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打造“十分钟文化圈”让市民生活更丰富

2018年02月18日 13:14   来源:新疆网

2月10日,新疆爱乐乐团在乌鲁木齐县举行交响音乐会,700余名农牧民在县一中礼堂聆听音乐会。

  新疆网讯(记者王畅彤摄影报道)不断完善文化体育设施,推进文化中心“六馆”、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京剧团新剧场等项目建设,规划建设城市“十分钟文化圈”。推进文化惠民卡增质扩面,开展惠民文化消费季主题活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六馆”建设稳步推进

  文化中心位于会展片区,包含中心文化塔及图书城、美术馆、博物馆、规划展示馆、音乐厅、大剧院“六馆”,其中大剧院建筑面积4.86万平方米,内部功能设席1600座,建成后可满足各类大型歌剧、舞剧、音乐剧等舞台演出要求。“六馆一中心”整体建筑面积达24.62万平方米,文化中心建筑群以“雪莲”为设计理念,六大场馆犹如雪莲的六朵花瓣,围绕中心文化塔。

  作为乌鲁木齐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科教中心”的标志性工程,文化中心建成后将成为乌鲁木齐市乃至中西亚地区新的文化地标,并满足各年龄层人群的综合文化消费需求,为首府市民提供“经典”“精致”“艺术”“人文”相结合的现代文化体验空间,通过打造综合性文化科教中心向全市辐射。

  市文化局社会文化处负责人说,“六馆”建设正稳步推进,截至目前美术馆钢结构工程主体已封顶,其他场馆将于2018年7月陆续封顶。工程封顶后将进入各场馆内部装修、智能化配置及园林景观等配套建设,预计2019年完工。

  文化创新是文化与产业的融合。只有把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文化才能得以传承,文化惠民才能得以长远实现。

  市文化局市场处负责人说,2017年,为切实落实乌鲁木齐市《关于促进文化体育产业发展的若干举措》,首府评选命名了21家文化企业为我市第五批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对58家第二、第三、第四批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进行了命名授牌,打造了水磨沟区东街文化娱乐街区等我市第三批特色文化街区,并命名了新疆新城和田玉文化创意产业园、新疆软件园数字创意产业园等4家首批乌鲁木齐市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其中新疆工艺品品牌巴依部落的人物雕塑、布艺绣花帆布背包、陶艺品等系列产品就是旅游经济与文化相结合的产品,同时也成为了新疆的一张名牌。

  全面综合的文化场馆建设加上现有分布于我市各区县的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和社区(乡镇)文化站,以及“三馆一站”的免费开放,为构建城市“十分钟文化圈”提供了基础保证。

  市民方芳对“十分钟文化圈”深有感触,就她所在的沙依巴克区而言,目前已建立了公共文化网络。区县级的文化馆、图书馆、体育馆;街道管委会级别的文化服务中心;184个社区文化活动室,让居民走出家门就可参加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

  万余市民享“文惠卡”实惠

  文化惠民“惠”之落脚点在于百姓文化需求的满足。近年来,我市着力做实文化惠民,文化惠民内容得到拓展,文化惠民方式不断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明显提高,文化发展成果为更多群众共享,2017年首府举办各类惠民演出328场,演出形式也从最初的供给式转变为“菜单式”服务。

  作为文化惠民工程的一部分,乌鲁木齐“文惠卡”的推出是对文化惠民的一次有效实践。2月4日,记者从乌鲁木齐“文惠卡”组委会了解到,数据显示,“文惠卡”自2017年6月16日正式启动后,去年一年的申领总人数已超过1.2万人次。去年,“文惠卡”项目下的演出场次共计近百场,观众超过8万人次,平均上座率高达8成以上。

  发行首年,“文惠卡”可消费演出内容有传统戏曲、相声曲艺、儿童剧等,老年人至学龄前幼童均有适合观看的演出。

  市文化局相关负责人说,“文惠卡”的发行除了让群众享受到更多实惠、欣赏到更多高水平演出,更是形成了文化消费新热点,拉动了消费市场。

  市民唐雯每周六都会去到图书馆听文化讲坛,每周至少去一次文化馆跳广场舞……唐雯引以为豪的是这么丰富的精神生活,自己一分钱都没有花,很多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而在首府,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了基层文化建设受益者。

  如今乌鲁木齐跻身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首府的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消费市场即将迈入新的阶段,一系列创新举措,必然拉动文化市场,促使市民培育新的消费理念。

  放眼首府,文化新风扑面而来。广场上,歌声婉转、舞姿翩翩;文化馆博物馆里,畅游知识海洋,愉悦的表情浮现在脸上……群众喜欢,百姓点赞。

  随着文化惠民工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群众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

[责任编辑:李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