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驯电人”李征代表:用青春谱写一线工人创新之歌

2018年03月14日 16:14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3月14日电(记者白明山、侯雪静)仅本科学历却是一所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导师,拥有国家专利43项,专著1部,发表论文33篇。上班18年,却被称为有“21年工龄”。

  这些“大数据”,都集中在全国人大代表、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唐山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变电运维室主任助理李征身上。

  今年40岁的李征带着眼镜、文质彬彬,说话时总带着微笑。变电运维是一项极其枯燥的工作,既要日复一日的在变电站巡查,又得时刻准备,及时排查解决出现的异常。李征能否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一组数据给出了答案:他共发现变电站设备缺陷1200多件,处理事故450多起。

  李征说:“大学毕业至今,几乎一直在一线,变电站实行三班倒,没有节假日之分。这十几年来,所有的春节和大多数节假日,都是在变电站里度过的。”

  有人曾帮他统计过,从参加工作至今,加班时间最保守能折合成1000多个工作日。同事称,算上加班时间,李征虽然上班18年却相当于有了“21年工龄”。

  鸟类在电力设备架构上筑巢——这是威胁电网运行安全的一项老大难问题,市面上有以声波、风力等为原理的各类驱鸟器,但鸟类容易产生适应性。为了解决这一“顽疾”,李征借鉴飞机场激光驱鸟的思路,着手研发变电站专用的激光自动驱鸟装置。

  李征反复试验,仅软件编程达3500多行,单片机用坏了30多片。经过几个月努力,他研制出了一种变电站专用的激光自动驱鸟装置,实现了激光驱鸟技术首次在变电站实际应用,研发的鸟类习性匹配系统是这一领域首创。

  李征说:“新技术在分享中才能应用和提高。”2013年,由李征领衔的“李征劳模创新工作室”应运而生。从创新个体到“人才链条”,从小发明到“大特色”,他将自己的经验和技术毫无保留传授给大家。

  说起儿子,他觉得愧疚。“有一次儿子过生日,我提前预订了蛋糕,谁知,变电站出现故障,赶去维修直到晚上十点多才回家,儿子抱着一口没吃的蛋糕睡着了……”说着说着,李征眼圈湿润了。

  “实现制造强国,中国需要更多的高级技工。”李征说,建议单独设立一个针对高技能技工的全国性荣誉称号,激励更多的工人投身到技术革新中。

[责任编辑:贺臻 ]