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批工作队队员:"为了村民,我们申请继续留驻"

2018年02月12日 15:22   来源:新疆日报

  1月31日,是全疆“访惠聚”驻村工作队第四批与第五批交接的日子。当天上午,在昌吉回族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博斯坦乡阿克卓勒村村委会大院里,传来阵阵歌声。笔者闻声走进大院里的村民文化活动中心才知道,原来是驻村工作队与全村老老少少齐聚一堂学唱红歌,准备村上春节要举办的“迎新春红歌大赛”活动演出节目。

  昌吉回族自治州公路局驻阿克卓勒村工作队负责人介绍说:“现在村上农牧民群众每周一都参加升国旗、唱国歌,可是由于大多数牧民不太会普通话,我们就利用迎新春文化活动让大家学唱国歌和红歌。牧民以家庭或联户自由组合形式进行红歌大赛,大家的积极性特别高!”

  “今天是‘访惠聚’第四批和第五批工作队交接的日子,你们没举行什么仪式啊?”笔者问。负责人答:“我们全体工作队队员已经在去年12月31日的全村工作总结会上,集体宣读了请战书,我们工作队全体成员决定整建制集体留驻!”说这话时,这位负责人的脸上露出坚定的神情。

  据介绍,去年12月27日,昌吉公路管理局党委传达了自治区相关文件精神,要求驻村工作队部分成员连续留驻。会后第四批工作队队员集体表态:“坚定坚决响应自治区党委的号召,时刻听从党的召唤,坚决服从组织安排,不畏困难、不讲条件,全身心地投入2018年‘访惠聚’驻村工作!”

  在负责人的叙述中,笔者了解到,驻村一年来,昌吉公路管理局驻村工作队每个队员,都克服了自身和家庭的种种困难。队长祁军答应驻村一年结束后陪父母亲去南方看看上大学的孙子,每次电话中传来父母声声关切的话语,让他心愧难安;回族队员吴小强,前年和去年已连续驻村两年,他答应女儿接送上学的心愿说了700多天了,一直没有实现;驻村后到孩子出生仅仅见过3次面的维吾尔族队员艾克热木·艾尼瓦尔,襁褓中的女儿还没学会叫一声“爸爸”,又遭遇岳父离世的悲痛;哈萨克族队员努尔别克·加那尔别克曾在视频中许诺春节回去后要陪儿子和媳妇去三亚旅游;木垒土生土长的养路工的女儿薛棣,曾答应陪儿子参加一年级学前才艺展示……但是,当队员们想起村干部阿山、热依古丽代表牧民发自肺腑挽留的话语,面对老支书买提西·朱木珠玛等34名党员殷切的目光,面对阿德力别克等85户人家积极报名参加明年外出务工热切的期许,面对升国旗时200名父老乡亲热烈的拥抱,面对刚刚摘掉贫困户帽子开启新生活的56户村民的期盼……工作队每位队员心里都难以平静。还有一桩桩、一件件实事好事等着大家去做呢。

  2017年12月28日,一个雪后初晴的早晨,阿克卓勒村迎来了驻村岁末最难忘的时刻,昌吉公路管理局驻村工作队6名队员坚定地在鲜红的请战书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祁军、富丽华、吴小强、薛棣、努尔别克·加那尔别克、艾克热木·艾尼瓦尔。

  队员们纷纷表示:“为了村民,我们全体队员愿意集体请战继续留驻!”自治区党委有号召,而工作队每个队员心里也放不下村里亲人的期盼。于是,他们重整心情、重新出发,决心像东天山的青松一样扎根在阿克卓勒这片大地上。

  去年12月31日,在阿克卓勒村2017年工作总结大会上,当驻村工作队宣布继续留驻的消息并集体宣读请战书后,会议室里掌声雷动,很多村民高兴得流下了热泪。

  “工作队去年给我们办的实事好事太多了!”阿克卓勒村党支部书记买提西·朱木珠玛说。他说,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去年工作队帮助村里成立了劳务派遣公司,使村集体经济增收50%以上。为增加农牧民收入,工作队借助村劳务公司这个平台,协调组织85名村民到昌吉公路管理局所属单位务工,其中有42名是相对贫困人口。此外,工作队协调招录8名村民子女到昌吉公路管理局所属收费站从事收费员工作。对于村上不能外出的村民,工作队就协调就近就地就业,组织他们参与省道303线大中修工程、渔具加工等工作。去年仅外出务工一项,就为阿克卓勒村增收200余万元,村民人均增收2000余元,全村26户建档立卡相对贫困户去年全部脱贫。

  牧民阿迪力别克兴奋地对笔者说:“我现在是务工队队长了,我们一家三口都在公路分局当养护工人,每人每个月3000元工资。去年一年下来,我就还清了7万元贷款。今年我还要去当养护工人,挣钱后买牛买羊发展生产。”

  留下继续驻村,工作队已经规划好要做什么了。

  祁军信心满满地说:“今年,我们将着重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强化村干部和村民能力素质的提高,组织村民积极参与到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中来;进一步做好劳动力转移增收,让群众切实享受党的惠民政策,从而更加感恩党,听党话,跟党走!” (明文团 杨滋惠)

[责任编辑:张赏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