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航新征程】十九大代表在基层|农家书屋里的宣讲

2017年12月08日 10:19   来源:新疆日报

  新疆日报讯(阿克苏记者站任春华报道)“吐尔地,快拿些煤来把炉子的火生好,村民们吃过早饭一会儿就来了。”12月6日一大早,库车县比西巴格乡林场吾斯塘博依村村民买买提 · 喀斯木一边整理着书架、擦着桌椅,一边叫儿子赶快起床干活。

  今年74岁的买买提 · 喀斯木,家里有一间三四十平方米的农家书屋。推开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书架,除了摆放整齐的各种书籍,最醒目的是一版各式各样的毛主席像章和一摞奖状,墙上的镜框里是毛泽东等新中国历任领导人的照片;靠窗摆着一张办公桌,门的右边摆放着2张课桌、6把椅子,课桌旁是一个连着火墙的炉子。

  11时,买买提 · 喀斯木坐在办公桌前写着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笔记,这时陆续有五六名村民来到农家书屋阅读学习。“买买提大叔,你又把什么好故事写到日记里了吗?”18岁的村民阿孜古丽 · 艾则孜打趣地问。“今天我的日记里不光有故事,还有十九大报告中的好政策。你们这些娃娃现在生活在蜜罐子里了,最应该听听过去的故事,好好了解了解现在的好政策,才会懂得惜福,感党恩。”买买提 · 喀斯木认真地回答。

  “你们要听的故事都在这里。”买买提 · 喀斯木蹲下身子,从办公桌的柜子里拿出一个鼓鼓的电脑包,小心翼翼地拉开拉链,拿出珍藏了58年、用玻璃纸包着的一封发黄的书信。“今天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就从这封中央办公厅替毛主席给我们的回信说起……”一场小型生动的十九大精神宣讲报告会就此展开。

  “咱们林场吾斯塘博依村是由林场村和吾斯塘博依村合并而成的。以前,林场村只有9户人,一片荒芜。”望着窗外,买买提 · 喀斯木思绪回到了几十年前,“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和好政策的指引下,我们艰苦奋斗,开垦了4000亩地,种出了西瓜和小麦,获得了大丰收。当时,村民们都非常高兴,希望把村里丰收的喜讯告诉毛主席。那年是1959年,时任林场村党支部书记玉色普 · 毛拉克口述,我主笔给毛主席写了封信,我们还挑了最大个的西瓜一起邮寄过去。当年的11月30日,中央办公厅代替毛主席给我们回了信,鼓励我们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争取农业生产有更大收获,随信还寄来了一张毛主席的照片。”时隔58年,买买提 · 喀斯木说起这封信的来历,言语间仍然充满自豪感。

  “没有共产党、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们穷人翻身做主人的好日子。”买买提 · 喀斯木一边说着,一边抚摸着那封信。这些年来,农村的变化日新月异,村民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家家喝上了自来水,户户通上了天然气,大多村民住进了新房,泥泞的土路变成了平坦的柏油路,孩子上学从幼儿园到高中全免费……“党的十九大召开,报告描绘出我们农村更加美好的蓝图,我们必须坚决拥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永远跟党走,努力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力量。”他说。

  “共产党带领我们过上了好日子,党的恩情我们永远不能忘。我这日记上记录了很多咱们村民族团结的故事,今后我们也要团结得像一家人一样,谁也休想破坏我们安定团结的美好生活。”买买提 · 喀斯木又从包里掏出几本日记本,翻开念给大家听:1960年,我母亲生病了。从部队退伍来到村里的医生徐希,经常来我家为母亲看病拿药,每次都不收钱。虽然母亲两年后还是去世了,但徐希义诊的情谊,一直记在我心里;1985年,村里有几户维吾尔族村民盖房子,十几户汉族农户相约赶来帮忙,一连几天放下自家的农活,直到帮着维吾尔族兄弟盖好了房子才离开;1996年,田开林买了村里的第一台拖拉机,家家户户都想租用,但租金却很难给到位。他天天开着拖拉机给村民犁地、播种,村民有钱了就给,没钱了他也不追要……

  “现在的日子越来越好,民族团结的好事越来越多了。这样的日记,我要一直写下去,直到写不动了,我也会让我的儿子吐尔地继续写下去。”买买提 · 喀斯木说。

  听了买买提 · 喀斯木的话,村民买热艳木 · 米吉提激动地说:“我们一定听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搞好民族团结,我们支持您用日记记录村里的民族团结故事,我们也会努力做民族团结的事,争取被您写进日记里。”

  转眼间,两三个小时就过去了,买买提 · 喀斯木带着大家用国家通用语言唱起《亲爱的毛主席》和《我们新疆好地方》两首歌,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了这场别开生面的十九大宣讲。

[责任编辑:张雨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