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民情 惠民生 聚民心】在扶贫中勇担重任在攻坚中砥砺前行

——博州发改委驻温泉县安格里格镇本布图村“访惠聚”工作队助民脱贫攻坚纪实

2017年11月24日 11:27   来源:新疆日报

  11月19日,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卫计委驻和田街片区管委会黄河社区“访惠聚”工作队队员,为辖区流动党员发放十九大报告单行本,并与党员面对面交流,宣传十九大精神。

  新疆日报讯(通讯员付强 韩亮摄影报道)走进新疆温泉县安格里格镇本布图村,一条条干净整洁的马路,一排排宽敞明亮的安居富民房,展示着牧区的美丽新颜;一张张朴实的笑脸,洋溢着幸福和满足……眼前看到的和感受到的村容,让人无法与自治区级贫困村联系起来。

  本布图村是个牧业村,地瘠民贫,牧民一年四季逐水草而居,生活艰难,全村160户村民中有124户是贫困户。

  改善民生夯实扶贫基础

  本布图村党支部书记巴扎巴依·欧龙巴沙告诉笔者:“本布图村贫困的原因,关键是封闭的生活环境和保守老旧的思想观念,导致村民增收致富异常缓慢。”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发改委驻温泉县安格里格镇本布图村“访惠聚”工作队通过勤走访、摸村情、查民情,找准贫困的病根,因地制宜对症下药,谋划脱贫思路。

  “工作队来了后就不一样了,通过入户宣传引导转变牧民的观念,让他们接触学习文化知识和党的惠民政策,引导牧民逐步从传统放牧向多样化现代文明生活转变。如今,来村委会咨询党的惠民政策的人越来越多。”巴扎巴依·欧龙巴沙说。

  本布图村基础设施发展滞后,村民居住分散,道路不畅,自然条件差,每逢雨雪天气,牧民出行都是个大难题。同时,生产经营方式简单,产业结构也过于单一。

  驻村工作队认为,做好精准扶贫工作首先要提高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改善村民生活环境。为此,工作队多方争取并实施了村里主巷道7000平方米硬化工程,投资145万元,完成5000平方米硬化,新建道路10公里,房屋屋顶改造、双语幼儿园建设、村民活动中心建设也相继完成并投入使用。

  “如今,我们村家家户户住进了安居富民房,路通了、电通了、网通了,自来水也喝上了,还帮助我们实施了农田滴灌项目,我们村现在是越来越漂亮了。”村民卡卡西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说道。

  多渠道脱贫助民增收

  村民吐热汗·吾马儿是一位勤劳的哈萨克族妇女,10多年前丈夫从马上摔落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为给丈夫治病花去了家里所有积蓄,家庭因病致贫。

  驻村工作队了解情况后,帮她丈夫申请低保和残疾补贴,并帮她家开了一家“便民商店”,同时积极为商店引进货源。

  吐热汗手工刺绣技术好,驻村工作队就积极协调争取了相关帮扶项目,引进两台绣花机,帮助吐热汗组建了“香鄂拉克家庭手工业专业合作社”,工作队和村“两委”为合作社在今年新修建的文化阵地提供了一间房子作为刺绣工作室。

  吐热汗勤劳能干,在村里的妇女中有威信,农闲时间她就带领妇女在工作室里制作地毯、少数民族服装、被褥、靠垫等产品。

  “我们哈萨克族妇女都擅长手工刺绣,但是不愿意走出家门,习惯过着放羊、带孩子的传统生活,是工作队引导帮助我们组建了合作社,还组织我们妇女参加手工和机器刺绣专业培训,帮忙找销路。现在村里已有30多人取得手工刺绣证书,手工制作的地毯、服装等已供不应求。”吐热汗说,“如今,村里越来越多的妇女加入合作社,通过刺绣每年可增收5000余元。”

  放牧是本布图村牧民的首要营生手段,但传统的畜牧业生产方式已经很难适应当前的市场。为了壮大养殖规模、畅通销售渠道,工作队积极争取规模化养殖场项目,帮助组建养殖专业合作社,实行村委牵头,贫困户参与,专人负责管理,年终利益分成,引导牧民以牲畜、草料地、草场等资产入股分红。如今,已有30户牧民加入养殖合作社,每户能增收6000元。

  现如今,在本布图村,每家每户养鸡也成为了牧民增收的一个新门路,免费领取鸡苗已经成为牧民的一个期盼。年初,工作队“输血”免费发放了扶贫鸡苗3000只、饲料2000公斤,75户村民直接受益,户均可增收1200元。

  很多村民都爱上了养鸡,免费鸡苗加上免费饲料让村民增收不费力,销路不发愁。村民努尔别克高兴地说:“我们家院子以前一直空闲着,工作队帮我们算经济账,鼓励我们养鸡、种果树,发展庭院经济,既可以供自家吃,又可以赚钱。”

[责任编辑:廖映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