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8月03日 13:27 来源:新疆经济报
8月2日,中国歌剧舞剧院原创舞剧《恰同学少年》在新疆人民会堂上演。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阿比拜 李瑞摄影报道)“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毛泽东的诗词名作《沁园春·长沙》是每个人青年时代心中洋溢的诗歌。8月2日晚,中国歌剧舞剧院原创舞剧《恰同学少年》在新疆人民会堂上演,丰富的舞蹈语言,激昂的革命乐曲让新疆观众再一次感受到了一代伟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理想、激情和满腔的革命抱负。
该剧讲述了年轻的毛泽东离开湖南韶山老家考入湖南第一师范接受新文化思潮。从目睹军阀混战,内忧外患,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民不聊生,到后来坚定信念,找到方向,投身革命。这一路走来,毛泽东由一个初生牛犊的热血青年成长为充满坚定理想信念与智慧的革命斗士。他怀揣救国救民的伟大梦想,在实践中成长,在摔打中成熟,他领导一群和他一样有着救国梦想的有志青年救国家于水深火热之中,他不断探寻着中华民族的出路,播洒着乱世中那份微薄却照亮希望的阳光,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梦想,引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之路。
全剧由序幕《百年奋争》、第一幕《韶山冲》、第二幕《湖南第一师范》、第三幕《督军府上》、第四幕《风华正茂》及尾声《圆梦东方》组成。该剧全程无台词,通过演员们细腻绝妙的舞蹈语汇、无缝连接的配乐、特定背景的烘托来表现人物特点和故事情节。
剧中,以青年毛泽东为中心的一群满腔热血、意气风发的时代青年,勇于反抗旧世界,矢志不渝地追求新思想和救国救民的伟大理想打动了很多观众……
“这部舞剧我们编排的初衷就是希望它展现出一个具有家国情怀的故事,传递一种久违的青春活力及浪漫主义革命情怀。”中国歌剧舞剧院舞剧团副团长杨奕说,“《恰同学少年》之所以能比较成功地塑造‘毛泽东’的舞剧形象,首先在于它塑造的是青年毛泽东,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青年人。舞剧人物塑造的这个定位很重要,因为在总体上青春、炽热、激扬、勃发的舞蹈语汇更擅长表现风华正茂的书生意气。加之许多现代‘舞剧化’元素都被我们很好地融入进来,无论是整体编排,还是每个角色的塑造,都仿佛被赋予了‘新生命’。”
这是中国歌剧舞剧院第二次参加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已经成为一个国际平台,国内外院团通过这个平台学习交流、相互切磋,艺术是无国界的,大家用舞蹈这种语言讲述自己的故事,讲述自己国家的文化,促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认识。我相信舞蹈节一定会成为‘一带一路’重要的文化交流活动。”杨奕说。
新疆艺术剧院艺术创作部编剧、新疆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王俊一直都非常关注《恰同学少年》,为了更好地欣赏这场舞剧,王俊提前做了很多的功课。
“我认为《恰同学少年》把握住了当前主流艺术欣赏的特点,通过舞蹈的肢体语言和戏剧的冲突将一场场历史的片段演绎了出来。本届舞蹈节有很多像《恰同学少年》这样的剧目,我觉得这充分表达了人民对党的信念和信仰的歌颂和赞美。这些舞剧让我们对千千万万革命先烈遭受的苦难有了痛彻心扉的感悟和理解,也让我们感受到现在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加坚定了我们将革命精神代代相传下去的信念。”王俊说。
“《恰同学少年》用舞蹈的形式展现出了那个时代的激情与能量,虽然很短,但我从中看到了自强不息、信念坚定、为信仰奉献一切等等这些伟大的精神,这对我来说是一次心灵的洗涤。看完以后我觉得自己突然年轻了,能在舞蹈节中看到这样的剧目真的太满足了。”观众王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