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一家亲】跨越40年的姐妹情

2017年11月23日 10:42   来源:新疆日报

  新疆日报讯(通讯员吕文婷报道)“老姐姐,40年过去了,今天终于见到你喽。”11月18日,今年70岁的魏桂芹在富蕴县杜热镇乌扎合特村见到72岁的古丽孜依帕·哈拉木黑时,两位老人紧紧相拥,泪水打湿了她们的眼眶。

  “有我在,你别害怕”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20多岁的魏桂芹跟随在富蕴县养路段工作的丈夫陶春保来到富蕴县147片区牧业点居住。有一回出门挑水,魏桂芹认识了住在这个片区的古丽孜依帕。虽然语言不通,但通过连比带划,两人很快熟稔起来。

  1973年5月的一天深夜,即将临盆的魏桂芹肚子突然疼了起来,她意识到孩子马上要出生了。偏偏这个时候四处找不到车,可去医院有三个多小时的路程,陶春保急得满头大汗。“要不你去找找古丽孜依帕,说不定她有办法。”看到六神无主的丈夫,魏桂芹忍着阵痛说。

  “咚咚咚……”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了男主人巴依木汗。“大哥,我媳妇要生了,但现在没车送去医院,能不能让古丽孜依帕去看看?”陶春保语无伦次地说。

  “别急,别急,我们现在就过去。”说着,巴依木汗叫醒妻子古丽孜依帕,马上就往陶春保家赶。

  看到躺在床上不停呻吟的魏桂芹,古丽孜依帕将丈夫和陶春保推到外屋后,冷静地对魏桂芹说:“有我在,你别害怕,孩子一定会平安降生的。”在古丽孜依帕的帮助鼓励下,魏桂芹逐渐平复了紧张的心情。“哇……”随着婴儿清脆的啼哭声,一名男婴呱呱坠地。剪去脐带,古丽孜依帕将包好的孩子放在魏桂芹枕边,然后用哈萨克族礼仪为孩子祈福。从那时起,这个名叫陶克明的孩子多了一位“脐带妈妈”。

  第二年春节,魏桂芹和丈夫邀请古丽孜依帕一家来家里过春节。“那年春节真是印象深刻,我包饺子,古丽孜依帕姐姐炸包尔萨克(哈萨克族的一种小吃),孩子们在外屋玩。这时,我爱人和巴依木汗也凑过来包饺子,两个大男人笨手笨脚好不容易包了几个饺子,还是不成形状躺在面板上的。”魏桂芹说,“后来,古丽孜依帕将他们俩推出厨房。”

  那几年,虽然语言不太通,但两家人亲如一家,一家有困难,另一家会第一时间给予帮助;一家孩子无人照顾,另一家就将孩子接到自家同吃同住。

  每逢春节,魏桂芹总会叫古丽孜依帕一家来吃年夜饭。每逢肉孜节、古尔邦节,古丽孜依帕家的桌前也少不了魏桂芹一家。

  “我的姐姐,你在哪里”

  1977年,由于工作调动,陶春保一家搬到富蕴县城居住。临行前一晚,魏桂芹来到古丽孜依帕家告别,千言万语道不尽感谢,千回百转诉不尽真情。出发那天,魏桂芹坐在车上泪水涟涟,不停地挥手,古丽孜依帕一家人站在屋外目送他们渐行渐远。孩子们拉着妈妈的衣角忍不住大哭,巴依木汗抚着妻子的背轻声安慰。大家没想到,这一别竟是整整40年。

  时间能改变一切,但是却切不断思念。由于通讯不畅,两家人失去了联络。但40年间,魏桂芹不停打听古丽孜依帕一家的下落。

  一次,陶春保与富蕴县养路段一名站长聊天时偶然得知了古丽孜依帕家的电话,他赶紧回家告诉魏桂芹。魏桂芹拨了这个电话号码,可是电话响了很久却始终无人接听。还有一次,魏桂芹得知古丽孜依帕一家搬到了杜热乡(现在的杜热镇)的消息,夫妻俩坐车来到杜热乡四处打听,但由于不知道古丽孜依帕家住在哪个村、语言又不通等原因,他们无功而返。重情念旧的魏桂芹失落不已:“古丽孜依帕姐姐,你们搬到哪里去了呀?”

  岁月如梭,魏桂芹的4个孩子相继成家立业,孩子们也通过各种方式寻找“古丽孜依帕妈妈”。

  “妈,有古丽孜依帕妈妈的消息了,我找到她家电话了。”2016年的一天,魏桂芹的三儿媳黄娅菲激动地说。

  “真的吗?快说说,怎么找到的?”魏桂芹瞬间红了眼圈。

  喝了一口水,黄娅菲说:“妈,我妹妹在杜热镇乌扎合特村驻村,她到一名哈萨克族大妈家入户走访时,那位大妈无意中说起多年前帮助一名汉族妇女接生的事。我妹妹听我说起过您和古丽孜依帕妈妈的事,她问大妈记不记得那位汉族妇女的名字。结果,大妈说的对方家庭情况和咱家一模一样。不过,巴依木汗爸爸已经去世十多年了。这是古丽孜依帕妈妈的电话,您快打个电话吧!”

  “喂,喂……”一听电话那头传来的熟悉声音,魏桂芹立刻激动起来:“古丽孜依帕,古丽孜依帕,我是魏桂芹啊。”就在那个阳光温暖的下午,魏桂芹找到了失联多年的古丽孜依帕。电话那头,古丽孜依帕通过孩子们简单的国语翻译,诉说着多年来的思念。

  “老姐姐,今天终于见到你喽”

  11月18日,古丽孜依帕早早起床,招呼儿子也赶紧起来宰羊,儿媳们则在屋里炸起了包尔萨克。临近中午,古丽孜依帕坐不住了,不时走到院子里往马路上望。

  14时30分许,魏桂芹刚下车,古丽孜依帕就蹒跚着迎了上去。“老姐姐,40年了,今天终于见到你喽。”两姐妹双手紧握,眼泪瞬间就流了下来。40年,两人都成了儿孙满堂、满头白发的老人。从屋外到屋内,两姐妹的手始终拉着。坐在温暖的火墙边,两位老人相互介绍着家庭成员。

  里屋,在乌扎合特村委会副主任胡马尔汉·阿布力孜翻译下,两家人不停地说着这40年来家里的变化。“哎呀,这就是当年喝我家牛奶的娃娃啊?这孩子是我看着长大的,我太喜欢他了,那时候我还没切力扎提呢,我就想找个机会和你说说,把他给我当儿子。”古丽孜依帕望着魏桂芹的儿子陶克清笑着说。

  外屋,黄娅菲帮着古丽孜依帕的女儿、儿媳一起煮肉、烧奶茶,准备包尔萨克、油果子;陶克清的女儿豆豆和切力扎提的孩子们一起嬉戏,其乐融融。

  魏桂芹说,这么些年了,她一直记挂着古丽孜依帕。那几年,要没有古丽孜依帕一家的帮助,日子真是熬不下去。为了相见的这一天,她等了足足40年,去年和今年夏天虽然计划前来看望老姐姐,但因孩子们都在外工作,回家次数和时间有限,加之古丽孜依帕家在牧业村,每年夏天就转场去了山上,因此没能前来。直到前几天陶克清回家休息几天,才确定这次见面的时间。这几天,魏桂芹每天都要到商店看看给老姐姐一家带什么礼物。出发的时间到了,魏桂芹还不断提醒家人往车上装礼物,生怕落了一件,购买的礼物几乎装满了汽车后备箱。

  “老姐姐,这次带着三儿子一家来认你这个妈妈、让孙女认你这个奶奶,你亲手接生的陶克明工作忙没请上假,下次一定带他来认你这个妈妈。没有你,就没有今天我们幸福的一家。”魏桂芹抹着泪说。

  “我们哈萨克族有句谚语:‘不怕路途远,越走会越近’。这么多年我没忘记你、你也没忘了我,我们就是真正的一家人,你的孩子就是我的孩子,我的孩子也认你这个妈妈。”古丽孜依帕激动地说。

  眼看夜色降临,陶克清提醒爸妈要返程了。古丽孜依帕赶紧让儿媳拿出早已准备好的花毡和包好的哈萨克族传统美食递到魏桂芹手中。“姐姐,别忘了我们的约定,你一定要带着孩子到我家做客、认门。这次我们再也不能断了联系。”说完,两位老人的眼泪又流了下来。

  车子驶出院落,魏桂芹摇下车窗不住地挥手道别,古丽孜依帕一家站在门口目送车子越走越远。这一幕就像40年前,只是,这一次不同。

[责任编辑:王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