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8月16日 15:56 来源:天山网原创
天山网讯(通讯员刘志锋报道)一滴水珠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件小事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情操。在库尔勒市普惠牧场,提起买买提·喀德尔,各族干部群众都是赞不绝口,他用自身的点滴行动诠释了民族团结的大爱。
结对帮扶贫困户
刘进元是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从山东支边到牧场的一名老职工。上世纪90年代末期,由于家贫,再加上文化水平不高,刘进元的日子一直过得紧紧巴巴。买买提·喀德尔看到刘进元的家庭情况心里很不好受,就经常去给刘进元送一些米面油,有时还把刘进元请到家里吃点好的。
2002年,牧场任命买买提担任一队队长,上任第一天,他就与刘进元结成帮扶对子,不但自己垫钱帮刘进元建起了圈舍、购买了5只小羊,还鼓励、引导刘进元在种棉花的同时发展养殖业,走多元创收之路。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3年的帮扶,刘进元终于甩掉了贫困的帽子,家里盖起了新房,过上了好日子。
如今,刘进元早已退休,但他一直没有忘记在那段困难时期买买提·喀德尔对他的帮扶,他常对人说:“当年要不是买买提兄弟的热心帮助,就没有我今天的幸福生活。”
为村民排忧解难
李如银一家是上世纪90年代从四川来到普惠牧场的,最早在牧场场部靠开裁缝铺为生。2006年,李如银将多年积攒的20万拿出来,又向亲戚和朋友借了些钱,在牧场一队夏布陇区域开发了200多亩地,开始转型种植棉花。
由于经验不足,李如银开发的土地不但盐碱大,而且还处在风口区,亏损严重。正当李如银愁眉不展时,买买提来到他家,一方面从思想上提振他继续发展生产的勇气,另一方面积极帮他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
通过几次促膝谈心,李如银恢复了信心。2010年春季,李如银按照买买提的建议,想在棉地周边栽种防风林,但苦于没有资金无处下手。买买提了解情况后,为李如银在林业局及时争取到2万棵树苗,使他在棉花种植基地的周边全部栽上了防风林。
如今8年过去了,当年栽下的防风林已郁郁葱葱,李如银再也不用担心种植的棉花会遭遇风灾了。“有买买提这样的好干部帮我们排忧解难,以后遇到任何困难我都不害怕。”李如银说。
架起两队“连心桥”
牧场一队农户养殖业经验丰富,牧场三队农户种植业技术水平高,买买提利用自己担任两个生产队队长的优势,自2010年以来,他在一队和三队之间架起“连心桥”,结合实际,组织两个生产队农户每年开展互帮互助活动。两队村民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生产水平。
牧场一队农户托呼提·艾山家有耕地100亩,由于种植技术水平低,他种植的棉花单产一直上不来,连续多年亏损。了解情况后,买买提就让三队的种植能手孟华手把手教托呼提种植技术。经过一年多的“传帮带”,托呼提家的棉花产量显著提高,一举扭亏为盈,走上了致富路。
“买买提组织我们两个队开展互帮互助活动,让我们越走越近、越帮越亲。”托呼提说。
★活动简介
“我是一颗石榴籽”大型网络文化活动作为2017新疆“争做中国好网民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指导,新疆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自治区“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同主办,面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以“民族团结一家亲”为主题的图片、文字、微视频,全面展现新疆各族干部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学习在一起、生活在一起、工作在一起、融合在一起,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生动场景,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