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3月10日 17:50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日前,在全国政协教育界别委员联组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在学校里传承好中华传统文化,必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一个学生愿意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愿意体验优秀传统文化,愿意交流优秀传统文化的环境。
文化是一定群体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精神活动、审美情趣等的综合体。中华传统文化就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基本的文化基因。学习领会如此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绝非开设一两门课程、诵读一两本经典便可实现。因此,必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有利于传统文化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置身其中,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才能收到理想效果。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长期发展积淀而形成的文化价值体系,一般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个层面,其中既有显性的形态,如校舍、草场、花木和各种仪式活动等;也有隐性的形态,如校风、班风、学风、校园人际关系、师生精神文化生活等。可以说,校园文化代表着学校的文化品位,它会在无形中给生活、学习其间的每个人打上深刻的文化烙印。因此,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植入校园文化中,形成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让学生像花草生长在阳光下、鱼儿游戏在清水中,不知不觉间就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由知识学习、行为实践,再内化为品质修养,从而达到凝神聚气、强基固本的目标。
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融入到学生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是当前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培育形成了一系列基本思想理念,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惠民利民、安民富民、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
建设高质量的校园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建设高质量的校园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是中国人民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情感样式的集中表达。建设高质量的校园文化,就要大力弘扬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
这些核心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并不是空洞抽象的,而是凭借无限丰富的载体存在于中华民族生产、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当中。因此,校园文化建设也不能构建空中楼阁,而是要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积极推进戏曲、书法、传统体育等进校园,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体验活动,打造健康活泼、昂扬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学生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同时,提升教师文化职业道德修养,培育友爱、信赖、关怀、包容、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这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会化作粒粒种子,播种在青少年的生命当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作者系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