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汗业余文艺队:歌唱幸福的好日子

2017年10月05日 11:17   来源:新疆日报

  

9月27日,达尔汗业余文艺队队员在昌吉市阿什里哈萨克民族乡胡阿根村冬不拉文化大院里探讨节目创作。

  

9月27日,达尔汗业余文艺队在昌吉市阿什里哈萨克民族乡胡阿根村冬不拉文化大院为村民表演节目。

  新疆日报讯(记者李莉 邹懿摄影报道)在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阿什里哈萨克民族乡,有个达尔汗业余文艺队,文艺队成员由20多人组成。目前核心成员有6名,有乡文化站负责人、医生、老师,也有牧民。

  自从2003年成立以来,文艺队活跃在昌吉州各乡镇、村(社区),他们用手中的冬不拉、吉他和手风琴等,弹唱着美丽的家乡、幸福美好的现代生活。

  9月27日下午,记者在阿什里哈萨克民族乡胡阿根村冬不拉文化大院见到了达尔汗业余文艺队的6位核心队员,听他们讲述了达尔汗业余文艺队的故事。

  今年40岁的加尔肯别克·纳斯依奥拉是阿什里哈萨克民族乡文化站的站长。加尔肯别克很早就萌生了组织喜欢音乐的牧民成立一个文艺队的想法,一方面可以满足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另一方面对文艺能人也是一种锻炼。

  2003年,在加尔肯别克的张罗下,达尔汗业余文艺队成立了。文艺队取名“达尔汗”,在哈萨克语中,达尔汗是辽阔的意思。“我们希望文艺队的歌声能传播得更远更广阔。”加尔肯别克对记者说。

  文艺队组建之初,几个核心队员凑了1万多元钱,购买了电子琴、音箱和冬不拉等。2003年3月,文艺队在乡文化站进行了首场演出,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此后,文艺队经常去山里巡演,在牧场,以辽阔的草原为舞台,文艺队为牧民们弹唱表演哈萨克族传统歌曲,也将党的好政策融进了阿肯弹唱中。

  从单一的哈萨克语演唱,到现在的汉语、维吾尔语、蒙古语、藏语甚至朝鲜语、意大利语等多种语言的演唱;从只在乡里演出,到逐步走上昌吉州大型活动、新疆电视台春晚乃至疆外的舞台,十余年来,在加尔肯别克和沙里塔纳提的带领下,达尔汗业余文艺队不断发展壮大,成为阿什里哈萨克民族乡的一张文化名片。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文艺队也在不断前行。

  2016年1月,文艺队队长加尔肯别克还申请了一个喜马拉雅FM账号,将达尔汗业余文艺队演奏的一些乐曲上传到了网上。

  “昌吉,昌吉,我可爱的家乡,麦浪滚滚、瓜果飘香……”9月27日下午,胡阿根村冬不拉文化大院响起动听的弹唱声。达尔汗业余文艺队的队员们在舞台上欢快地演奏着。

  “无论多大的舞台,无论台下有多少观众,我们都会认真表演,把自己最好的状态展现给观众。”文艺队中年龄最小的加尼别克·赛里克说。

  加尼别克今年29岁,他是胡阿根村冬不拉文化大院的负责人,他告诉记者:“我一直喜欢文艺活动,家里院子大,2016年8月,就把自己家的院子申请改造成了冬不拉文化大院。”

  加尼别克家的院子有3亩地大,院内紧贴着围墙种植了一圈白杨树,院子里还有很多果树。文化大院的室外舞台,就设置在白杨树和果树之间。加尼别克还专门腾出了一个毡房,用作室内文艺活动场所。自从文化大院建成以来,村里的很多文化活动都在这里举行。夏天的文化大院是村里最热闹的地方,几乎每周都有文艺活动,拿着冬不拉弹唱的,跳舞的,还有看节目的。

  “自从建成文化大院,乡亲们更加喜欢我了。现在大家的文艺欣赏水平越来越高,我也有了尽快提高自己弹唱水平的压力。”加尼别克说,“对于我们哈萨克族人来说,文艺生活非常重要,如果不弹不唱不跳舞,生活就太没意思了。”

  加尔肯别克告诉记者,文艺队成立这么久以来,虽然也遇到了不少困难,但是大家总是特别团结、互相配合。现在文艺队的收入也比以往多了很多,“如果评上优秀文艺队的话,市上每年给5000元奖金,州里每年给1万元奖金。有些演出邀请我们参加,每人最低能拿到200多元的报酬,有的时候每人能拿到1000多元的酬劳。”

  “达尔汗业余文艺队的发展进步,得益于我们身处的好时代,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支持。文艺队正在筹备一个双语演唱会,在昌吉市举办,计划演出近20个节目,主题是庆祝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加尔肯别克高兴地说。

[责任编辑:廖映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