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惠聚之星】他们为小村带来欢乐

——记自治区政府办公厅住疏勒县英阿瓦提乡比纳木村工作组

2016年08月16日 12:58   来源:天山网原创

村里的篮球比赛。

  天山网讯 在喀什地区疏勒县英阿瓦提乡,有一个叫比纳木的村子。这个平静的南疆小村落,因为自治区政府办公厅“访惠聚”工作组成员的到来而充满了欢乐。

  物质脱贫 村民脸上的笑容多了

  村里有一个服装厂,厂房小发展慢。工作组到村后,把服装厂作为村里促进贫困妇女脱贫的切入点之一。他们跑项目、协调资金,通过“短平快”项目,服装厂二期扩建有了眉目,如扩建成功可带动村里100名妇女就业。

  工作组到村后,通过建档立卡,建立了128户521名贫困人口名册。在此基础上,他们又确定了因户制宜、分类施策的方案。

  除了扩建厂房,方案中还包括很多“细活儿”:通过创办艾德莱斯服装刺绣、地毯编织项目实现30名妇女脱贫;通过村办农民养殖合作社参股分红形式,实现85户贫困户脱贫;通过创办铁艺、驴养殖等项目,实现50名贫困青壮年脱贫……

  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也是村民脱贫的一条路子。目前,村里130多亩的中草药试种已完成,改变了传统农业种植结构,该项目有望使70户结对贫困户每亩增收4000元(含每亩政府补助资金500元),带动全村50%以上的贫困户脱贫。

  思想“脱贫” 村民的业余生活丰富了

  工作组成员一方面是村民致富的好帮手,另一方面也当起了村民思想上“脱贫”的宣传员。工作组成员要么上门宣传,要么跟农民们在田间地头一起干活,边劳动边聊天,聊新疆的历史发展,聊党的民族政策和党的宗教政策、惠民政策等,亲切的话语如涓涓细流,滋润着百姓的心田。

  鲜明、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必不可少,一些节日成了工作组成员最忙碌的时候。在妇女节、劳动节、诺鲁孜节、劳动节、青年节等节日期间,工作组成员策划、组织文艺演出、体育比赛、模特比赛等活动,传递正能量。

  长期坚持下来,村民们每周一升国旗、唱国歌已成了习惯。村里的党员、团员、村干部也积极传播现代文化、参与文体活动、宣传科普知识,主动解决家庭矛盾。

  积极作为 留下“永不走的工作队”

  比纳木村的变化,还跟下面这些数字息息相关。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比纳木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斐然,300亩高效节水滴灌项目全面实施,小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及变电器供电改造项目完工投运,全村2000余亩耕地得到有效灌溉。

  5公里沥青道路建设项目已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即将开工建设。该工程的实施将结束村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历史。

  投入20万元的24盏太阳能路灯投入使用,基本覆盖村里1.5公里的乡村主干道。

  工作组拿出生活工作经费,为村委会修建水冲式厕所,新修厕所还可以洗澡,结束了村民在本村无法洗澡的历史。

  帮助农民合作社争取资金100多万元,帮助英阿瓦提乡卫生院争取改扩建资金160万元,帮助英阿瓦提乡中心小学争取“双语”培训和能力提升经费60万元,为阿拉力乡卫生院争取改扩建资金170万元……

  工作组除了自己积极作为,为群众办好事、实事,还特别注重帮助村干部提高为民服务能力。住村以来,工作组坚持好人让基层干部当、好事让基层干部做,树立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帮助村“两委”班子理思路、教方法、压担子,提升其强基固本能力和致富带动能力,让基层党组织成为群众致富的领路人,维护社会稳定的主心骨。

  培养一批优秀村级后备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通过换届选举有效解决村两委班子致富带富能力不强和党员队伍老龄化严重的问题,努力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充分发挥团支部、妇委会的作用,配强配齐妇女小队长、团小组长,把基层组织触角向最基层延伸,是工作组全体成员的心声。

  一张张笑脸、一声声问候、一次次握手,工作组与村民建立了亲人般的感情,赢得了村民的信任。村里谁家有急事难事,第一个想起的就是村委会、工作组。大家唱一首歌、跳一支舞、吃一锅饭,乐在一起、交融在一起,如今的比纳木村充满欢乐。(自治区政府办公厅住疏勒县英阿瓦提乡比纳木村工作组供稿)

[责任编辑:崔导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