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时评|凝聚中国力量的聚光镜

——在新时代书写新篇章(16)

2017年11月23日 10:57   来源:新疆日报

  2005年8月12日,习近平同志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文化是灵魂》一文中这样写道:“文化的力量,或者我们称之为构成综合竞争力的文化软实力,总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之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如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文化的力量之大,不可估量。

  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回顾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我们之所以能够击败强敌、化解难题,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靠的就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这是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是中华文化深深熔铸在各族人民之中的伟大力量,是兴国之魂、强国之魄。

  今天,我们要实现中国梦想,就必须凝聚中国力量。13亿中国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汇聚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当前,新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异常激烈,教育引导群众、争取凝聚人心,最终要靠文化的引领。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看,解决社会深层次矛盾有多种手段,而依靠文化的力量去解决是最为长久的。正所谓,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润物细无声。

  新疆文化一体多元的特征十分突出,恰恰诠释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价值追求。中国之大,在于我们是56个民族的大家庭,中华文化之独特,在于无论哪个民族的文化都具有其独特价值。分散的阳光,通过聚光镜,会形成强大能量,点燃干柴,燃起熊熊火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凝聚中国力量的聚光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凝聚起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我们就能在多元中求得最大公约数,从而画出最大最美的同心圆。

  凝聚中国力量,离不开增强文化传播力和引导力。新疆不乏脍炙人口的文艺作品,从电影《冰山上的来客》《库尔班大叔上北京》,到歌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我们新疆好地方》,再到这几年的优秀影视作品《真爱》《塔克拉玛干的鼓声》等,这些作品深入人心,在疆内乃至全国产生巨大影响,它们无一例外都是在运用各种文化形式,生动具体地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高质量高水平的作品形象地告诉人们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什么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这也是我们要大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因。我们要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让大众喜爱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广泛开展起来,让广播、影视、图书等文化产品多些再多些,内容贴近再贴近些,让各族群众在交往交流交融中享受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信仰之光源于文化的光辉灿烂。源远流长的文脉,必有滋养当代文明的能力;文化自信的潮声,必能激发亿万人民的共鸣。奔腾向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将凝聚起气势磅礴的中国力量,推动中华文明在新时代走向新辉煌。

  樊虹壹

[责任编辑:罗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