增乐 摄
新疆:
融入“一带一路” 构筑开放格局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郑卓
2月23日,霍尔果斯海关监管三科副科长吕望晟和同事忙着检查返程中欧班列。吕望晟还记得,2017年刚工作时,霍尔果斯口岸日均进出境中欧班列只有四五列,如今达到18列。
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是东联西进的重要支点。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指出,新疆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要抓住这个历史机遇,把自身的区域性对外开放战略融入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向西开放的总体布局中去。
近年来,新疆牢牢抓住“一带一路”发展机遇,突出抓好“一港”“两区”“五大中心”和“口岸经济带”建设,着力打造我国内陆开放和沿边开放高地。
经贸往来是“一带一路”的基石。新疆大力发展沿边口岸外向型产业,建立双边边境口岸疫情联防联控机制,推行“公铁联运”、包机、“空中路桥”集装箱吊运等新模式,口岸通关效率大幅提升。
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是新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着力打造的标志性工程,通过产业、资本、智慧等一系列招商,国际陆港区迎来井喷式发展——从“东联西出”到“西联东出”,实现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连接贯通。
23家国家级产业园区、19个国家批准开放一类口岸、4个综合保税区、1个保税物流中心、9个保税仓库、2个出口监管仓库,让新疆有了多层次的开放平台体系。
依托这些开放“钥匙”,新疆外向型经济大门越开越大,国内外客商频繁往来于“门里门外”。
去年8月举办的2021线上亚欧商品贸易博览会上,阿克苏某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黄金枝的生意版图有了新突破。在组委会撮合下,他们和一家新加坡企业进行了视频签约,这是该企业成立以来的第一笔出口订单。
新疆不断扩大的“朋友圈”,让众多像黄金枝这样的企业家打开了视野。
新疆积极落实《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已与17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往来,2021年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额1369.3亿元,同比增长11.5%,占新疆外贸总值的87.3%。与此同时,新疆全力推进公路、铁路、航空、通信、管网“五位一体”互联互通,缩短着与世界的距离。
深入交流合作的不仅限于经济,新疆还稳妥推进与周边国家医疗卫生、文化旅游、科技教育等领域交流合作,27家医院与3个周边国家的24家大型医院搭建了跨境远程医疗服务平台。
输电、修路、架桥、供气……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企业走出国门,拓展自身发展空间的同时,也用实际行动造福沿线国家和人民。
根植于历史,激荡于现实。随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稳步推进,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新疆正以更宽广的视野和胸怀,融入世界,拥抱未来。
锦城海关关员对出口越南鲟鱼进行检疫。 胡小宁 摄
四川:
向南而行 打造开放合作新生长点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碧红
1月15日,搭载着冰箱等货物的中老铁路国际货运班列从成都国际铁路港始发,途经云南,历时5天左右到达老挝首都万象。这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后,四川开出的首列外贸新业态南向班列。预计该班列至少带动2022年全省出口贸易增长1亿元,进口贸易增长4000万元。
四川省商务厅外贸创新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与以往中老铁路(成渝—万象)国际班列不同,在“RCEP+中老铁路国际班列”叠加效应下,该班列不仅将进一步深化四川与东盟的贸易互动,有效降低商品贸易成本,带动新一轮的贸易升级,为四川发展市场采购贸易、海外仓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带来新的机遇,同时也将成为四川以往市场采购贸易商品从东部“航运出海”模式的有力补充。
在对接东南亚、拓展“南向”方面,成渝蓄势待发。2021年12月4日,搭载轻型商用货车和坚果、摩托车配件、化工品等产品的中老铁路(成渝—万象)国际铁路货运班列分别从成都国际铁路港和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始发,最快3天到达老挝首都万象。
这是中老铁路贯通后成渝发出的首列国际铁路直达货运班列,也是成渝两地为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和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精神,高水平共建陆海新通道,共同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新基地,助推成渝两地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具体体现。
过去,成渝两地出口老挝万象的产品,只能依靠公路经磨憨口岸至老挝万象交货,或通过港口转口,全程用时约10天,中老铁路的开通,大大缩短了全程运输时间。
“中老铁路作为成渝两地向南开放重要的跨境铁路直达通道,将联同西部陆海新通道与中欧班列衔接,构建起通江达海的国际铁路物流大通道。”成都国际铁路港相关负责人认为,通过成昆铁路与中老铁路连接,将进一步辐射东盟,为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四川为何紧紧瞄准东盟市场?“东盟已连续多年成为四川前三大贸易伙伴。”成都海关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四川货物进出口贸易额为9513.6亿元,同比增长17.6%。其中对东盟进出口1818.5亿元,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19.1%。
四川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四川一直将南向开放放在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位置,持续组织开展“万企出国门”等国际市场拓展活动,针对南向市场专项组织展会活动。其中,连续3年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在成都举行专题推介活动,促进经贸合作,共拓东盟等南向市场。
甘肃(兰州)国际陆港铁路集装箱场站作业区。 甘肃日报供图
兰渝铁路全线开通运营,中新南向通道铁海联运快速货物列车首发。 甘肃日报供图
甘肃:
抢抓最大机遇 促进互利共赢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蔡文正 曹立萍
甘肃省将“一带一路”建设视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甘肃转型发展的最大机遇,出台新时代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五个制高点”规划,制定配套实施方案,谋划具体实施路径,全力推进工作落实,努力在积极参与、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上发挥了甘肃功能、体现了甘肃作为、彰显了甘肃担当。
甘肃省坚持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取得突破。连霍高速、宝兰铁路、敦格铁路、银西铁路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通车;甘肃全省公路实际里程达到22.3万公里;陇南成县机场和张掖丹霞通用机场建成投运,中川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1500万人次,敦煌空运口岸成为全国第二个县级航空口岸……
同时,甘肃积极创新国际班列+海外仓、国际班列+内贸发展、国际班列+多式联运、国际班列+集拼集运模式,建设海外仓50个,开行中欧、中亚、南亚公铁联运、陆海新通道及“中吉乌”中亚新通道4向5条国际货运班列。截至目前,甘肃累计发运国际班列1932列、货重166.65万吨,货值28.99亿美元,其作为西部陆海联动枢纽的优势不断放大,集聚辐射带动能力显著提升。
开放平台带动效应持续放大。兰州、武威、天水“三大陆港”加快建设,兰州、敦煌航空口岸和兰州铁路口岸建成运营,甘肃具备了国际铁路和航空物流综合运输能力。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武威保税物流中心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建成运营,冰鲜水产品、水果、肉类、木材、汽车整车、种苗、粮食等10个指定口岸建成运营,兰州、天水获批建设全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依托综合保税区和铁路口岸,甘肃大力发展加工贸易;依托兰州航空口岸发展航空物流,打通“兰州—新德里”“兰州—加德满都”货运航点;依托兰州、天水两个国家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吸引各类企业发展跨境电商,2021年全省实现跨境电商交易额8.6亿元,同比增长1.24倍。
7年来,甘肃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2929.4亿元,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1182.6亿元,占外贸总值的40.4%。
目前,甘肃已完成甘肃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开通95198服务呼叫中心,进出口通关时间持续压缩,口岸整体收费下降10%以上。对外国投资者及外资企业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吸引优质外商投资项目落地。
广东:
拓展“一带一路”市场 打造立体化物流网络
南方日报记者 昌道励 陈晓
日前,广州花都港码头上31个装有陶瓷釉料、茶粕等货物的货柜首次采用“湾区一港通”模式,通过驳船载运驶往广州南沙港,在南沙港换装国际货运大船后离境运往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
近年来,通过打造立体化物流网络等举措,广东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不断深化,进出口贸易不断增长,取得显著成效。据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统计,2021年,广东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2.04万亿元,增长16.3%。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于今年1月1日正式生效实施,广东将因“近水楼台”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沿着RCEP而上,广东外贸企业拓展“一带一路”市场也获得更强新动能。
以湛江海关为例,协定生效首月,该关便为湛江水产企业分别出口到新西兰、马来西亚、新加坡等RCEP国家的货值179.2万元预制菜产品签发了优惠原产地证书。凭借证书,这批产品将在进口国享受零关税待遇。
不仅如此,1月26日,中国—乌拉圭海关“经认证的经营者”(AEO)互认安排正式实施,也为广东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注入新动能。
乌拉圭是积极支持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贸易伙伴。以广州海关为例,该关关区企业2021年对乌拉圭进出口总值达15亿元,同比增长62.87%。中乌AEO互认安排实施后,两国AEO企业货物将在通关中享受较低单证审核率、降低查验率、优先查验等互认便利措施,进一步降低港口、保险、物流等贸易成本,进出口供应链更加安全顺畅。
广州海葳特科技有限公司报关主管刘丽琴说,中乌AEO互认实施对公司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两国诸多AEO通关便利可为公司节省不少通关时间和物流成本,“将帮助我们积极应对疫情影响,更好地拓展国外市场。”
随着一声长笛鸣响,满载集装箱出口货物的中欧班列,从广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缓缓驶出,经由阿拉山口口岸出境,奔向万里之外的波兰马拉舍维奇。
于去年底正式投入使用的广州中心站,北接白云机场空港的综合保税区,南通南沙海港的自贸试验区,未来将实现通过铁路直达海港、空港,形成“空、铁、海”三位一体的物流体系,推动中欧、中亚、东南亚、南亚等贸易通道在粤港澳大湾区有效贯通。
100多公里之外,南沙港进港铁路也于去年底正式运营。首批南沙港进港铁路货物为江西某公司进口的木材,总重达855吨,自泰国、加蓬启运,通过国际货轮运抵广州南沙港,随后搭乘南沙港铁路列车发往国内。
“立体化的物流网络、多种运输方式、便利化的海关措施、良好的口岸营商环境,增添了我们不断拓展业务的底气。”广州市海诚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经理黄建龙说,以这票货物为例,以往需要通过海运转公路运输,或者海运转公路再转铁路,“现在南沙港进港铁路开通,至少减少了3天运输时间,仓储物流成本随之降低。”
南沙港进港铁路运营后,南沙港区将实现中欧、中亚班列与国际海运的对接,打造海铁跨境运输模式,广东“一带一路”战略支点的作用进一步凸显。
福州港江阴港区。 福建日报记者关建东 摄
厦门港。 福建日报记者施辰静 摄
福建泉州:
“海丝”引领 打开对外开放新空间
福建日报记者 何金 通讯员 陈鑫炜 黄瑜鹏
作为福建省民营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区域,近年来,侨乡泉州市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将经济优势、历史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新的发展机遇,积极拓展对外开放与合作新空间。
2021年,泉州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额1302.7亿元,同比增长33.2%,成为拉动泉州外贸稳增长的强劲动力。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自今年1月1日正式生效以来,泉州海关签出一份份RCEP原产地证书;1月18日,泉州开出终点站为莫斯科的首趟中欧班列,目前已开出第二趟,并呈现开行常态化趋势……今年以来,泉州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交流合作日趋升温。
泉州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中国重要的轻工业生产和出口基地,泉州目前已形成纺织服装、鞋业等九大千亿产业集群,其中鞋类、服装、玩具等七大劳动密集型产业占出口总额的六成,这些民生产品十分契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需求。
发力对外开放,泉州最大的优势就是“一带一路”。宋元时期,泉州成为东西方国际贸易网的桥头堡。而今,泉州仍重视对海上丝绸之路传统的传承,致力于打造新时代对外开放交流的高地。
目前,泉州港口年货物吞吐量已突破亿吨,其中,肖厝、斗尾、泉州湾、围头湾和深沪湾五大港区是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港口,开通了近百条航线。在配套建设方面,泉州加快推动泉州综合保税区、晋江陆地港、泉州购跨境电商平台等海上丝绸之路经贸平台建设,支持有条件、有实力的企业到海外设立工业园区,开展收购、兼并等活动。
此外,泉州发挥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和省级出口基地的作用,建设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用好外贸企业融资风险共担资金池、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出口信保等政策,健全外贸风险预警体系;支持企业设立境外营销网点,开展国际商标注册和国际品牌并购,培育本土跨国企业。
在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中,泉州的民营企业,扮演了先行者的角色。据统计,泉州下辖的南安市已有600多家石材企业积极开拓丝路沿线市场。
南安石材业的发展,是泉州民企拓展对外合作的一个生动案例。面对“一带一路”发展机遇,泉州积极推动国际产能合作,鼓励支持南安泛家居联盟整合厨卫、建材、石材、消防等行业,以“产业+联盟+公司”的模式推动民企“走出去”。
泉州与丝路沿线区域的合作实现了双赢。目前,泉州与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约占全市贸易总量的半壁江山;另一方面,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累计来泉州投资设立企业近20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