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边城鱼饵“飞”向大海边

2018年02月12日 13:02   来源:新疆日报

  新疆日报讯(记者姚刚 刘宏 米克古丽 · 纳赛尔报道)2月7日,当记者走进木垒哈萨克自治县雅芝达渔具有限公司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公司大门两侧的大红色对联:“西域山城绣娘巧施雕虫小技专做各类小鱼虫世界各国钓客狂买诱鱼神饵独戏多种大傻鱼”,虽说有些夸张,但是想到我们这个距离大海遥远的边城,却为大海边的钓鱼者提供仿生鱼饵,还真有梦幻感。看到走廊墙壁上悬挂的上百种颜色鲜艳形态逼真的仿生鱼饵样品,比如模仿蚂蚱、蜜蜂等昆虫外形的鱼饵,其态逼真,栩栩如生,不禁心生感慨。

  走进一间大的车间,很安静,车间里的工人们正在专注地、有条不紊地制作着仿生鱼饵,只见她们熟练地压模、缠绕丝线,将模型与鱼钩捆绑在一起,动作娴熟而迅速。

  木垒雅芝达渔具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7月,公司总部设在深圳市,公司主要生产仿生鱼饵,产品销往日本、美国等。

  “之所以会在这里设厂,一方面是响应国家号召,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另外一方面是因为木垒有很多心灵手巧的哈萨克族绣娘,稍加培训就能生产仿生鱼饵。”该公司副总经理李燕说起了在木垒县设厂的原因。

  来自博斯坦乡合然托别村的阿里同 · 吾斯甫熟练地将模型与鱼钩组装在一起,用线绳将两者紧紧地捆绑在一起,一个仿生鱼饵不到半分钟就制作好了。在她面前的工作台上,整齐地摆放着制作好的鱼饵。

  阿里同在进工厂之前自己开过商店,干过餐饮,由于需要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都没有坚持下去。2017年8月进入雅芝达渔具有限公司,现在每个月有两千多元的收入。“在这里打工,挣钱的同时,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阿里同边做鱼饵边告诉记者。

  2017年,为了让更多的农牧民通过生产鱼饵脱贫致富,县扶贫办在6个乡镇开展了为期50天的渔具加工技能培训班,共培训农牧民300余人,其中贫困人口210人。“仿生鱼饵生产相对比较简单,农牧民经过培训就能掌握制作方法,农牧民在家里就能进行生产。”李燕说。

  为了让贫困农牧民尽快脱贫,木垒大力支持和鼓励全县中小企业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为了扩大生产带动更多的人就业,雅芝达渔具有限公司建立了“企业+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

  “2017年,木垒在大石头乡、博斯坦乡等7个乡镇牧业村建立了渔具加工生产基地。采取以奖代补形式对贫困人口加工产品进行补助,实现贫困人口就近就地转移500人以上。”木垒哈萨克自治县扶贫办副主任赵亮说。

  从去年8月正式投产到去年年底,雅芝达渔具有限公司已经实现产值150多万元,现在工人们正在加工美国客户的订单。“这个月底,我们木垒生产的仿生鱼饵将走上在北京举办的渔具用品国际博览会,借助博览会的平台,我们木垒生产的仿生鱼饵将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李燕的话里充满了自豪。

[责任编辑:王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