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立平代表: 让技术工人更有奔头

2018年03月10日 12:09   来源:科技日报

  全国人大代表、“大国工匠”徐立平今年第一次踏进两会会场,颇受媒体青睐。面对镜头和录音笔,他一次次重复着自己的三个建议:动力发展、军民融合、人才队伍建设……后来几乎像背书一般。当记者问:“如果有企业高薪挖你,你会怎样?”原本有些疲惫的他一愣,歪着头,眨眨眼,笑了。

  “这个话题我倒是第一次想。”他说。

  徐立平就职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四院7416厂,从事被誉为“炸弹上雕花”的固体动力燃料药面微整形工作逾30年,获得过“感动中国人物”“大国工匠”“时代楷模”等荣誉称号。在技能人才短缺的今天,他这样的“大腕儿”如果愿意跳槽,别说工资翻倍,“以房相许”都不足为奇。

  “给多少都挖不走我。”身为“航二代”的徐立平说。不过他也表示,除了航天精神传承和物质激励,技术工人还应获得更多发展空间。

  “应该说,国家早已意识到人才问题,出台了许多政策,正在向合理方向发展。”他说,例如过去工人的最高职称就是高级技师,许多人奋斗到顶就懈怠了。近年有些地方出台了双职称政策,让高级技能人才看到了新的努力方向。

  但徐立平认为,还有一些细节有待完善。他所供职的四院有许多专业性较强的岗位,相关人员的培训基本由企业自身开展,这主要为满足企业需求,对技能水平的整体提升作用不大。他说,如果能由政府成立一些区域性或行业性的培训基地,对技能人员开展集中培训,一方面能促进他们进行专业学习,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开展新技术研究,提升一线人员的创新能力。

  同时他觉得,目前技能人员的交流并不够。比如在一些技能竞赛中,许多年轻人才脱颖而出,这样的各层次竞赛应该更多。另外,近年国内成立了许多大师工作室,各大师都有创新绝活,但同行业、同专业之间还需加强交流,这样才能促进整个专业水平的提升。

[责任编辑:李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