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8月01日 16:03 来源:天山网原创
天山网讯(记者张新军摄影报道)7月31日,在第五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上,45名新疆青年杂技人用高超的技艺奉献了一场精彩的杂技盛宴——《阳光·梦》。
文化援疆圆“梦”
这场精彩的杂技盛宴,其实是文化援疆结下的硕果。
2010年6月,来自新疆艺术剧院杂技团的45名杂技学员来到了上海市马戏学校,他们是自治区文化厅委托该校系统培养的一批杂技人才,组成了该校第一个新疆班。
这批学员中,最小的仅14岁,最大的20岁。在7年的成长中,他们与上海教师之间发生了无数感人至深的故事。如今,他们用成果诠释青春与梦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恩党、回馈家乡。
《阳光·梦》就是把这些成长故事用一个个惊心动魄的节目串起来,组成了一部生动的新疆新生代杂技演员成长记。
上海市马戏学校校长俞亦纲表示,《阳光·梦》本来是两个单位合作的事情,但上海市政府、上海市教育局、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知悉后,都把这个事情作为援疆项目对待,在政策、资金上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上海教育部门围绕《阳光·梦》拨付专项资金300万元左右,助力圆“梦”。
千锤百炼筑“梦”
19岁的沙达木·苏莱曼家在乌鲁木齐,当年经过重重选拔以后,他作为45名学员之一,来到了上海。
在上海的7年生活有喜有悲,沙达木·苏莱曼受过伤、流过血、流过泪,但始终都没有放弃过。因为在这里,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有像父母一样关心爱护自己的老师。
2010年9月23日,沙达木·苏莱曼正式开始杂技学习,但每天的训练让他感觉枯燥而辛苦。“我曾感到绝望和自卑,还想过放弃,老师们发现了我的问题后,不断的通过沟通解开我的心结。”沙达木·苏莱曼说,校长得知他的情况后,专门找他谈心,开导他,父亲也专门打电话鼓励他,最终他振作了起来,认真投入到学习和训练中。
来校的第二年,沙达木·苏莱曼在训练的过程中受了伤,但他仍坚持训练,直到后来他因左手疼痛,动作变形,才被老师发现。老师带他到医院检查时,发现他的手臂里有碎骨,必须通过手术才能够取出。
回到家乡做完手术,仅3个月后,沙达木·苏莱曼又回到了学校。
在老师和家人的帮助下,沙达木·苏莱曼迅速恢复状态。老师也针对他的特长,让他专门练习弹球,当年小结考试时,他完美地完成了自己的表演。
“节目结束时,听到了雷鸣般的掌声,看到了大家认可的表情,我热泪盈眶。”沙达木·苏莱曼说,这种感觉永生难忘,他想让自己变的更加优秀。
新疆杂技续“梦”
“《阳光·梦》对这些孩子来说只是开始,相信他们还会有更多的精彩演出。”上海市马戏学校校长俞亦纲说,经过了两年的基本功和五年的专业训练,这些学员已经具备了杂技表演的能力,“但真正成为一名杂技演员,应该在舞台上。”
新疆艺术剧院杂技团团长安尼瓦尔·买买提表示,新疆杂技演员的训练,一般都是老师带徒弟的传统模式,偏重于技巧传承。而近几年在世界杂技赛场上,对演员的要求不仅是技巧上的稳定发挥,更是综合素质、乐感方面的全面考量。上海市马戏学校用现代化的管理和教学,通过文化课、戏剧课等全方位提升了学员的素质,与时代实现了同步。
据了解,新疆杂技团将针对这45名学员成立青年队,今后他们不仅是杂技表演者,还将是杂技的创作者。未来10年,他们将撑起新疆杂技的脊梁,延续新疆杂技的“梦想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