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两会·改革新征程】优化营商环境正其时

2018年03月06日 15:28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仔细倾听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果然是民有所呼,必有所应。

  报告引人注目地强调“优化营商环境”。要求深化“放管服”改革,达到“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破障碍、去烦苛、筑坦途,为市场主体添活力,为人民群众增便利”的高度。

  给企业的“大礼包”也很具体: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在全国推开“证照分离”改革,压缩企业商标注册周期、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决不允许执法者吃拿卡要;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使更多事项在网上办理,必须到现场办的也要力争做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大力推进综合执法机构机制改革,着力解决多头多层重复执法;清理群众和企业办事的各类证明,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一律取消……

  这不由让人想起了东北等一些经济发展下行压力较大的一些省份,关于营商环境触目惊心的投诉。有民企哭诉项目被盘剥甚至夺走,有消费者心惊于无端被宰甚至被打……

  发改委都发话,指出东北地区与东部沿海省份相比,营商环境确实还存在一定差距,希望政府部门在营商环境建设中起带头示范作用。国务院开年第一会研究的主题,也是优化营商环境。可见兹事体大。

  为啥优化营商环境这么重要?

  首先,优化营商环境,这是针对我国经济社会面临的发展瓶颈精准发力。总理在报告中提及“安不忘危,兴不忘忧”,清醒认识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仔细研究,其中相当一部分、甚至可以说是绝大部分表述,都和营商环境欠优、放管服改革滞后有千丝万缕联系。比如,经济增长内生动力还不够足,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发展质量和效益不够高,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困难,民间投资增势疲弱,部分地区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

  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决策层会在全面深化改革重重挑战面前,选择优化营商环境做为突破口之一。因为可以解忧纾困。凡事不依法依规,衙门习气深重,只能靠关系、靠熟人不靠制度,到了手的“金娃娃”也会飞走,发展还谈何动力?

  其次,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就是提高综合竞争力,这是一个地方也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软实力。

  要是政府审批不但繁难耗时,甚至还有猫腻,处处设卡处处为难,谁还愿意来投资办企?地方经济还如何发展?中国的国际综合竞争力岂非也要大打折扣?由此我们就能理解,何以总理一再强调,“政府要严守承诺,不能新官不理旧账、对企业不公平对待或搞地方保护”;“保障不同所有制企业在资质许可、政府采购、科技项目、标准制定等方面公平待遇,坚决查处滥用行政权力排除和限制竞争的行为”;“一定要让我们的企业家、市场主体真正感觉到营商环境的切实优化”;要让中国成为世界上的最佳投资地……

  第三,优化营商环境,也是净化社会风气,打造法治国家。

  一些地方频频发生的污化营商环境的事例,正是对法治的藐视,对规则,对公平正义的破坏。世界银行近期发布的《2018年营商环境报告:改革创造就业》显示,中国在全球190个经济体的营商环境评价中,排名第78位。这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极不相称,我们不但落后于名列前十的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还落后于毛里求斯等发展中国家。这一评测选取的样本,还是北京和上海,倘选取欠发达地区做评测样本,结果又当如何?

  当然,这也说明发达地区仍然存在优化营商环境问题。上海最近就在努力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政府公务员要强化服务意识,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唱响“店小二精神”,已成强力推动上海新一轮改革开放的突破口。

  就全国而言,上海的营商环境本已相当不错,还在“壮士断腕,刀刃向内”,通过政府自我革命优化营商环境。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更须快马加鞭。 

[责任编辑:李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