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精准之策 赢攻坚之战

2022年03月30日 09:16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巨变】

  3月22日,库车市乌恰镇卫生院的家庭医生在黄河路社区为居民进行体检。目前,该市共有家庭医生服务团队255个,覆盖全市217个村(社区)。 尼亚孜·热合曼摄

  3月16日,“和田食堂”乌鲁木齐111店的员工在进行礼仪培训。“和田食堂”是和田地区倾力打造的餐饮品牌之一,已直接带动和田地区2000多人就业。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韩亮摄

  3月2日,员工在操作设备打包锌锭产品。位于乌恰(常州)工业园区的新疆紫金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锌冶炼项目,年产值超20亿元,带动当地800余人就业。 翟汝增摄

巴楚县阿纳库勒乡果勒买里村全景(2020年5 月11日无人机拍摄)。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谢龙摄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刘翔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

  2014年,新疆的贫困发生率为19.4%,其中南疆四地州贫困发生率为32.4%,脱贫任务异常艰巨。

  贫有百样、困有千种,千头万绪,如何发力?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

  风起“十八洞”,“精准”二字就成为脱贫攻坚的方法论,新疆一以贯之。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家里有多少劳动力;牲畜养殖情况如何;可用耕地面积有多少……2014年,一项史无前例的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在全区全面展开,贫困数据第一次精准实现到村到户到人。2017年,自治区组织近22万名干部进村入户,通过明确识别标准(“两不愁三保障”),规范识别程序(贫困户识别“一申请、两公示、两评议、一比对、一公告”程序),开展精准复核,实施动态管理,全面摸清贫困底数。

  经过反复调查列出贫困户情况,围绕“扶持谁”“扶什么”“谁来扶”“怎么扶”等问题,“七个一批”的扶贫路径在千家万户落实成千百种不同的方案。

  聚焦薄弱环节,补齐短板弱项——2020年6月,伽师县城乡饮水安全工程引来上百公里外的慕士塔格峰冰川雪水作为稳定优质水源,搭建近2000公里工程管线,将干净安全的自来水送达千家万户。告别苦水,喝上甜水,新疆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叶城县阿克塔什镇现在生活着1.4万多名各族群众,主要来自叶城县的棋盘乡、柯克亚乡、乌夏巴什镇等山区乡镇。

  “吃水靠挑,生活靠天,交通不便,大家非必要很少走出大山。”回忆山里的生活,居民阿米娜·吾吉连连摇头,“多亏了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让我们搬出‘穷窝’,住进楼房,走进工厂,开始新生活。”

  缺乏富民产业,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产业——从无到有,再到逐步壮大。短短两三年间,和田地区已形成种兔繁育、养殖、屠宰、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目前全国兔子年出栏量达3亿只左右,和田地区占近10%的份额。

  产业发展缺资金,小额信贷助脱贫——“当年被识别为贫困户后,我通过扶贫小额信贷拿到了贷款,且由政府贴息,自己不需要付一分钱利息。”英吉沙县芒辛镇阿克库西村村民奥卜力卡斯木·塔比尔说,“这笔钱我用来扩大棚圈规模,年底多收入1万元,摘了贫困的帽子。”

  ……

  致贫原因有多复杂,帮扶方式就有多精准。来自国家、自治区、市、县的扶贫资金和扶贫资源以最高效方式注入一个个贫困的村庄和家庭,针对“穷根”开药方。

  一批批精准扶贫项目在新疆大地铺展开来,一个个脱贫故事在天山南北精彩上演……2020年底,新疆成功攻克了深度贫困堡垒,打赢了脱贫攻坚战,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

  为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去年以来,新疆健全防返贫机制,制定完善发展产业、稳岗就业、综合保障兜底等措施,确保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

  2021年,新疆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798元,同比增长12.08%,脱贫人口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343元,同比增长19.55%,高于全区平均水平。

[责任编辑: 王昕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