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3月10日 16:0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十九大·理论新视野】李后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 提升智库影响力
智库影响力是智库的生命力之所在,是智库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提升智库影响力是各类智库孜孜以求的根本目标。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我国智库建设指明了方向和目标。我们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以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为目标,以增强智库影响力为着力点,不断提升决策支撑力、政策评估力、舆论引导力、价值增长力、思想穿透力,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出更大的贡献。
智库的影响力可借鉴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质能转换公式即E=mc2。这里,E是能量(影响力),m是质量(水平),c是光速(常数,每秒30万公里)。可见,质量m的影响力E与光速的平方成正比。当m=0时,E为0,说明没有质量就没有影响力;当m>0时,E是“天文”数字,说明质量越高影响力越大。这表明,智库的影响力E在0 和∞(无穷大)之间,关键是要研究提高质量m的途径和方式。实际上智库提供的是“核弹”,这个公式可以称为“智库影响力定理”。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提高智库的影响力。
一、提高站位高度,提升智库决策支撑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党要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在各项工作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要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聚焦党和国家中心工作任务,贯彻新发展理念,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凝心聚力,献计献策。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为了提升决策支撑力,智库及研究人员必须提高站位,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人民做学问,为国家搞研究。可以从三个方面着力: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政治性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最重要的特色,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必须保持政治敏锐性,强化社科研究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忧患意识和大局意识,勇于并善于进行“建设性的批评”。二是提高全局站位。加强选题策划,增强影响全局的战略性问题研究,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展开。智库不是党委政府的决策部门,只对决策起辅助参谋作用,智库的优势体现在战略研究上。必须着眼于具有全局性、根本性和重大性影响的问题,集中优势人才资源,开展联合攻关、集中攻关和重点攻关,以期提出具有前瞻性和针对性的战略建议。三是提高道德站位。智库必须树立公共意识,富有国家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研究人员要超越个人偏好、所属群体和利益裹挟,坚定客观公正的研究立场,依据全面准确的信息资料,采用理性科学的研究方法,提供科学管用中肯的决策咨询建议,以披肝沥胆的锐士姿态,守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社会良知。
二、扩大视野宽度,提升智库政策评估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以利于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政策的执行效果开展评估反馈调研,当好政策效果的评估者和国家治理的监督者,是智库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开展政策评估调研时,研究人员既要紧贴中心,又要深接地气,要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坚持不懈地做艰苦细致的调研,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在对政策进行评估时,要破除“苏东坡效应”(源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两句诗,指人们难以正确认识自我的现象)和“从众效应”,在广阔的时空视角下,统筹内外、联动上下、纵览古今,盯住政策执行的各个环节,找到影响政策效果的症结,总结政策运行规律,得出客观准确的政策评估结果。
为了提升智库政策评估的权威性和接受度,必须扩大视野宽度。具体来说,一是立足当地,放眼全局。对一村一镇或一县一省的政策调研都要考虑其所受到的水平和纵向结构单元的影响,要区分政策本身的影响和其他相关政策的影响,在政策分析上要有全国视野,必要的时候还要引入国际视野。二是纵览历史、现在与未来,将时点与时期、时代结合起来。政策评估中既要考虑政策的现实可操作性,又要具有一定的政策弹性和前瞻性,严格区分影响政策效果的到底是政策质量问题,还是政策演进的必要过程和结果。三是兼顾上下双方诉求,做好政策沟通。在开展政策评估前要将政策制定的背景、政策目标、政策制定者的主要意图搞清楚,同时深入基层将群众面临的主要问题、对政策的预期弄明白,在政策制定者和政策影响方之间搭建政策沟通的桥梁。四是厘清政策实施各个环节,找到影响政策效果的关节点和梗阻位。明确区分影响政策效果的是政策制定问题,还是执行环节问题。
三、增加信息量度,提升智库舆论引导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智库是高端人才的聚集地和操练营,是政策思想的创造源和淬炼场,是社会风尚的营造堂和净化阀,在社会舆论形成和舆论引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信息爆炸、垃圾信息泛滥、虚假信息盛行的网络化时代,智库人员更应该在增加信息量度、筑牢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切实担当起“社会舆论引导者”的重任,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敢于“亮剑”,对于谣言和虚假信息勇于“发声”, 在公共场域大张旗鼓地歌颂真善美,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具体而言,增加信息量度,可以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一是提高智库人员信息素养,熟练驾驭信息汪洋。如何基于充分信息开展科学研究,同时又不被淹没在信息汪洋中,是每个智库研究者都要深入思考的问题。要利用网络,用好搜索引擎,但不能只在网络上调研。要着力培养自己的信息搜集能力、信息筛选能力、信息甄别能力和信息研判能力,严格精选信息来源渠道,以真实、充分的信息资料作为研究的基础,逐步提高研究成果的价值和公信力,成为公众值得信赖的信息发布者和信息创造者。二是加强对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生态圈的研究,主动占领和争夺网络新媒体等舆论空间。信息革命催生了新的信息生态,形成了新的舆论空间,新的信息引导主体及机构也加快形成。智库必须要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忧患意识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在新兴舆论空间的引导塑造上占得先机。
四、强化目标精度, 提升智库价值增长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重大判断。像我国这样经济与人口规模巨大的国家,实现高质量发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仅凭经验办事、拍脑袋决策,就不可能实现历史性转变。唯有强化目标精度,充分发挥智库作用,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把问题找准、把解决问题的办法研究透,才能推动高质量发展。专业性和特色化是智库竞争力和价值提升的重要源泉。“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具有大致相同专业知识的专家学者集聚在一起,形成了特定的智库。要通过每一位成员高深、渊博的专业知识,提出解决本专业问题的办法,共同构成明显的专业性特色。
具体来说,一是要以新的研究思维和新的管理模式,促进智库创新升值。加强人文及社会计算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的融合,加快培养开放与全过程研究、碎片化重组研究和计算分析研究等互联网思维,强化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重新配置科研资源、重新组合科研人员、加强横向合作,通过各种思想交流和研讨,促进不同学科的人员激发新的灵感和思想火花,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新思想迸发的环境,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把创新精神贯穿研究各领域和全过程。二是精心打造智库品牌,促进智库品牌升值。在特定研究领域,培育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和响亮品牌,成为党委政府和市场认可度高、价值溢出效应明显的首选必选智库。三是加强智库成果营销,强化智库传播增值。智库以其专业、独立、客观的方式,提出公共政策主张,帮助决策者制定和推行政策,并就有关政策进行论证、评估,必须具备求真务实的精神,拿出高质量产品。与此同时,智库要加强传播观念、传播力量、传播机制等建设,使研究成果获得足够的关注度和认可度,从而更充分地转化为决策。智库要处理好务实性与传播性的关系,既要会做,也要会说,要通过货真价实的成果努力传播自己的思想,既要追求专业精湛,又要走群众路线,既要提高知名度,又要培育美誉度。
五、拓展加工深度,提升智库思想穿透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 智库既要担负资政建言、舆论引导、社会服务的功能,又要履行理论创新功能,既要为政府和人民的当下“解忧”“消愁”,又要将人类思想理论的拓展、智慧知识的增进、精神风尚的提升进行总结提炼,将群众的实践智慧以学术成果的形式凝固并镶嵌在人类思想历史长河之中。一般而言,对策建议、调研报告等应用性强、时效性明显的成果在智库产出中占有较大比例,这些成果体现了智库的当下活力。为了将智库当下活力转化为经久不衰的旺盛生命力和历久弥新的社会影响力,必须拓展智库产品加工深度,将“高空作业”与“钻井工程”相结合,勇攀高峰与敢下深海相结合,强化智库产品的思想性。要加强智库基础理论研究,提升智库产品的内在学术价值,促进智库应用成果和理论成果的相互催化转化,提升智库产品的时空穿透力。
具体来说,一是要统筹智库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是智库的一体两翼,理论研究的目的在于应用,实际应用促进理论研究。基础理论研究将复杂现实简化,抽出关键变量,找出关键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并进行合理阐释;应用对策研究则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强烈的问题意识。应用对策研究是建立在基础理论研究之上的,没有深厚的学术理论支撑,应用对策研究不可能深入、持续和有效。要处理好智库的理论性与应用性的关系,促进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催化转化,夯实智库竞争力。二是要统筹理论研究与舆论研究,促使“两论”同频共振。理论研究与舆论研究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理论研究为舆论引导“指向”,舆论反映和检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情况和社情民意,“理论”、“舆论”同属于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必须同源同流、同向发声,坚持“理论领着舆论走”和“舆论助推理论进”,发挥理论的现实指导作用与舆论的增强反馈作用,让“理论”和“舆论”同行共进,为智库思想产品筑牢现实根基。
(作者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