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绽放在开都河畔

2018年01月15日 10:15   来源:新疆经济报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张治立报道)唐代大诗人岑参的笔下,焉耆是“晓笛引乡泪,秋冰鸣马蹄”的塞外苦寒之地。而今天的焉耆回族自治县,蜿蜒的开都河与两岸的葱茏树木、层叠建筑构成了美丽的“水韵小城”,夏季颇具江南的清丽风姿。

  让焉耆人引以为豪的是,除了生活环境建设得越来越好,“花儿”艺术也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寒冷的冬季,无论在农村或社区文化活动室,还是在不同单位举办的艺术培训班上、不同规模的文艺演出场合,都会有“花儿”传唱。

  1月9日早饭过后,焉耆县“花儿”艺术团的演员们像约定好一样,纷纷赶往县城中心的体育馆。这里,焉耆县2018年春晚节目排练已经持续了十余天。

  焉耆县“花儿”艺术团团长努日买买提 · 吾甫说,焉耆县每年的春晚活动,都少不了“花儿”艺术团的强大阵容。今年春晚将确定22个不同形式的节目,其中

  80%的节目由“花儿”艺术团承担。

  记者了解到,“花儿”艺术团现在紧锣密鼓排练的节目,都是围绕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行创作的。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融入“花儿”艺术中进行传播,对焉耆县“花儿”传承人来说是挑战也是荣幸,对焉耆县各族群众来说充满期待。

  焉耆县的“花儿”传承人数不胜数,参加过“花儿”培训的机关干部、学生、农民、社区居民有数百人,他们中有回族、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撒拉族、东乡族、苗族等多个民族。其中,知名的“花儿”艺术家有20余名,他们多次参加新疆及西北地区的花儿演唱会,并在“群英荟萃”中捧得奖牌。

  “花儿”是一门流传于西北地区的民间艺术,在开都河畔,“花儿”并非一开始就被千家万户所熟知。焉耆县“花儿”传承人、“花儿”艺术团副团长韩斗介绍,自清代乾隆年间起,陕甘等地的回民不断迁居于焉耆,传入焉耆的“花儿”经过数百年的传唱和再创造,融入了焉耆本地一些文化元素,形成了具有焉耆回族风格的民间歌曲。

  近年来,焉耆县对“花儿”的传承力度越来越大,上百首濒临失传的歌曲被挖掘整理出来后,“花儿”传承人忙了起来。韩斗说,原来只有“花儿之乡”永宁镇传唱花儿的氛围较浓,现在其他乡镇也不断有“花儿”演出;原来全县只有一支“花儿”演唱队,现在扩大成了花儿艺术团;原来县人民广场只是开辟了“花儿一角”,现在发展成了“花儿大舞台”;原来主要是回族人喜爱“花儿”,现在焉耆县各个民族都喜欢上了“花儿”。阿肯弹唱:把党的“好声音”传遍草原□本报记者于熙

  2017年12月底,在青河县阿热勒托别镇科克塔斯村,3名阿肯用声情并茂的演唱,向村民们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

  同时,在青河县阿热勒托别镇乔什尕吐别克村,另一场寓教于乐的阿肯弹唱党的十九大精神,让村民们欢欣鼓舞。

  这一支支活跃在青河县的哈萨克族阿肯弹唱宣传队,走进了乡村及牧区,一位位阿肯即兴创作、边弹边唱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场景时常可见。这其中,既有饱经沧桑的前辈艺人,也有初露锋芒的后生;有歌如清泉的中年妇女,也有喉如夜莺的少女……他们以物比兴,借景发挥,用优美的歌词,娴熟多变的弹奏技巧,让更多的牧区群众了解到现在所享受到的政策以及幸福美好生活都是党带来的。

  阿肯阿依特斯是青河县的艺术瑰宝,它是哈萨克族曲艺的典型代表,是一种竞技式的对唱表演形式,是哈萨克族民间口述文学中内容最丰富、在群众中影响力最大的一个文学类型。青河县历来高度重视弘扬哈萨克族阿肯阿依特斯这一民间优秀文化,曾被评为“中国哈萨克族阿肯阿依特斯之乡”。在青河县,现在有60多位知名阿肯活跃在乡村牧区。

  已于2011年去世的胡尔曼别克 · 再腾哈孜是青河县人,也是我国哈萨克族阿肯阿依特斯的传承人,记者数年前曾经采访过他。过去的很多年里,他怀着对阿肯弹唱的浓厚兴趣,深入牧区,挖掘、搜集、整理这一民间艺术瑰宝。

  1月9日,青河县文化体育局局长阿山 · 夏汗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阿肯弹唱长盛不衰表明,人民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人民。如今,在老一辈艺术家的影响和教导下,青河县广大青年中,涌现出了哈那提别克 · 再托拉、加米哈 · 道列提、古丽努尔 · 吾热孜拜等阿肯新星。他们扎根生活沃土,服务牧民群众,不断为各族百姓送去欢乐。

  多年来,青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阿肯培训工作,每年都从外地邀请著名作家及艺术家来该县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有效提高了年轻阿肯们的综合素质。自1974年至今,青河县共开展阿肯培训班共240期。青河县教育局还针对初中年级编撰了《阿依特斯课程》,并列入教学大纲,每天利用两课时进行教学。

  “在新时代,我们会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把阿肯阿依特斯少数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让更多的阿肯在草原上唱响党的‘好声音’。”阿山 · 夏汗表示。

[责任编辑:张赏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