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东方:世界目光聚焦中国

2018年03月05日 17:05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3月4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的民盟、致公党、无党派人士、侨联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新型政党制度论断一出,立即引发世界关注。

  3月4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发布会,全国人大新闻发言人张业遂就大会议程和人大工作相关的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其中外媒的关切倍受瞩目。中国模式、国防预算、中美关系和朝鲜半岛局势等问题,都成了外媒记者在新闻发布会上提问的重点。

  今年两会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海外舆论普遍认为,此次两会将为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注入强劲动力。

  世界媒体跟跑“两会”

  《印尼媒体关注中国两会》《两会前瞻:监察法草案“上会”》《两会知多少:政协为啥被称为新中国的“催生婆”?》《全球华媒关注中国两会:经济、外交、机构改革成焦点》……如此详细的中国两会报道竟出自一家印度尼西亚的媒体。这就是印尼的《国际时报》,该报从3月1日起,每天用一个整版详细报道中国两会进程,第一时间与中国两会“对表”。分析认为,这样的报道节奏史无前例。

  3月3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在京开幕,标志着今年全国两会正式启幕。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也将正式开幕。包括法新社、美联社、路透社在内的国际主要通讯社和美国《纽约时报》、英国广播公司等国际主流媒体均在第一时间发布了两会开幕的消息。

  正如古巴拉美社报道说,有超过3000名中外记者前来报道此次中国两会。这一数字充分说明,今年的两会格外受到媒体关注。

  墨西哥通讯社报道说,随着两会召开,中国开启年度最为重要的政治时刻。中国进入新时代,这也赋予这次会议特殊意义。会议期间,中国将勾勒国家未来发展方向,描绘中国的未来发展蓝图,并出台具体切实的实施举措。

  《欧洲时报》发表图文报道,详细介绍十三届全国人大会议的日程安排,报道称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发言人张业遂4日在北京透露,大会于3月5日上午开幕,3月20日上午闭幕,会期15天半,共有10项议程。

  俄塔社第一时间关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召开,对大会的召开及日程安排进行了全面阐述。报道中提及了中国“如何加强对外经济开放性、消除贫困、保护生态环境、反腐”等重要问题。

  俄新社对政协会议的开幕情况及日程安排进行了详细介绍,报道中写道,“能够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或人大代表是一份巨大的荣耀,许多少数民族代表们身着民族服装来到人民大会堂,展示出了中国民族的多样性。有超过半数的委员是首次参加会议。”

  此外,今年中国新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的首次亮相、中国今后五年发展的目标以及反腐新机构国家监察委的设立等时间节点也都成为外媒关注的重点。

  中国模式备受关注

  全国人大新闻发言人张业遂在答记者问时说,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发展模式,各国都需要独立自主地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坚持走自己的路,既不“输入”外国模式,也不“输出”中国模式,不会要求别国“复制”中国的做法。

  中国发展模式近年来倍受世界关注。马来西亚《新海峡时报》称,“中国模式”催生了经济奇迹: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定了合理的长期规划和明智的增长政策,国内生产总值连续多年达到惊人的年均增长率,被世界银行称为“历史上经济增速最快的主要经济体。”

  英国《经济学人》报道称,中国正在以超乎所有人想象的速度变得越来越富裕。报道称,中国已经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中国的商品出口占全球总量的12%。中国是一个有进取心、有智慧的国家,世界上最有价值的100家公司中国就占了12席。中国创造出了非凡的经济繁荣果实,这不仅仅是对中国自身而言,中国的经济发展同样惠及了中国的经贸合作伙伴。

  世界正将期待的目光投向中国,希望通过中国两会这扇窗口,解读中国方案、借鉴中国经验、学习中国智慧。

  《新海峡时报》认为,中国领导人正领导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新的角色: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等新的倡议。在太阳能、风能、电动汽车和人工智能领域,中国也有信心引领世界。

  其实,在两会开幕之际,新加坡《海峡时报》已敏感地注意到中国倡议可能对国际社会带来的积极影响。《海峡时报》刊发以《“一带一路”,新加坡从中能有何收益?》为题的评论文章。文章称,“一带一路”倡议是21世纪最为宏伟的计划之一。它跨越亚洲、非洲、欧洲,覆盖面包括全球人口的60%,所涉及的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和国际贸易总和占到全球的约三分之一,因此格外受关注。文章着重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将如何帮助新加坡企业。

  俄罗斯列格努姆通讯社撰文称,中国领先发展,超额完成了2017年所有的既定目标,包括产能过剩下降,贫困人口减少,就业岗位增加,GDP增长,恩格尔系数下降……

  美联社分析说,过去数年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稳定增长,目前正在打造消费主导型经济,降低对出口和投资的依赖。分析人士希望中国利用两会契机,强调降低金融风险和保持增长稳定。中国是所有周边邻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外界密切关注中国的经济表现。

  《澳大利亚人报》2日援引澳大利亚商界人士建议称,澳应正视中国在澳大利亚的实力和文化丰富性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成熟、实力和尊重的方式同中国合作行事。报道还援引澳大利亚华人评论称,澳华人对中国即将迎来的改革充满希望,“国家大发展才是真的好”。

  开放大门越开越大

  随着两会日程紧张有序地推进,外媒对两会的报道中,关于中国经济和改革议题的报道频次也愈发频繁。据分析,作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中国经济实现由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增长的转变,而此次两会则将为今年中国经济的发展定调。

  美国彭博社认为,接下来的“两会时间”对中国经济来说尤为重要:中国将为未来经济发展制定政策,包括遏制金融风险、改善污染问题和调节过剩产能。

  改革仍是高频词。新加坡《联合早报》3日撰文称,经济改革政策将成为两会的一个重头戏,备受外界关注的是,中国要如何推出“超预期”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措施,以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文章分析认为,每年两会,中国政府工作报告都备受瞩目,按照惯例,报告将为中国今年经济发展制定目标。这不仅将为中国经济今年的发展定调,甚至可能成为中国未来很长一段时期的经济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

  俄新社的报道指出,中国已步入新一轮改革周期,一些重大变化正在发生。中国领导层将实施他们认为最优的政策。

  新加坡《海峡时报》称,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将继续加强与国际经济和贸易规则的连接,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中国经济将继续作为全球增长引擎,实现由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增长的转变。

  改革是为了更好实现共享。亚洲新闻台援引新加坡管理大学教授观点称,中国政府正努力解决环保、房价、医疗及教育改革等问题。改善这些问题,意味着更多的人能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

  在为期15天半的人大会议中,近3000名人大代表将就多项议题进行广泛讨论。除了经济方面的改革措施之外,将提交人大审议的中国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也受到外媒的关注。

  新加坡《联合早报》和《日经亚洲评论》则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草案)》的审议。《联合早报》称,这被视作中国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反腐的法治化和高效化。

  行政体制改革、机构改革也令人关注。《印度快报》发表评论员文章说,中国两会期间作出的政策决定是由中国长期发展的内外目标所决定的,与此前政策相比既会有一定延续性也将有变化。文章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目标是实现更高水平发展,为人民谋求更多福利;从外部看,中国希望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要实现这两个目标,政策调整是客观必要的,可以说是在长期发展目标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体现。

  总部设在英国伦敦的阿拉伯文报纸《生活报》刊文说,中国共产党正计划对党和国家机构进行改革,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全面发展。文章说,中国计划进行改革的重点将放在完善体制机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等方面。

  此外,英国广播公司和新加坡《海峡时报》认为,环境保护同样是中国政府关注的重点,预计将在全国人大会议上进行详细讨论。《海峡时报》指出,清洁优美的生态环境,是实现“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外媒引用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愿景,来描述中国对未来的规划。

[责任编辑:李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