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空间走向“才貌双全”

2022年03月17日 09:12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新疆是个好地方·本期关注】  

  乌鲁木齐文化中心作为乌市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五大中心”之文化科教中心的地标性建筑,积极打造城市会客厅品牌形象,提高乌鲁木齐文化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摄于2021年6月8日)。 苏怡摄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李莉

  在距离天山天池景区售票处3公里多的地方,一家外形酷似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高科技沉浸式体验馆——飞览天下·新疆会客厅,飞行航站楼、5D体感剧场、海洋世界、4D奇幻剧场、新疆光影馆等多种拟真体验设备各展异彩,为大家带来沉浸式数字科技新体验。去年年底营业以来,这里总客流量已达两万多人次。

  新技术新业态的不断涌现,拓展着公共文化空间的概念。在新疆,越来越多的文化空间,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以文化人,让文化进入生活,让艺术点亮生活。截至目前,全疆共建图书馆107家、文化馆116家、美术馆57座、博物馆(纪念馆)92家。别具匠心的建筑造型,层次丰富的内部空间,多姿多彩的展览、演出、培训等文化活动,为各族群众提供着越来越丰富的精神文化大餐。

  内外兼修 向美而行

  宛如一朵盛开的雪莲,乌鲁木齐文化中心成为展现乌鲁木齐城市魅力的一座地标性建筑。

  乌鲁木齐文化中心包括大剧院、音乐厅、规划馆、博物馆、展览馆、电影城和中心文化塔,被称为“六馆一心”。其中最早向公众开放的乌鲁木齐市博物馆新馆,自2021年12月以来,每日参观预约人数都是满额。

  “‘六馆一心’非常有设计感,每一层楼、每一扇门都有标识,导览系统非常清晰,触屏、投影等高科技也融入展览中,让我们可以更清晰地了解新疆的历史文化、乌鲁木齐的城市发展,让我们更加期待这座城市的未来。”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中亚北路片区管委会科技园社区居民王艳玲参观后说。

  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高楼大厦和车水马龙,更要看有多少高颜值、高品位的公共文化空间。近年来,我区各地纷纷布局规划文化空间建设,正向从少到多、从好用到好用又好看的多元化、精细化方向发展。

  新疆文化馆内,数字文化体验区、文化体验室、朗读亭、弦歌亭等区域、设施,深受各族群众喜爱。

  新疆美术馆自2021年5月21日开馆至今,“耕耘·奉献——新疆美术馆馆藏作品展”等10个展览累计接待观众65万余人次,接待预约团体440余个,新媒体平台发布新疆美术馆观展信息2200条,浏览量超过1370万人次。

  一间书房,远离喧扰;一家民宿,山中筑梦。新疆图书馆充分发挥图书资源优势,相继在乌鲁木齐县水西沟镇和板房沟镇的“乐野民宿”、沙湾市博尔通古乡下西湾村民宿“浑食小居”等地建立分馆。“图书馆+民宿”进一步优化了公共图书资源配置,延伸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触角。

  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相关处室负责人表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多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持续深入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扩大服务范围,提供多方位的公共文化服务和丰富多元的公共文化产品。此外,公共文化空间建设,要讲究性价比,并非花钱越多越好。要有新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构思,善于发掘文化空间现有的优势和潜力,以较少的投入带来全新的效果。

  科技赋能 文化润心

  百年喀什馆,当观众来到透明圆柱形玻璃展柜前,展柜里毛主席给帕哈太克里乡农民的亲笔回信(复制件)会缓缓升起,渐渐浮现在眼前。2021年4月开馆以来,该馆通过浮雕、蜡像、场景复原、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喀什发展变迁的历史进程。

  “文化+科技”让文化空间焕发出无限创意和活力。在和田地区博物馆历史展厅的核心位置,有一个“万年穿越”沉浸式体验区,20多台投影仪为观众营造了一个全景浸入式体验时空:居住空间不断变化,历史事件依次呈现,和田地区的历史被浓缩在8分多钟的时间里。哈密博物馆采用4D沉浸式互动体验等数字技术和虚拟技术,让观众能够近距离与展品接触。

  公共文化空间在实现质的飞跃过程中,科技起着重要作用。

  在飞览天下·新疆会客厅,裸眼3D、AR等科技手段的运用,创造出不同于传统单向度的展示方式,提供沉浸、互动、无界等新的体验感受。飞览天下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强说,飞行影院配置突破传统院线场地、环境的限制,以球形巨幕及15.1声道音响,加上急速拉升、失重、俯冲等各种模拟真实的飞行体验以及喷水雾、吹风、香雾等特效,将真实的、细腻的、独特的、高品质的感官体验带给观众。

  在新疆图书馆润书房里的智能书架上,读者可随意取放书籍,工作人员不需要将图书归位,智能芯片会准确记录书籍的位置并显示在书架侧面的触摸屏上。

  智慧魔法墙、地面互动、跑酷学英语、互动舞蹈、互动拍照、虚拟演播厅、成语争锋……新疆文化馆内的数字文化体验区里,各种类型的AR互动体验项目最受小朋友们喜爱。

  新疆美术馆开启的“楼体秀”展示,综合运用灯光、3D、影像、图片等,交替展示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绚丽的灯光秀成为夜间乌鲁木齐市友好路上一道亮丽风景。

  乌鲁木齐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冯霞说:“我们依托区、市两级公共文博场馆,将社区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城市更新计划,打造一批小而美的公共阅读、艺术欣赏空间,构建城市‘10分钟文化圈’,增加公共文化服务总量供给,多层面满足全市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文化惠民 有“里”有“面”

  随着对文化生活的重视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文化空间建设也在我区兴起。

  2021年底,自治区文旅厅印发了《关于扎实开展2022年全区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内容建设的通知》,从打造公共文化品牌,创新服务方式,强化组织保障等方面着手,不断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下沉,扩大文化惠民覆盖面。

  自治区文旅厅相关处室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期间,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首要任务是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建设,实现更高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务城乡均等化、普惠化;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由全覆盖向高效能转变,提供更多的特色化、个性化、多样化公共文化服务;要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将乡村文化建设融入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融入乡村治理体系。

  2017年,原文化部等五部委启动了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以此推进县域公共文化资源共建共享和服务效能提升。截至2021年10月,我区已建成文化馆分馆和图书馆分馆共1764个。

  自治区文旅厅相关处室负责人介绍,2021年,全疆建成202个“文化大院”示范点,效果明显,深受群众欢迎。今年将继续实施,再推进建成200个,形成“自治区投资示范、地州县市参照扩大”的五级联动、齐抓共管局面,打造“5+1”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新疆模式。努力打造更加优质的文化空间,助力文化润疆工程落实落细,回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我区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设,不仅要有“面子”,更要有“里子”,充分拓展其内在功能,涵养村民精神生活。“由于经济制约、城乡差距,目前我区仍然存在区域间文化资源配置不平衡,基础设施还需完善,公共文化阵地利用率需要提高等短板。”自治区文旅厅相关处室负责人说,近年来,我区不断创新公共文化供给服务模式,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常态化开展文化活动及服务,各级公共文化机构年均组织文化服务活动9万余场,惠及2000余万人次。

  如星辰般遍布天山南北的文化空间,将提供更多优质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给予人们更丰富多元的文化体验,用美好文艺滋养各族群众的身心。

[责任编辑: 罗晓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