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话题】新疆要富农民必须富

——来自南北疆的两名全国人大代表话增收

2018年03月08日 13:03   来源:新疆经济报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张丽霞 吴卉 张云梅报道)增收是中国农民最渴望实现的梦想之一。

  3月7日,围绕增收这一主题,来自南北疆的两名全国人大代表建言献策。两位代表认为,新疆要富农民必须富,特别是在告别“土里刨食”的时代之后,新疆农民增收遇到了全新的问题。面对新形势,必须要有新思路。

  贫困村,下活增收“一盘棋”

  墨玉县萨依巴格乡康帕村是一个深度贫困村,470户村民中,有163户都是贫困户。

  农民增收的难题最终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而市场化、多元化经营是发展的主线。

  “对有种植经验的农民,我们将村集体土地低价承包给他们,引导他们种植蔬菜;对会做生意的农民,我们帮助他们获得无息贷款;对会养殖的农民,我们借助项目给他们发放扶贫羊;对没什么技能的农民,我们就找个带头人,带领大家外出务工。”全国人大代表、墨玉县萨依巴格乡康帕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艾克拜尔·麦提那斯尔说,只有下活农村一盘棋,才能开辟农民增收的新天地。

  人多地少、小规模分散经营,是南疆农业的显著特征。在康帕村,平均每户村民只有1亩地,如果只靠种地,一年下来,一家收入不过2000元。

  2014年,艾克拜尔·麦提那斯尔当上村党支部书记后,在市场化的大背景下,他盘活土地存量,通过土地整理,村集体一下多出了120亩地。村委会将这些土地承包给贫困户,每户承包10亩,引导大家种植胡萝卜、白菜等。去年,村里种植蔬菜的贫困户每亩收入达到2000元至3000元。

  去年1月,“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又破除农民传统的养殖观念,为村里36户贫困户每家购买了5只多胎肉羊。“一只羊价值1000元,贫困户只需出200元,现在经过繁殖,有的人家最多已经达到17只羊。”艾克拜尔·麦提那斯尔说,现在一只羊可以卖到1500元,农民增收的效果非常明显。“我们不仅要让村民们脱贫致富,而且还要有一个良好的精神风貌。”艾克拜尔·麦提那斯尔说,通过开展庭院经济建设,原来乱七八糟的院子如今已经实现了生活区、种植区、养殖区分离,变得干净整洁。在种植区,村民通过种植辣椒、西红柿、萝卜等,一年也可以增收1000元左右。现在,康帕村的脱贫路子已成为乡上甚至县上推广的经验,就在2月份,县里和乡里还组织其他深度贫困村来康帕村参观学习了两次。“村民们为此感到很骄傲,这也进一步坚定了大家脱贫致富的信心。”艾克拜尔·麦提那斯尔说。

  边境村,政策“一竿子插到底”

  全国人大代表、吉木乃县吉木乃镇萨尔乌楞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热依扎·巴合道列提认为,在国家和自治区一系列惠民政策的保障下,目前,增加农民收入最为直接的办法,就是将各种惠农政策落到实处,一竿子插到底。

  萨尔乌楞村是一个边境村,有村民68户271人。村子距离边境线不到100米,被称为“中哈边境第一村”。

  2016年,萨尔乌楞村作为吉木乃县第一批脱贫的村子,在全县20多个村里率先摘掉了“贫困帽”。2017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203元。

  在萨尔乌楞村,每家每户都有一名护边员,他们主要负责巡逻中哈边境68、69、70、71号四个界碑、长达15公里的边境线。“在这里,连5岁的孩子都有护边意识。村民们的生活中,第一任务就是守好我们的国土。”热依扎·巴合道列提说,守边不仅是村民们在守护家园,也是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现在,村民们来自护边的工资收入占总收入的五分之一。

  2015年,热依扎·巴合道列提担任萨尔乌楞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后,农业结构调整在全村全方位展开,这给村里经济带来新的动力,而农村经济的活跃必将增加农民的收入。

  利用国家政策,一方面,村里鼓励村民大面积种植苜蓿草;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同时,萨尔乌楞村还大力发展旅游业,将村子创建成为远近闻名、富有特色的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吸引着上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今年,村里的民俗风情园将建成使用。热依扎·巴合道列提算了一笔账,仅旅游业这一项,预计可使农民年人均增收300元至400元。

  其实,农村是我国改革发源地,无论是从深化改革的角度,保持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还是从维护社会稳定的角度,都必须要增加农民收入,调动起他们生产的积极性,只有农民富起来,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张雨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