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爱心妈妈”达尼娅:让新疆奶制品走向全国

2018年03月09日 10:19   来源:新疆经济报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钟强报道)在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五马场哈萨克族乡阿哈什胡拉克村,达尼娅 · 对森毕的名字无人不知。今年38岁的她名声很响亮,因为她不光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还把帮助别人当作最大的快乐,她被很多人亲切地称为“爱心妈妈”。

  3月3日,身为阿合佳尔马奶制品合作社理事长的达尼娅,高兴地告诉记者,现在合作社里生产的“阿合佳尔马”奶制品已经走出新疆,销售到北京、上海、福建等地了。“我们要让更多的人通过我们做的奶制品了解新疆,喜欢新疆!”达尼娅说。

  达尼娅从小热爱学习,但因为家庭经济原因,她在16岁初中毕业后就开始外出打工,做过服务员,也做过工厂工人。

  2008年,达尼娅下决心和丈夫返乡创业。作为80后的青年,达尼娅是个头脑清晰,善于抓机遇的人。随着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改变,当时的达尼娅发现五马场哈萨克族乡外地来打工经商的人特别多,来这里吃饭的人特别多,而乡里集贸市场只有一些经营普通饭菜的小食堂,没有一个有哈萨克风味的农家乐,许多人想吃一顿地道的哈萨克族美食却找不到这样的地方。

  于是她决定用自家的房子,开始经营起了达尼娅哈萨克族农家乐。她的农家乐专门做手抓羊肉、熏马肉、马奶子、骆驼奶、奶茶等哈萨克风味的食物,客人们可以在这里充分体味哈萨克族风情的食物及热情的待客方式。由于善于经营,达尼娅的生意越做越红火,一个月下来纯收入能达到5000多元。

  思想已经转变的达尼娅同样爱琢磨,她发现阿哈什胡拉克村是一个牧业村,村里有很多妇女擅长制作民族特色奶制品,但由于缺少投资,只能在自己家的小作坊加工。看到村民制作出的奶制品虽好,但形不成规模走不出奇台,她有了在村里办奶制品加工厂的想法。“这样既可以解决牛奶销售难问题,也解决了村里妇女因照顾家庭出门打工难的问题。”达尼娅说。

  2014年5月,达尼娅在“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和五马场哈萨克族乡党委的帮助下,成立了五马场哈萨克族乡阿合佳尔马乳制品加工厂,通过合作社自筹,投资85万元建成了565平方米的厂房,日处理鲜奶500公斤左右,生产蓝莓味、原味奶酪、奶渣、酥油等十余种哈萨克传统奶制品,年产量达到5000公斤。

  虽然在厂里工作的只有6个人,但带动100多名挤奶、供奶人员就业增收。达尼娅在奇台县、乌鲁木齐市联系了4个点售卖奶制品,又请认识的援疆干部帮忙,把产品卖到了北京、上海、福建等地。为了扩大产品销路,达尼娅拜托朋友帮忙开了淘宝店,还注册了与厂名相同的微信号。

  达尼娅富了也不忘记周围的群众,2012年3月,达尼娅等7个好姐妹成立了“爱心妈妈”青年志愿服务队,集合大家的力量资助有困难的孩子,照顾孤寡老人,很多人听说后都纷纷加入。如今,爱心妈妈服务队已经升级为“爱心妈妈志愿服务协会”,有哈萨克族、汉族、维吾尔族、回族、乌孜别克族等5个民族110名会员,救助的范围也由阿哈什胡拉克村扩大到五马场全乡。协会定向救助30多个贫困孩子、3名残疾人和一些孤寡老人,另外,每年还救助一些贫困患者。

  这些年来,达尼娅和爱心妈妈们出资救助残疾人、孤寡老人和贫困儿童的资助款就有7万多元,其中,达尼娅一人就出资4万多元。像这样照顾和帮助别人已成为达尼娅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帮助的人里面有汉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不管是哪个民族,他们有困难需要我们帮助,我们就去帮助他,帮助别人的时候,他们快乐,我心里就特别高兴。”达尼娅说。

[责任编辑:张赏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