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故事汇 | 37年前的那顿抓饭

2022年03月22日 18:56   来源:天山网

 “上世纪90年代8公斤大米要25元到30元,我1个月工资才45元。”

  “那时候大米不多,乡镇没有就去县城买。”

  “每次买米都要咬咬牙。”

  37年前有关大米的往事,努尔麦麦提总能时常想起。

  努尔麦麦提,莎车县阿拉买提镇墩吾斯塘村的一名乡村教师,

父母早逝,照顾弟弟妹妹的重担压在了他和妻子的肩上。

每一次弟弟妹妹嚷着要吃抓饭,努尔麦麦提就满世界的找大米,可是,37年前,大米在村里是稀罕物。

  “维吾尔族爱吃抓饭,但抓饭过去只有过节或者重要场合才能吃到。有些条件差一点的村民,一年也吃不了几次抓饭。”

每次回忆,努尔麦麦提感觉这些事情就发生在昨天,让他百感交集。

  和努尔麦麦提有着同感的是居住在莎车县依盖尔其镇阔纳先拜巴扎村的李勇。

  37年前,

李勇的父亲李英怀来到莎车县,在阔纳先拜巴扎村安了家。

与他家一起在这里扎下根的,还有几亩水稻,稻香的味道从那年开始。

  “村子周边有一些地方也种植一些水稻,他们来我们村做客,常常拿大米当礼物,我们就回赠鸡和羊。”

努尔麦麦提说,“当时觉得特别好,能吃上抓饭了。”

  实际上,当时的地产大米做的抓饭并不好吃。

如今拥有256亩稻田的李勇回忆说:“那时候水稻亩产不高,就200公斤左右,不抗病还容易倒伏。最关键是稻子瘦,脱下来的大米不吃水,特别容易做成夹生饭。”

  但即便夹生的抓饭,也给努尔麦麦提和其他村民带来了幸福的味道,这幸福愈发绵长。

  如今,水稻成为阔纳先拜巴扎村的支柱产业之一。

  这几日,农业技术员艾尼瓦尔·买买提正带着村民翻地,“种子、肥料都准备好了,就等着4月15日播种。”他说。

这个小村庄一步一步探索着符合自身实际的振兴路径。

  2021年,莎车全县种植水稻1万亩,产量6350吨。新疆农业科学院数据显示:

目前,全疆(含兵团)水稻常年种植面积在100万亩左右,

自育品种占全疆水稻主栽品种的90%以上,全疆平均单产650公斤,比全国平均单产多出180公斤,基本满足了全区食用大米45%的需求。

  “现在吃抓饭太简单了,随手就能买到大米,也很便宜。”努尔麦麦提脸上写满了幸福。

  平整的公路串起整个中国,自然也没落下墩吾斯塘村。孩子们从门前的路走向远方,各种物资从全国各地汇聚到家门口,这其中也包括大米。

  李勇最近也很忙,一大早就忙碌起来,为即将开始的水稻种植做准备。

  (根据《新疆日报》3月21日2版《叶尔羌河畔的稻香故事》改编)

改编/制作:丁文

配音:李娜

[责任编辑: 罗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