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6月15日 16:16 来源:天山网原创
工作组组长宋秀红和孩子们在一起。
孩子们穿上漂亮的舞蹈服。
天山网讯 4月5日,喀玛勒克村偌大的会议室座无虚席,工作组组长宋秀红正在向村民大会通报工作组的工作。刚一散会,许多村民走到主席台,拉着宋秀红的手连声说:“谢谢工作组,谢谢党和政府。”
究竟发生了什么让村民心怀感激?又是什么人让他们津津乐道?原来,大家都在谈论宋秀红住村后的“三重”身份。
村民眼中的“亚克西组长”
“现在村里的残疾人也有人管了,孩子上学也有人操心了。”村民温广说。
一提起“宋组长”,村民们就凑上来七嘴八舌地说个没完,看得出,尽管住村时间还不长,但村民们对这位宋组长有着特殊的感情,要不怎么一遍遍地叫她“亚克西组长”。
喀玛勒克村位于喀什地区巴楚县阿克萨克马热勒乡,人多地少,由于交通不便,土地贫瘠,村民收入一直不高。住村之初,宋秀红就坚信“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下大力气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努力提升基层治理能力。面对村干部汉语水平普遍不高的情况,宋秀红又指导工作组创办了面向村干部、后备干部、民兵和“80、90、00后”群体的双语培训班,并主动承担起教村党支部书记学汉语的任务,与他们结成对子,工作上无缝衔接,语言上互学共进。目前,汉语“零基础”的村党支部书记阿卜都瓦依提·艾散已基本能用汉语汇报工作,宋秀红也能用维语与村民拉家常了。
工作组在调查中发现全村缺少致富带头人,存在种养殖单一、发展不均衡的情况,要想脱贫致富并不容易。可是,宋秀红认为只要想干,就没有办不到的事。她积极协调,争取了12万元肉鸽养殖扶持资金、10吨化肥,缓解了部分困难群众春耕燃眉之急。
现在,宋秀红推开任何一户村民家里的大门,村民都会竖着拇指叫她一声“亚克西组长”。
学生们喜欢的“艾代(阿姨)”
“宋秀红艾代来了,快去看看啊!”、“我给艾代戴个小花帽吧”……离工作组住地不远有所小学,全校120多名学生都亲切地称她“宋秀红艾代(阿姨)”。
今年3月,工作组走访时发现,这所小学基础设施滞后,教学设备简陋,校园里只有一幢两层教学楼,连窗帘都没有。宋秀红积极想办法,协调解决了40个垃圾筒、32套舞蹈服,发动工作组成员筹集了120本维汉双语词典、56幅窗帘、一批图书。目前,已到位物品合计金额达到2.3万元。
为了让孩子们和城里的孩子一样过个欢乐的“六一”儿童节,宋秀红还协调国家统计局妇委会捐赠了含一套音响、一对篮球架、一批电视电脑在内的“六一”大礼包,赶在儿童节时候给孩子们一个惊喜。
与此同时,再过3、4个月,宋秀红邀请的师范院校毕业生就能到学校来支教了。
“心灵的田野如果不被真理占领,就会杂草丛生”,这句维吾尔族谚语常常被宋秀红挂在嘴边。针对小学缺乏汉语师资、学生汉语水平普遍较差的现状,宋秀红与工作组利用晚上开办“双语”夜校,一周三次,每次两个小时。利用每位组员的特长和优势,分专题授课。目前,“双语”夜校现在已吸引该村以及邻近的村庄等固定学生60多名,还有不少学生家长也前来旁听。
宋秀红要求工作组成员不仅教学生学习汉语,而要把夜校作为民族团结的平台来打造,作为传播现代文化的载体来培育,努力在孩子们纯真的心灵里播撒下民族团结的种子、播撒下感恩的阳光、播撒下真善美。
组员眼中的“正能量组长”
36岁的阿依古丽·阿布都热依木是村里的残疾人,8个月大的时候,因发烧患脑膜炎导致下肢重度残疾,父亲去世后,一直靠年迈的母亲照料。一有时间,宋秀红就用轮椅推着她散步、跟她谈心,用自己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影响她,如今的阿依古丽性格慢慢变得活泼起来。
宋秀红的正能量也常常影响着周围的人。也正是这一点,让她成为组员眼中的“正能量组长”。
“苦不苦,想想第一批;累不累,想想第二批;行不行,看看我们第三批!”这是宋秀红鼓励工作组成员的励志语。住村伊始,宋秀红从协助村党支部严格规范、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开始,每周雷打不动坚持一次“三位一体”例会制度,并做到事先沟通、确定议题,议而必决、决而必果。督促帮助村两委及时进行“三务”公开。
在她的影响下,组员们争当“民族团结之星”、“服务村民之星”、“勤奋工作之星”蔚然成风。组员们都说:“我们的组长,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浑身上下满满的正能量。”(自治区统计局住喀什地区巴楚县阿克萨克马热勒乡喀玛勒克村工作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