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3月13日 10:27 来源:人民日报
本报北京3月12日电(记者孙振)3月1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记者会,十二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尹中卿、教科文卫委副主任委员吴恒、环资委副主任委员袁驷、内司委委员郑功成,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副主任刘修文、常委会办公厅秘书局巡视员傅文杰就“人大监督工作”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人大监督该亮剑就亮剑,该断腕就断腕。”在回答有关去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怎样开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实施情况执法检查的问题时,袁驷用“重拳出击、对症开方、表里兼顾、标本兼治”做了归纳,并强调要强化执法监督的实效,推动法律全面正确有效贯彻实施,让人大监督工作“长出牙齿”。尹中卿也提出,“要敢于监督,不怕红脸,不怕得罪人;又善于监督,硬话软说,多提建设性意见,充分发挥人大的监督职能。”
在回答有关网络安全“一法一决定”执法检查中有哪些新举措时,郑功成突出介绍了“邀请第三方参加”的做法,即委托国内权威的专业机构对法律事实的真实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做出科学判断,帮助提高执法检查的实效。“第三方的有序参与较好地解决了执法检查组专业性不足的难题,还增强了执法检查的客观性、公正性。”郑功成认为,委托第三方机构参与执法检查是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的一次新的尝试,这一创新有助于提高人大监督工作的实效。
傅文杰把人大执法检查机制比作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有了这样一个体制机制以后,可以更加优质高效地开展工作,确保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真正能够稳中求进,高效、安全、优质地向前推进。”
此外,5年来人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的机制也在不断创新,审查监督的“牙齿”越来越硬,审查监督实效也明显提升。刘修文细数这些年来的变化:修改预算法,同时制定环境保护税法等,夯实预算审查监督的法律基础;改进审计查出突出问题整改情况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机制;完善预算审查前听取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意见建议机制;大力推进人大预算联网监督工作等。
尤其是中共中央办公厅近期印发的《关于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的指导意见》,社会普遍关注,刘修文认为意义非常重大、深远。刘修文表示,人大对支出预算和政策开展全口径审查和全过程监管,包括五个方面主要内容:支出预算的总量与结构、重点支出与重大投资项目、部门预算、财政转移支付和政府债务。此外,还要强化对预算收入执行情况的监督,推动严格依法征税,不收“过头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