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3月21日 08:48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巨变】
拉齐尼·巴依卡从小深受父亲的影响。电影剧照(剧组提供)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银璐 张海峰 任江
3月18日,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组织策划、天山电影制片厂创作拍摄的电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全国公映。这部生动还原“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一家三代守边护国70余年传奇故事的电影,收获了观众的热烈掌声和滚烫泪水。
这个春天,一部部讲好新疆故事、展示文化底蕴、现代气息浓郁的文艺精品不断涌现;博物馆、图书馆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文化艺术为乡村大地增添缤纷色彩;全疆各地一批考古发现公布,增强了历史信度,活化了历史场景;更加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生活,春雨润物般丰富新疆各族人民的精神生活,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了思想文化基础。
打造文艺精品 讲好新疆故事
3月17日,新疆艺术剧院歌舞团排练厅里,数十位演员正在细抠每一个动作、表情。大型原创舞剧《张骞》去年10月首演以来,根据专家建议和观众反馈,演职人员持续打磨完善表演技巧、造型、舞美等,精益求精,力求让1个月后的公演获得成功。“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是文艺作品的使命。创排中,我们始终突出表现张骞出使之路上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呈现好家国情怀、团结精神。”新疆艺术剧院歌舞团党委书记黄适远说。
随着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天山南北各族群众对文化产品的质量、品位、风格等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区各文艺院团不断提升文艺工作者的专业能力,鼓励创演人员多创新、出精品,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2月28日,新疆艺术剧院特别开设艺术大讲堂声乐大师分享课,邀请世界著名抒情花腔女高音歌唱家迪里拜尔等3位大师,指导歌唱演员提升水平。“这是演员发现提升空间、找到改进方向的平台,能很好地帮助大家提升技能水平和创演综合实力。”新疆艺术剧院党委书记蔡晓荣说。
新疆艺术剧院管弦乐团(新疆爱乐乐团)和民族乐团的排练厅里,四大名著影视金曲主题交响音乐会和民族器乐剧《我在新疆等你》正在排练中。“我们要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用思想深刻、清新质朴、刚健有力的优秀音乐作品,滋养观众的审美。”新疆艺术剧院管弦乐团团长王晓亮说。
在第五届华语戏剧盛典上获得“建党百年主题创作十佳作品”的话剧《林基路》,目前正在持续演出中。新疆艺术剧院话剧团副团长铁婷婷说:“去年底以来,我们深入基层扎实完成采风工作,获得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我们将用丰富的文艺形式,为时代和人民放歌。”今年2月,话剧团完成了乡村振兴题材剧本《幸福来敲门》的初稿,将以喜剧形式展现“访惠聚”驻村工作队与村民携手建设美丽乡村、追求美好生活的故事。
拓展文化空间 强化服务功能
文艺创作百花齐放的同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步步登高。今年以来,全疆107家图书馆、116家文化馆、57座美术馆充分发挥功能作用,举办一系列满足各族群众文化需求的活动,与国内各城市实现资源共享。
新疆图书馆联合中国国家图书馆推出常设主题展“甲骨文记忆”,展陈甲骨文字、青铜器皿、珍贵古籍。还借助与山东省图书馆联合建立的昆仑尼山书院,开展近百场与传统节日、节气、民俗相关的文化讲座、互动体验、研学活动。
市民在新疆美术馆参观《伏尔加河之声——苏俄美术作品展》。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汤永 摄
新疆美术馆在春节期间用黄胄《庆丰收》系列、《伏尔加河之声》、《致敬捐赠者》等高等级美术作品展,为观众提供了认识和欣赏世界级文艺作品的平台。自去年5月21日开馆以来,新疆美术馆累计接待观众65万余人次。
“新疆是个好地方——第九届天山南北贺新春非物质文化遗产年俗展”用遍布全疆的200多场活动,向各族群众展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传承价值,人们亲身体验了它的观赏性、实用性、艺术性。
去年12月至今,新疆文联新疆青年书法家协会、新疆青年摄影家协会、新疆美术家协会青年艺委会相继成立,接过薪火的青年一代跟随“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文艺小分队等文化下基层活动,赴全疆各地服务基层,以新视角新思路充盈着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让历史说话 让文物发声
2月26日,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揭晓,新疆尉犁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入围终评项目名单。
今年1月中旬,我区集中公布一批考古成果:围绕“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实施主动性考古发掘15项,同时完成配合基本建设考古项目18项,多学科研究获得重要成果。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认为,这些考古发现实证了历代中央政权对新疆地区的有效管辖,生动阐释了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出了学术贡献。
如何让考古成果成为各族群众的精神滋养?新疆的文物工作者通过一系列有形、有感、有效的工作,让历史说话,让文物发声,“润物细无声”,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各族群众心灵深处。
在吐鲁番博物馆社教活动室,吐鲁番市高昌区第五中学的学生在体验印刷术。丁瑞琪 摄。
不久前,吐鲁番博物馆举行“来自春天的邀请——博物馆奇妙夜”首推活动,吸引人们沉浸在博物馆的文物世界,倾听历史的声音。
新疆博物馆推出面向中小学生的“课后延时服务”,让孩子们在和文物的亲密接触中,了解新疆历史,感知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数字技术的推广让全疆的博物馆格外热闹:古老文物“活”起来、萌态可掬,观众“走进”考古现场、穿越古今,和国宝“对话”、体验文物修复……以往高冷的博物馆变身“网红打卡地”,深受青少年观众追捧。“‘90后’‘00后’青少年,在观众中占比超过60%。”新疆博物馆社教部副主任张蕾说。
天山南北的大遗址是历史的见证,也是中华文明标识体系的组成部分。在去年底国家文物局公布的《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中,新疆有9处大遗址入选。北庭故城遗址已建成全疆首座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利用国内最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展示设备,让古老文物青春焕发。
新春伊始,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新疆段)项目启动。作为若羌县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核心景点,米兰古城遗址修复完工,并对外开放。
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资源开发处处长张春明说,随着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新疆段)项目建设的逐步推进,遍布南北疆的长城资源将以旅游景点景区的形态和各族群众“亲密”接触。
文化润疆重在润。各地正以“有形、有感、有效”为要求,把各项工作往实里抓、往细里做,丰富和充实各族群众精神世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思想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